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4783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黑龙江医药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第三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等;华支睾吸虫病的相关文献由1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鸿满、谭裕光、方悦怡等。

华支睾吸虫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4 占比:0.8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783 占比:99.09%

总计:55286篇

华支睾吸虫病—发文趋势图

华支睾吸虫病

-研究学者

  • 张鸿满
  • 谭裕光
  • 方悦怡
  • 蔡连顺
  • 崔惠儿
  • 黎学铭
  • 阮廷清
  • 余新炳
  • 林睿
  • 江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国秀; 闭应洲; 武文霖; 王志远
    • 摘要: 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类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而被感染。居民的感染率与居住地临近水体、与河流更近的距离、食用生河鱼习惯、男性、中老年人、饮酒、较低的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华支睾吸虫一旦进入人体,存活时间可长达20至30年,华支睾吸虫感染后常继发急慢性胆管炎,并可导致胆管癌,现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为了有效防治该疾病,需要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实施持续疾病控制计划相结合,除了医疗上的防治,还需要探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究环境治理新模式,健康管理新模式,促进人类、动物、环境共同健康。
    • 曾雪梅; 张梦玲; 梁富雄
    • 摘要: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管内引发胆管病变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食用了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轻度腹痛,个别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胆绞痛,更有慢性严重感染者会出现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引发胆管癌。
    • 苏洁; 王景宇; 黄兴; 潘煜; 齐月; 华瑞
    • 摘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或有组织浸润的病症,其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其中继发性因素又以寄生虫感染最多见[1]。其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不同的器官功能损害,华支睾吸虫、蛔虫合并感染且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继发重型过敏性肝损伤相对罕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
    • 孙兴忠; 曹利利; 宫鹏涛; 董航; 郭衍冰; 姚新华; 苑淑贤
    • 摘要: 华支睾吸虫病,现又名肝吸虫病,主要是因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肝胆管后,引发肝胆管病变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文论述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优缺点,为该病今后诊断研究寻找新的途径,论文内容对目前普遍应用较多的诊断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诊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 李慧萍; 韦洪怀; 李志俭
    • 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用药方式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华支睾吸虫病患者15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A、B组,每组500例,对照组接受三苯双脒治疗,研究组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均接受三苯双脒联合吡喹酮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A组、B组TNF-α、IL-4、sIL-2R、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A组、B组的虫卵减少率、转阴人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A、B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采用三苯双脒联合吡喹酮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清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 黄星炯; 张国汉; 梁美群; 黄显泽; 黄雅铃; 危国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吡喹酮治疗门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临床疗效,为门诊常规驱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宁市武鸣区寄生虫病防治门诊就诊的2241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吡喹酮总剂量7200 mg分3日9剂次服用驱虫治疗,同时服用消炎利胆片、护肝片、维生素B6等辅助药物,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检虫卵减少率为100.00%(2241/2241),虫卵总阴转率为98.93%(2217/224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感染者阴转率分别为99.30%(2124/2139)、91.92%(91/99)和66.67%(2/3),轻度与中度感染者粪检虫卵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60,P=0.001).粪检虫卵未阴转的患者再次服药治疗后,均未查到华支睾吸虫虫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5%,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消化系统次之,症状较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使用中剂量吡喹酮抗华支睾吸虫治疗,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少.
    • 罗静雯; 田洪春; 谢红; 铁磊; 张丽萍; 龚希; 吕城燊
    •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指导四川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及四川省肝吸虫病及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每年在未开展规范化监测的县(市、区)选定流动监测点,乐山市五通桥区为固定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虫卵.2017—2020年在固定监测点用压片法检测淡水鱼虾囊蚴,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猫、犬等保虫宿主粪便,对粪检人群开展人群卫生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20年,流动监测点共调查143311人,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28人,感染率为0.02%.2016—202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均为较低水平,分别为0.01%(5/34967)、0.02%(6/33507)、0.04%(7/19326)、0.02%(7/30256)、0.01%(3/25255),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49,P=0.373).川西平原和丘陵地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分别为0.03%(6/20217)和0.03%(19/64989);川西北高原未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不同地形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9,P=0.028).共有18个县(市、区)查出了华支睾吸虫感染,占流动监测点总数的14.06%.男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02%(13/68316),女性为0.02%(15/74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5);40~59岁组和≥60岁组感染率分别为0.02%(12/48446)和0.02%(12/48873),0~9岁组未检出,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21,P=0.291);初中组和高中、中专或中技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3%(12/35401)和0.03%(2/7772),大专及以上组未检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55,P=0.326);农民组和其他职业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2%(24/107679)和0.02%(2/952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医务人员组未检出,不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4,P=0.805).2016—2020年,固定监测点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49%(5/1018)、0.10%(1/1013)、0(0/1000)、0.10%(1/1026)、0(0/1009),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1,P=0.008).采集淡水鱼虾270条(只),检测256条(只),其中53条(只)查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阳性率20.70%.中间宿主中,麦穗鱼的阳性率最高,为48.15%.采集保虫宿主粪便95份,其中犬粪59份,猫粪36份,未查出华支睾吸虫虫卵.问卷调查共604人,423人听说过肝吸虫病,占70.03%,92.38%的调查对象不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仅26.66%的调查对象可以做到生熟菜板分开.结论 四川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中间宿主麦穗鱼的阳性率较高,仍存在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应继续加强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轻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
    • 杨绮红; 许春玲; 陈玉花; 谭永宜; 钟海珍; 叶国荣; 黄素军; 陈沅然; 刘序友
    • 摘要: 目的 探索可以简便锁定可疑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并帮助其确诊的方法.方法 对可疑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首先检测血清肝吸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抗体阳性者,再行粪便查虫卵;粪便虫卵阴性者,则建议行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从引流液中查找虫卵.结果 符合条件者126例,年龄(54.14±13.33)岁(24~ 87岁).引流液虫卵阳性83例,占65.87% (83/126),其中男53例,年龄(55.91±11.47)岁(30~86岁);女30例,年龄(55.87±13.85)岁(30~87岁),男女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的置管时间(T1)(3.79±1.45) min,引流时间(T2) (31.39±14.29)min,T1和T2分别在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液虫卵检出率由高至低分别是肝内胆管液(76例,91.57%)、胆囊液(68例,81.93%)、胆总管液(63例,75.90%).术中和术后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肝吸虫抗体检测和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液引流术可有效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检出率.
    • 唐泽丽; 黎金昌; 李旺健; 韦水春; 何嘉泰; 石小倩; 袁凌云
    • 摘要: 目的了解和比较南宁市武鸣区和青秀区小学生家长对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病的认知及行为态度等情况,为制定健康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武鸣区3所小学和青秀区6所小学的部分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鸣区1 652份和青秀区1 404份有效问卷显示,两地区对肝吸虫病的临床症状(12.7%vs22.5%)、治疗药物(12.1%vs 20.4%)、预防措施(26.0%vs 48.8%)等认知情况都偏低,但青秀区的情况要明显好于武鸣区(P<0.001)。武鸣区有36.5%的家庭吃"鱼生",远高于青秀区的9.0%。武鸣区和青秀区分别有38.1%和26.6%的家庭未做到将生熟砧板分开。两地区均有89.0%以上的家长愿意主动了解肝吸虫病,武鸣区和青秀区分别有76.5%和74.8%的家长愿意向他人宣传肝吸虫病相关知识。结论两地区尤其是武鸣区对于肝吸虫病的认知度处于较低水平,且均存在感染肝吸虫病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因此,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肝吸虫病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小学生及家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提高防范肝吸虫病的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