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防护
医学防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3995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解放军健康、医疗卫生装备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0年全国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广州)国际人道救援医学年会暨首届全国急救与灾难救援高峰论坛等;医学防护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允杰、朱兵、王德文等。
医学防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9953篇
占比:99.96%
总计:240046篇
医学防护
-研究学者
- 毛允杰
- 朱兵
- 王德文
- 程天民
- 罗长坤
- 于卫华
- 何晓东
- 党彤
- 刘江正
- 刘瑞
- 卫春海
- 吴昊
- 周治尹
- 孟宪梅
- 山丽梅
- 广昌
- 张东旭
- 张伟
- 张敏文
- 张晓迪
- 张秀
- 张迎
- 张静洁
- 彭洁
- 彭瑞云
- 李文丽
- 李旭霞
- 李昊
- 李进
- 李青锋
- 柏桦
- 江振宇
- 汪朝晖
- 沈基飞
- 海春旭
- 王广才
- 王景林
- 王钊
- 荣曙
- 谭文辉
- 谭钧元
- 贾司光
- 金慧英
- 陈昊阳
- Du Jian
- DunnMA
- Liu Juan
- Pan Wei
- WANG Yan
- YIN Qing
-
-
俞水清
-
-
摘要:
为进一步落实“三提三效”行动,福建省计量院根据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有关活动部署,立足计量科研服务工作实际,结合“质量月”“全国科普日”主题,围绕“提质量、增效益、促发展”主线开展技能培训、科研攻关、科普宣传、检测服务、产业调研等一系列活动,提升计量素质,凝聚质量共识,推进质量共治,助力医学防护、民生计量、交通环保、重点新兴产业等方面的质量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提质增效发挥计量基础作用。
-
-
江振宇;
苗利平;
党彤;
张静洁;
孟宪梅
-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我院行急诊内镜治疗的病例特点及经验,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日常工作以及特殊时期的防护和洗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2月21日至03月25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实施内镜下止血诊疗的4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且收集2019年02月21日至03月25日内镜下止血诊疗的21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时间、流行病学特点史、内窥镜诊疗技术、内镜术者及助手的防护、内镜相关设备和器械消毒方案.结果:疫情期间静脉曲张内镜下诊疗数为46例,入院前14 d无流行病学和特殊接触史.2019年同期内镜诊疗数为21例,数量增加119.0%.由其他医院转入患者20例,2019年由其他医院转入患者11例,转诊数量增加81.8%.46例患者中,临床医嘱下病危患者数量为10例,占患者总数21.7%;2019年同期患者下病危3例,占患者总数14.3%.疫情期间住院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10例,占患者总数21.7%;2019年同期行急诊内镜下止血3例,占患者总数14.3%.疫情期间行三腔两囊管置入患者15例,占所有患者32.6%;2019年同期三腔两囊管置入患者5例,占所有患者23.8%.2019年同期行曲张静脉内镜下诊疗活动时,两组之间的平均治疗时间间隔为30 min,中间为内镜消毒、内镜一次性医疗用品更换等;疫情期间两镜下诊疗平均时间间隔为64.3 min,时间增加114.3%.疫情期间外地患者下降8.9%.疫情期间,因曲张静脉死亡患者1例,医护管理人员均未出现发烧、咳嗽或肺部感染.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内镜下诊断和治疗静脉曲张病例增多,急危重症患者明显增多,消毒洗消时长明显延长,异地住院患者大幅度减少.
-
-
陈军;
张李栋;
陈乐如;
毛应华;
汪春晖;
王军平;
李宏
-
-
摘要:
当今电离辐射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探索有效的防护策略是放射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使用辐射防护剂是减少电离辐射对机体正常组织损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大量基于清除自由基、增强DNA损伤修复、诱导辐照组织缺氧及旁效应阻滞等机制的新型辐射防护剂逐渐被开发.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多种辐射防护剂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探索新型电离辐射医学防护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
-
张清华;
黄顺红;
方红梅;
林茂增;
徐晓莉
-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做好一线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是打赢这场防疫战争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方面,总结了火神山医院医务人员上岗前防护培训和工作中进行的规范化防护措施,以供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借鉴与参考.
