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疗法
刺络拔罐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0138篇;相关期刊30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15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工程大会等;刺络拔罐疗法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卓鹰、周凌云、唐斌等。
刺络拔罐疗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138篇
占比:99.51%
总计:20238篇
刺络拔罐疗法
-研究学者
- 卓鹰
- 周凌云
- 唐斌
- 朱步奇
- 汤双红
- 洪珏
- 潘国良
- 王鹏
- 甄红军
- 程波
- 董晓薇
- 蒿俊行
- 郭义
- 金远林
- 金鹏
- 鞠建平
- DAI Pin
- DING Shiwei
- HU Feng-ming
- Tang Shuanghong
- WANG Peng
- XIONG Jiamei
- 张欣
- 丁世伟
- 丁晓红
- 上官国强
- 丘平
- 严张仁
- 乐天
- 乔美莲
- 乔静芬
- 于冬冬
- 于恒
- 代凯凯
- 何克林
- 何军强
- 何希俊
- 佘畅
- 余根铨
- 侯中伟
- 冯琦钒
- 凌文津
- 刁殿军
- 刘冬
- 刘华朋
- 刘慧林
- 刘敬花
- 刘晓峰
- 刘桂珍
- 刘永锋
-
-
罗廷威;
吴小莹
-
-
摘要:
目的观察承山穴刺络拔罐配合药物治疗早期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嵌顿痔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承山穴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肛门疼痛评分及肛缘水肿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评分及肛缘水肿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评分及肛缘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山穴刺络拔罐配合药物治疗嵌顿痔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
李淑芳;
曾俊峰;
谭业农;
赖广弼;
符国庆
-
-
摘要:
目的观察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1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及随访3、6、12个月时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症状评分及RQLQ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3、6个月时药物评分明显低于同组随访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3、6、12个月时症状评分、RQLQ评分及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能有效缓解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远期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对抗过敏药物的依赖。
-
-
马晓红
-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后其上肢屈肘痉挛状态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患有上肢屈肘痉挛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疗法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刺络拔罐联合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观察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屈肘痉挛状态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程度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肢屈肘痉挛的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医刺络拔罐与康复训练联合疗法,患者上肢屈肘痉挛状态可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
-
宋士英
-
-
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对心火亢盛型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5例心火亢盛型不寐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例,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对照组7例,采用针刺疗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HAMD、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能够提升心火亢盛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
-
苏美意;
范德辉;
张振宁;
王朝峰;
袁智先;
毛志涛;
黄颖姿;
欧志文
-
-
摘要:
目的:比较用刺络拔罐疗法与拮抗松弛术、药物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康科门诊就诊的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刺络拔罐组、拮抗松弛术组、药物治疗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治疗5 d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刺络拔罐组患者和拮抗松弛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与采用药物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相比,采用刺络拔罐疗法、拮抗松弛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均更为理想.
-
-
郑卜通;
张光彩;
周晓晖;
冯琦钒;
陆志夫
-
-
摘要: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疗法联合加味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疗法联合加味四妙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IL)-17、红细胞沉降率(ESR)、前列腺素E2(PGE2)、尿酸(UA)和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症状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ESR降低,SO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7、ESR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GE2、UA均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GE2、U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液TGF-β1、MMP-3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疼痛)和次要症状(口干、便秘)积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79.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1.3%(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刺络拔罐疗法联合加味四妙散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
-
唐李梅;
丁晓红;
夏书钰;
周丽;
陈晓玲
-
-
摘要:
目的 观察序贯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方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分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序贯针灸及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形态分型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型子宫内膜形态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C型子宫内膜形态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PI和R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序贯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方能增加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
-
-
-
-
段远芳;
安月;
陈静霞
-
-
摘要: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运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取超声药物透入理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后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两组患者腰背痛的主观感受进行量化评价,运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对所有受试者腰背功能状况进行测评,并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患者机体功能丧失情况,通过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同时测定两组患侧竖脊肌软组织张力指标[施加0.5 kg载荷时局部软组织的位移大小(以下记为"FDD")、局部软组织所吸收能量占所做功的百分比(以下记为"S")].并汇总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60/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54/62,P<0.05).两组腰背痛VAS评分、RDQ评分及ODI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且在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腰背痛VAS评分、RDQ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患侧竖脊肌FDD值和S值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侧竖脊肌以上软组织张力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均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14 d后SF-36中两大领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刺络拔罐联合超声药物透入理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可明显缓解患者腰背痛的程度,有助于腰背部软组织功能的恢复,改善腰背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
-
-
代凯凯;
罗丹妮;
王金花;
杨继国
- 《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暨鲁澳针灸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院就诊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刺络拔罐疗法对观察对象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进行分析.结果:在症状总积分方面,治疗前后均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临床疗效中,共显效者10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刺络拔罐疗法能有效的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有效地控制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Tang Shuanghong;
汤双红
- 《第二十三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换届会议、《中国针灸》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换届及2015年度优秀论文发布会、山西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40例,采用SPSS17.0软件制作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雷火灸法,每日治疗1次,6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d,治疗结束比较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VAS评分及有效率,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止疱和结痂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雷火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刺络拔罐法,值得临床推广.
-
-
邓超
-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釆用单纯针刺治疗,6次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佳.
-
-
洪婷婷
- 《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严重者影响容貌,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针刺配合刺络拔治疗痤疮,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
-
洪婷婷
- 《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严重者影响容貌,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针刺配合刺络拔治疗痤疮,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
-
洪婷婷
- 《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严重者影响容貌,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针刺配合刺络拔治疗痤疮,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
-
洪婷婷
- 《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严重者影响容貌,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针刺配合刺络拔治疗痤疮,经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
-
沙岩波;
李毅俊;
孙伟芬;
蔡洪
- 《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治疗而广泛应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因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患侧乳腺组织、脂肪组织,清扫腋窝淋巴结,甚至切除胸大肌、胸小肌,破坏局部微细淋巴组织,致淋巴回流障碍,组织间液及组织间隙的蛋白质等物质无法通过淋巴组织转运入血液循环,引起组织水肿.从而出现活动受限、乏力、疼痛、肿胀、纤维化等症状,致患者常终生忍受该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等生理及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本案病例,在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及健脾利湿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同时,在患肢的手三阳、手三阴肿胀最甚及结节处刺络拔罐(周1,4)。经一周治疗后,患者肿胀及沉重感减轻,1月后患者肿胀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