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科学、科学研究、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1607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紫光阁、企业研究报告、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等;创新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柏林、何岩、刘汉英等。
创新文化建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607篇
占比:99.25%
总计:21770篇
创新文化建设
-研究学者
- 于柏林
- 何岩
- 刘汉英
- 孙国际
- 宫春艳
- 平旭
- 彭连港
- 李兴娟
- 李晓轩
- 李香钻
- 王连森
- 董荃芬
- 赵希波
- Wang Lihui
- Zheng Nian
- 严丹
- 乔凤友
- 何力
- 余建华
- 余日昌
- 余玮
- 俞亢亢
- 俞会新
- 俞其明
- 冯静
- 冯鸿雁
- 冷敏剑
- 刘京奎
- 刘海波
- 刘燕
- 刘燕华
- 刘继贤12
- 刘肇艳
- 卞珍
- 卢瑞花
- 吕方
- 吴东莞
- 吴德葵
- 吴江
- 周勇
- 周晓杰
- 周磊
- 喻佑斌
- 夏作利
- 夏勇其
- 夏源
- 姚劲松
- 姚诗煌
- 孙启贵
- 孙天垚
-
-
秦荣廷
-
-
摘要:
科学家精神是国家在科技强国道路上前行的力量和财富。当前高校创新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过度注重硬件建设、缺少跨界资源整合、评价机制僵化单一、人才队伍不稳定等。文章基于聚焦科学家精神内涵和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使命的分析,提出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转变观念意识,创新文化建设融入爱国精神教育;资源跨界整合,创新文化建设融入创新精神教育;突出激励机制,创新文化建设融入求实和奉献精神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文化建设融入协同精神教育;排除不良思想,创新文化建设融入育人精神教育旨在希冀科学家精神嵌入高等教育,助推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落实和高校育人功能的完善,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
-
韦志峰;
王超;
卢瑞花
-
-
摘要:
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创新对社会创新体系以及国家科技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文化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和精神动力源泉,在国际、行业科技创新竞赛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提升企业创新文化尤为重要。青海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55年6月在青海西宁成立的青海石油探勘局,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先驱之一。青海油田公司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是世界海拔最高、国内陆上自然条件最艰苦的油气田。在60多年的创业征程中,几代青海石油人奋战高原、创新创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青海油田肩扛着建设千万吨高原大型油气田的重任,油田要上产,企业要发展,必须从科技创新找效益增长点。科技创新又是企业创新文化的产物,因此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文章对企业创新文化的概念、青海油田创新文化建设现状做了简要叙述,分析了青海油田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相关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
-
-
-
摘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的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重点任务,科技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活动。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由《大众科学》杂志社编辑、贵州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天眼:FAST探秘》入选2019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
-
俞其明;
苏岩;
徐亲阳
-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业科研院所关注的一大命题.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多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剖析了多元价值观倾向产生的原因,并从创新教育理念、开展成效体验活动、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和配合协同宣传等方面探讨了农业科研院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
-
-
-
-
-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2017年,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制定的《"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中就专门强调了应急科普能力建设问题。2019年3月11日,中国科协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应急科普机制。同时,随着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应急科普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次疫情防控中,各级组织也不断深入地开展应急科普教育行动。
-
-
王逸萌;
孙艳升;
高群
-
-
摘要: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自强之道。在新时代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哈飞聚焦创新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构建创新文化生态系统,传承创新基因,强化创新实践,拓宽创新渠道,激发创新动力,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改善、产品升级,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成果。
-
-
喻佑斌
-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七届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城市创新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整体创造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未来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开放创新空间则是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创新空间如果就创造者个人而言,包括内部创新空间和外部创新空间.内部创新空间指创造者向各种可能性开放、可以自由地去做新的尝试的心理空间.保持必要的内部创新空间的开放,是创造者实现创造的内在基础.创新所必须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属于创新的外部空间.创新者或创新团队受到保护的、可以自由发挥的探究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条件、制度保障及评价、激励机制保障等等属于创新的直接外部空间.这一部分可以称作"创新环境",包括社会需求、创新平台、创新资源、创新制度空间.与创新者或创新团队相关,但并不与所考虑的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直接相关的间接外部环境,可以被称作"创新生态",包括创新的社会风尚、创新体制、价值实现空间和社会创新氛围等内容.
-
-
Zheng Nian;
郑念;
Wang Lihui;
王丽慧
- 《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创新文化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子文化领域的文化系统的建设工程。科学精神是一个民族科学进步的重要信念基础,创新文化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20世纪以来,我国在科技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中都提出了要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的要求,并为国家、科研机构和普通公众等多个层面给出了政策和行动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创新文化建设,对于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追求创新的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鼓励科学共同体参与前沿科技项目,在实践中锻炼、发现、培养年轻科学家和科研人才,推动科研进步和人才培养,增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充分创新生态环境间创新要素,促成要素间的有效互动和能量供给,建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引擎。
-
-
-
-
张丹
- 《第二届(2012)国际软实力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创新文化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企业势在必行的。本文以企业创新文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社会调查实践,科学地构建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创新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使企业了解自身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也有助于为企业动态调整的实施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
- 《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创新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整合与优化各种文化资源,促进创新.要在一定领域内建立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圈.创新文化应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既要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创新的传统文化,同时保持创新文化的交流与开放.我国创新文化的建设必须从弘扬人的首创精神,激发人的创造热情,营造有利于人创新的氛围等三个向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