-
-
-
董杨
-
-
摘要:
口罩是目前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医学防护工具。无论是面对呼吸系统疫病,还是“蓝天保卫战”,都离不开它。“大敌”当前,口罩成为标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导致局部地方一时脱销,甚至出现少数不良商家哄抬物件的现象。大家关心口罩的价格、供给和各种防护性能指标,胜过其作为医学防护的用途。
-
-
-
朱小闪;
刘宁宁;
翟艳霞;
张金朋;
高春芳;
李俊堂
-
-
摘要:
随着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军事和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磁辐射对相关人员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愈发严重.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是许多国家大力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对电磁辐射损伤的防护主要包括医学防护和物理防护两种手段,笔者就这两种防护方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江振宇;
孟宪梅;
张静洁;
贺静;
周怡;
贾冬武;
党彤
-
-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病例的特点及经验,探讨特殊时期ERCP诊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为平时ERCP及特殊时期防护及洗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日至3月17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并行ERCP诊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2019年2月20日至3月17日经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并行ERCP诊疗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这两批患者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史、住院管理方案、ERCP诊疗方案、ERCP操作人员防护方案、ERCP相关器械的消毒方案等.结果 疫情期间ERCP诊疗82例,均无入院前14日内的流行病学史、无特殊接触史.比2019同期ERCP患者数量增加90.1%,转诊数量增加157.1%,住院急诊ERCP比例增加(61.0% vs 43.9%),行单纯鼻胆引流管置入(ENBD)比例增加(87.8% vs 41.9%).2台ERCP诊疗平均间隔时间为60.3 min,增加302%.疫情期间外地来源患者数量明显下降(28%).疫情期间及2019年同期,我科无因胆道梗阻疾病死亡患者.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无人出现发热、咳嗽、肺部感染状况.结论 2020年疫情期间ERCP诊疗数量、急诊患者、病危患者、消毒时间均明显增加,外地患者明显减少.特殊时期,危重患者的及时诊疗是必须的,前提是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医学防护.
-
-
-
-
-
凌育梅;
汪广兴;
宋年合;
杨杰
- 《中国化学会第25届年会——公共安全化学分会场》
| 2006年
-
摘要:
城市化学恐怖袭击后,及时高效的医学防护是降低公众肌体危害最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城市的丰富医疗资源,平时加强反化学恐怖医学防护战备,"战时"按反化学恐怖医学防护救援的主要任务进行,特别注重对中毒人员在毒区的"第一现场"救治,是降低中毒人员死亡率的最重要的方式,也为"第二现场"的洗消、早期治疗以及后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
-
李逸民;
朱厚础;
阎明凡
- 《微生物学-环境-健康科技论坛》
| 2001年
-
摘要:
生物战和生物武器的核心是生物及毒素战剂,即是一些能造成大面积杀伤的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微生物及其产物与生物战、生物武器密切相关.生物武器医学防护学是随生物武器研究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基本任务是针对生物武器的特点将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包括毒素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病学防治的知识应用于生物武器伤害的防御.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武器袭击的报警,生物战剂的快速检验与鉴定,免疫预防和其他生物预防,切断生物战剂传播的消毒、杀虫与灭鼠,生物战剂感染发病的治疗等.生物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生物战的潜在威胁,但同时也加强了对付生物战危害的医学防护的技术可能性.当前值得重视的微生物学及技术研究的动向有: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毒力因子、致病岛的基因调控与表达;传染性蛋白质(如prion)的传染及致病机理;代谢设计与代谢工程;与生物安全性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大规模基因测序与功能分析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计算机模拟与预测技术等.
-
-
-
-
刘佩红;
黄忠;
沈莉萍
- 《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美国9.11恐怖事件后发生的由白色粉末邮件引起的炭疽恐怖事件震惊世界,生物武器、生物恐怖已打破了军民界线,民众的生物防御受到全球的关注.虽然我国尚未发生相关事件,但生物恐怖的医学防护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重点讨论:1炭疽在生物战中的意义,2炭疽病的特点,3炭疽病的预防和治疗,4感染来源的确定与处理,5污染环境的处理。
-
-
-
-
颜方
- 《第七届(广州)国际人道救援医学年会暨首届全国急救与灾难救援高峰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本文对灾难救援中救护车管理与防护进行了阐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的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救护车担负着分类检伤的责任,能顺得地接送病人到达医院,加强救护车专人消毒,重视医务人员的防护,加大宣传力度,是顺利完成”灾难救援”转送工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