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544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2012年安徽省神经病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老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等;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祥建、李俐涛、尹静等。

出血性脑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0 占比:7.7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544 占比:92.16%

总计:7101篇

出血性脑梗死—发文趋势图

出血性脑梗死

-研究学者

  • 张祥建
  • 李俐涛
  • 尹静
  • 杨燚
  • 任萍
  • 庄银波
  • 郭献亭
  • 陈忠伟
  • 黄显浩
  • GAO Pei-y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素纹; 龙光峰; 伍卓彬; 任泳基
    • 摘要: 目的研究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出血情况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5 T超导MR成像仪进行检查,依次进行常规MRI平扫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MRI技术诊断效能、出血体积,并分析两种技术影像学特征。结果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常规MRI平扫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出血脑梗死再灌注出血准确度、特异度高于常规MRI平扫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出血体积大于常规MRI平扫出血体积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再灌注出血的准确性、特异度较高,可以尽可能完整扫描脑内出血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临床值得推广。
    • 白春禹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死(出血性)老年患者使用 CT、MRI 平扫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金标准)确诊的出血性脑梗死老年患者 100 例(2020 年 3 月 ~11 月),CT 平扫定义为对照组,MRI 平扫定义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出率、病灶显示情况,分析不同平扫方式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8.00% 高于对照组的 90.00% (P<0.05);观察组显示病灶最小面积(8.32±1.18)mm 低于对照组的(10.56±1.52)mm、显示病灶个数(2.39±0.42)个高于对照组的(1.74±0.29)个(P<0.05)。 结论:如果老年患者发作出血性脑梗死,使用 MRI 平扫的诊断效果优于 CT 平扫。
    • 殷洪志
    • 摘要: 目的:分析 CT 和核磁共振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以此为治疗提供经验参照。 方法:随机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36 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手段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 CT 检查手段,实验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方式。 评价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虽然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发病<4h、12h 时 CT 检查的诊断分辨力要高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当发病在 48h 时,CT 的检查结果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如果在急性脑梗死发生 12h 内,CT 无法发现的,核磁共振可以及时发现病变部位。 结论:CT和核磁共振都是检查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但是 CT 对出血的判断比较敏感,因此是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检查的首选方法,在发病早期诊断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同时核磁共振能够更为全面的反映软组织,其可以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因此在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
    • 南细柳
    •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取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50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2019年10月),分别予以CT(对照组)、MRI检查(观察组).观察两组疾病检出率,分析两组图像特征.结果 观察组疾病检出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表现为大片或扇形低密度影,且边界不清晰,占位效应不明显.观察组可见病灶区域斑片状混杂信号,62.00%为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出血,38.00%为大脑后动脉供血范围出血.46.00%出血较多,占位效应、水肿明显,54.00%出血较少,水肿与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相比CT检查,MRI应用效果更佳.
    • 秦浩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3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03例疑似患者,手术结果显示,62例为出血性脑梗死,41例为非出血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10%、90.24%、88.35%,均高于CT诊断的66.13%、70.73%、6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的5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图像显示大片状或斑片状信号(长T1、T2),T1 WI序列低信号区表现为类圆形、斑点状,高信号区表现为云雾状,且边界清晰,T2 WI序列高信号区表现为大片状,且信号不均匀,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花边状、地图样强化,2例出现脑回样强化.结论 磁共振成像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李娜; 梁世蕾
    • 摘要: 目的:研究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诊断时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研究选取2019/3/1-2020/8/31期间来院的78例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使用CT诊断;另外观察组39例,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探究诊断准确性.结果:本文发现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比采取CT成像诊断准确率高(P<0.05).结论: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更高.
    • 杨丹
    • 摘要: 目的 探究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任意选择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的病情诊断,根据实际的病情症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中利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张传金; 孟祥奎; 于欣平
    • 摘要: 目的 评价天麻钩藤饮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肝阳化风证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多巴胺(dopamine,DA)及血清MDA,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SOD,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内皮素(endothelin,ET);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d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再出血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 (54/60)、对照组为70.0% (4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0,P=0.006).治疗后3、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670、14.022,P值均<0.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5.736,P<0.01),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10.559,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E[(2897.51±241.65) pmol/L比(6309.25±394.16) pmol/L,t=57.160]、肾上腺素[(1352.45±234.15) pmol/L比(4131.20±431.55) pmol/L,t=43.839]、DA[(623.59±45.61) pmol/L比(950.61±51.39) pmol/L,t=36.866]水平,SOD[(4.08±1.05) C/μg· mgHb比(3.16±1.02)C/μg· mgHb,t=4.868]、MDA[(3.15±1.41) μmol/L比(5.86±1.31) μmol/L,t=10.907]水平,Hcy[(12.98±2.41) μmol/L比(17.68±2.26) μmol/L,t=11.019]、ET[(51.36±5.29) ng/L比(79.58±7.65) ng/L,t=23.50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NO[(63.19±3.87) μmol/L比(51.26±3.59) μmol/L,t=17.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1.7%(1/60)、对照组为15.0% (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82,P=0.008).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较好保护脑出血肝阳化风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脑出血后继发缺血性脑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 于山; 朱曼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高度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HI分型、病灶位置.结果:62例患者经DSA诊断共确诊50例出血性脑梗死.MRI检查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其中敏感度、准确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HI 48例(96.00%)较对照组41例(82.00%)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最小病灶面积为(8.23±1.03)mm2,病灶数量为(2.56±0.44)个,CT检出最小病灶面积为(10.38±1.17)mm2,病灶数量为(2.48±0.37)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0,P<0.01).结论:CT、DWI对出血性脑梗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但MRI能够明显提高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 胡美艳
    • 摘要: 目的 比较CT和磁共振成像对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东港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发病0.05).结论 CT和磁共振成像均可用于诊断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疾病,但CT在发病早期的诊断分辨力高于磁共振成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