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刺

围刺

围刺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620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吉林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等;围刺的相关文献由830位作者贡献,包括师帅、倪光夏、刘欢欢等。

围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620 占比:97.94%

总计:16969篇

围刺—发文趋势图

围刺

-研究学者

  • 师帅
  • 倪光夏
  • 刘欢欢
  • 孙忠人
  • 李旅萍
  • 芦源
  • 佟晓薇
  • 冯梦
  • 冯楠楠
  • 刘定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玉妹; 刘婷婷; 夏丽荣; 代晓莉; 程艳玲; 朱海林
    • 摘要: 目的:探究围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的7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围刺加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皮肤愈合情况、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服务态度、检查指导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接受围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赵慧娟; 施晓晓; 王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围刺联合自拟养络镇痛方对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围刺联合自拟养络镇痛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简易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DL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刺联合自拟养络镇痛方对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 刘春雪; 解相蕊; 张童; 李慧璟; 李芸欣; 陈婉莹; 李昊潼; 刘明军; 项鑫
    •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围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分组法,将72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腹针组与中成药组,治疗期间共脱落7例,腹针组实际纳入33例,中成药组实际纳入32例,共治疗3个月。腹针组给予腹针配合围刺治疗,中成药组给予小金丸口服。观察治疗前后2组结节最大直径、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激素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结节直径均明显减小(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腹针配合围刺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结节直径大小,临床疗效确切。
    • 肖雪; 杨素清
    •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围刺对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斑块状银屑病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火针围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炎症因子(IL-17、IL-23、TNF-α、TGF-β)和Th17/Treg平衡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为97.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IL-23、TNF-α的水平和Th17/Treg的比率均下降,TGF-β的水平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围刺能够减缓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效果明显。
    • 杨洪芬
    • 摘要: 目的:观察缪刺运动针法、围刺配合刺络拔罐综合疗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寻找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观察标准的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缪刺运动针法+围刺+刺络拔罐)和对照组(缪刺运动针法+围刺),各30例。以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痊愈率46.43%,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痊愈率29.63%,总有效率85.19%。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缪刺运动针法、围刺、刺络拔罐联合治疗网球肘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张金朋; 王亚楠; 李宏玉; 朱路文; 王鹏; 唐强
    • 摘要: 文章报道火针围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癌验案1则,认为乳腺癌总属本虚标实,通过对1例老年男性乳腺癌患者辨证施治,应用火针围刺肿块以消肿散结治其标实之象,结合中药内服调补气血、清热解毒治其本虚之候,两法合用标本同治。治疗结束后患者乳腺肿块明显变小,乳头溢液消失,随访3个月并于1年后复查,乳腺癌未见加重,疗效显著。
    • 孙骏麟; 赵培刚; 孙景涛; 刘丽; 李强
    •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围刺治疗隆椎部纤维脂肪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山市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70例隆椎部纤维脂肪垫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穴位埋线围刺组和毫针针刺组,每组35例患者。为穴位埋线围刺组患者采用穴位埋线围刺疗法进行治疗,为毫针针刺组患者采用毫针针刺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穴位埋线围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毫针针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围刺治疗隆椎部纤维脂肪垫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庞瑞康; 范郁山
    • 摘要: 目的:评估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治疗方面的效果,并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选取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72例,依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共治疗10天。比较两组证候改善情况(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神经后遗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明显短于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血清IL-6、IL-8及SP含量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74.28%(26/35)](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治疗后第1、2、3个月PHN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PHN发生率,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因子IL-6、IL-8及SP含量有关。
    • 汪听亚; 袁瑗; 口锁堂
    • 摘要: 目的:观察围刺对张力性小鼠模型术后增生性瘢痕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4周龄雌性清洁级小鼠90只,使用机械张力诱发增生性瘢痕。造模完成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曲安奈德治疗组)和观察组(围刺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VEGF和Ⅰ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检测等。结果:成功采用机械张力诱发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组小鼠瘢痕组织修复效果与对照组相当,真皮层厚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观察组小鼠瘢痕组织中的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3组小鼠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刺对张力性小鼠模型术后增生性瘢痕修复作用显著,其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汪听亚; 袁瑗; 口锁堂
    • 摘要: 目的:观察围刺对张力性小鼠模型术后增生性瘢痕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4周龄雌性清洁级小鼠90只,使用机械张力诱发增生性瘢痕.造模完成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曲安奈德治疗组)和观察组(围刺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VEGF和Ⅰ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检测等.结果:成功采用机械张力诱发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组小鼠瘢痕组织修复效果与对照组相当,真皮层厚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观察组小鼠瘢痕组织中的I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3组小鼠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刺对张力性小鼠模型术后增生性瘢痕修复作用显著,其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