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加热功率

加热功率

加热功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470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57971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真空与低温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4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2013年先进节能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研讨会等;加热功率的相关文献由1013位作者贡献,包括安井健治、末永治雄、城川信夫等。

加热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7971 占比:99.94%

总计:358194篇

加热功率—发文趋势图

加热功率

-研究学者

  • 安井健治
  • 末永治雄
  • 城川信夫
  • 守屋英明
  • 木下学
  • 酒井伸一
  • 王海霞
  • 王逸隆
  • 刘彦臣
  • 陈东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飞; 关阳; 路同山; 刘海静; 张世一; 靳兆峰; 李卓慧; 李灿伦
    • 摘要: 设计研制了一种用于卫星组件热真空试验的新型红外加热笼,与传统加热带红外笼相比,具有覆盖系数低、降温速率快等特点。通过对三种不同覆盖系数的红外笼的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的试件的温度特性。比较红外笼的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受试验测试中热沉背景升温及控温策略影响,同工况下试件的温度均匀性及降温速率较仿真结果要差一些。试验测试中通过对红外笼分区控温,优化了试件的温度均匀性,试验试件温度均匀性优于2 K。
    • 田敏
    • 摘要: 本文提出了加热带的设计方法以及应用范围,介绍了加热带设计功率计算方法。通过建模仿真,确定了加热带的电阻丝间距。通过在加热带与试验件之间设置匀热层、在加热带外侧包裹隔热材料进行保温、外层采用弹性绑带将试验件裹紧以保证加热带与试验件的贴合等措施,改善了该加热方式的热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接触式加热带在热试验中安全、可行。
    • 张嘉睿; 田智星; 王成龙; 田文喜; 郭凯伦; 秋穗正; 苏光辉
    • 摘要: 热管作为一种高效可靠、可进行长距离传热的非能动设备,在核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工质为钠、充液量为158 g与208 g的毛细驱动热管,对其传热极限开展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方面,设计搭建了高温热管传热极限测试分析实验平台,研究了液态金属高温热管在不同水平倾角和不同加热功率下传热功率的变化。理论方面,验证了连续流动极限与夹带极限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总结了两种极限的发生规律。研究发现,热管连续流动极限影响热管的启动;由于水平夹角较大时转变温度较高,因此大角度下的热管更容易发生连续流动极限,小角度下经验模型的预测误差在6.58%以内,大角度下误差超过28%。夹带极限发生时热管蒸发段温度骤升且冷凝段温度出现波动,热管倾角越大夹带极限越容易发生,经验模型在不同角度下均存在误差,大角度下误差超过100%。本文总结了连续流动极限与夹带极限的发生规律,为先进核反应堆系统中热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 孙英龙; 郑丽丽; 张辉
    • 摘要: 本文在考虑硅料的堆积孔隙率和熔化变形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孔介质的堆积硅料简化模型,对光伏太阳能用准单晶硅铸锭系统的硅料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侧/顶加热器功率比、堆积孔隙率以及加热器总功率对籽晶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料的熔化时间和籽晶的熔化比例取决于侧/顶加热器功率比,降低侧/顶加热器功率比和堆积孔隙率有助于籽晶的有效保留,但会导致籽晶的熔化界面形状发生变化,使杂质在籽晶熔化界面形状为“凹”的区域内聚集,进而影响后续晶体生长的质量;当加热器的总功率低于临界值之后,籽晶的熔化界面形状会在靠近坩埚壁面的边缘区域发生变化,导致不均匀成核的发生,不利于准单晶硅铸锭的生产。在实际工况条件下,可以根据由侧/顶加热器功率比、堆积孔隙率、加热器总功率、籽晶的熔化比例和状态绘制的等值线图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配置。
    • 万仕林; 陈智; 肖衡林
    • 摘要: 为研究埋设有碳纤维发热线的机场道面的化冰效果,通过开展室内化冰试验,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不同风力等级条件对道面化冰的影响.结果表明:距离发热线越近,温升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加热功率、风力等级对道面化冰时间与耗电量影响显著,加热功率在一定范围内每提高50.0 W/m2,化冰时间缩短约2.15小时,耗电量减少约0.30 kW·h/m2,风力等级在一定范围内每提升1级,化冰时间延长约0.93小时,耗电量增加约0.32kW·h/m2.
    • 刘筑萦
    • 摘要: 针对沥青路面易出现裂缝、老化严重以及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施工加热慢等问题,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其能量输入和温升特性间的关系。从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多步法热再生工艺来提升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方法,并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铣刨移除沥青路面上部已有的再生温度材料,从内部直接注入加热能量,可减小沥青材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对热再生加速度的影响,从而快速完成沥青路面的加热施工过程,维持沥青路面表层的恒定温度和抑制沥青老化。
    • 刘筑萦
    • 摘要: 针对沥青路面易出现裂缝、老化严重以及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施工加热慢等问题,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沥青路面施工加热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其能量输入和温升特性间的关系.从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多步法热再生工艺来提升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方法,并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铣刨移除沥青路面上部已有的再生温度材料,从内部直接注入加热能量,可减小沥青材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对热再生加速度的影响,从而快速完成沥青路面的加热施工过程,维持沥青路面表层的恒定温度和抑制沥青老化.
    • 郑磊; 崔晓钰; 李南茜; 吴亦农
    • 摘要: 当环路热管所承受的瞬时热负载过大或蒸发器局部过热时,会出现失效现象.为使失效后的环路热管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环路热管失效后再启动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影响环路热管再启动速度的因素.实验发现,在环路热管失效后的恢复过程中选择适当时机加热蒸发器,可使环路热管重新启动并缩短恢复时间;重力与加热功率是影响再启动速度的关键因素.加热功率较小时,重力辅助下的环路热管再启动速度明显快于逆重力状态下的环路热管;随着加热功率的提升,重力因素对环路热管再启动速度的影响逐渐减弱.环路热管失效后不切断热负载,通过抬高冷凝器的方式也可使环路热管停止失效,但此方法会导致环路热管出现逆流现象,因此不具备可行性.
    • 张晓梅; 石建军; 贾彬; 莫军; 苏尧; 蒲志强
    • 摘要: 为研究碳纤维电加热材料表面的发热均匀性,设计了一种由碳纤维丝束与碳纤维布复合而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下侧基体部分为4层碳纤维布/环氧树脂预浸料,上侧发热功能部分为碳纤维发热丝/环氧树脂预浸料.实验研究了碳纤维丝布置间距与加热功率对复合板表面发热温度的影响,并在已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板表面温度差拟合公式.结果表明:复合板表面的温度差受碳纤维丝布置间距影响较大,受到加热功率影响较小,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接近,该经验公式可为碳纤维丝束加热复合板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顾琳婕; 陈文峰; 戴磊; 白宏乔; 潘妍
    • 摘要: 本文对传统热水罐和商用电热水器在海上平台生活楼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商用电热水器的工艺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电热水器选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可为海上石油平台生活楼热水系统中电热水器容积、加热功率的配置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