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
凝聚胺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112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实用医技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议等;凝聚胺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景春、刘赴平、邹文涛等。
凝聚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112篇
占比:99.67%
总计:43254篇
凝聚胺
-研究学者
- 刘景春
- 刘赴平
- 邹文涛
- 胡利亚
- 刘成淑
- 吕先萍
- 吴涛
- 车嘉琳
- 陆小梅
- 兰天
- 包健
- 吴定昌
- 周根水
- 唐新春
- 姜华
- 姬勇
- 廉维
- 廖春婵
- 张克勤
- 徐秀云
- 李小平
- 李晓艳
- 李福照
- 杜忠斌
- 杨世英
- 林甲进
- 汪群英
- 王伟婷
- 王华峰
- 王登海
- 王芳
- 童小燕
- 舒锦
- 茅培华
- 袁国明
- 贾璋林
- 邱小兰
- 邱月燕
- 陈中萍
- 陈宁
- 陈霏
- 魏庭萱
- 严凤萍
- 于力
- 于洋
- 付军
- 任彩芬
- 似学红
- 但波
- 何子毅
-
-
吴会娥
-
-
摘要:
输血治疗常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或者严重贫血患者,可及时补充失血量、维持血容量,改善贫血状态,纠正休克^([1])。临床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检测,通过交叉配血可判断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是否匹配,从而减少输血反应,保障输血安全^([2])。临床上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包括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是通过凝聚胺分子溶解后大量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发生凝集,加入解聚液后可分散凝聚胺发生的凝集,而抗体间特异性凝集不分散,检测受血者与供血者间抗原及抗体反应^([3])。
-
-
-
胡瑞敏
-
-
摘要:
目的:探究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140例作为对象.晨间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液2ml,每人采集2份,分别采用凝聚胺法、盐水法进行检验,观察2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结果.结果:凝聚胺法检出阳性11例(7.9%),高于盐水法的3例(2.1%),差异显著(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能提高阳性检出率,相比于盐水法的应用价值更高.
-
-
张娣
-
-
摘要:
目的 讨论在临床输血中采用凝聚胺技术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取常规的盐水做输血查,治疗组31例,采用凝聚胺技术做检查,对比两组输血效果.结果 治疗组病人凝聚细胞检出率为87.10%;交叉配血契合度检96.77%;病人抗体差异率有8人,治疗组病人不良反应率是9.6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输血中采用凝聚胺技术能有效的发挥其优势,具有敏感度高、快速检出反应和简单操作的特点,防止在临床输血中,出现溶血反应现象起到重要作用.
-
-
王晓平;
杨英番
-
-
摘要:
目的:分析凝聚氨试管法交叉配血室内质控标准操作流程不规范影响检测结果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凝聚胺试管法交叉配血的质量.方法:对凝聚胺试管法交叉配血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规范室内质控流程.结果:凝聚胺试管法交叉配血室内质控品检验标准操作流程不规范,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甚至导致室内质量控制出现失控.结论:按照标准程序检测得出质控结果在控范围,提示在检验操作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试剂盒附带操作说明进行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人员严格标准操作,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干扰,在产科抢救中真正做到节约时间,快速准确发出血液,为临床争取抢救的黄金时间至关重要.
-
-
-
黎海江;
冯学冠;
符晓玲;
杨艺伟;
黄植
-
-
摘要:
目的 探讨EDTA抗凝对凝聚胺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120例输血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每例抽取血液标本2管,1管采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1管为不加任何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均与同血型及不同血型的供血样本进行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交叉配血结果及溶血发生率.结果 有无EDTA抗凝血样与同血型或不同血型交叉配血的主侧或次侧均无凝集;EDTA抗凝血样主侧或次侧均无溶血发生,无EDTA血样中,同血型或不同血型交叉配血溶血发生率分别为5.0%与3.9%,较EDTA抗凝血样显著升高(P<0.05).结论 EDTA抗凝有助于防止凝聚胺交叉配血过程中溶血的发生,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
王娜;
李妤蓉
-
-
摘要:
目的:分析输血检验中凝聚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一年来我院进行输血检查90例正常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输血检查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非特异性凝聚10s内消失50例,比例为55.6%,非特异性凝聚10-20s消失45例,比例为50%.对两组患者的灵敏度结果对比,根据实践可知,乙组的患者各项指标和甲组相比,灵敏度比较高.结论:对接受输血检查的患者给予凝聚胺技术,效果明显,反应迅速,能避免出现溶血性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
-
陈霏
-
-
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凝聚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进行体检的所有健康体检人群当中随机抽取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从这110例健康体检者中抽取2份静脉血液样本,然后将这110例体检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凝聚胺进行输血检验,对照组采用盐水法进行输血检验,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55例体检者中检出有抗体率92.73%,对照组的55例体检者检出有抗体率54.55%,观察组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凝聚胺应用到输血检验中,能够显著提高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同时还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
张维娜;
郭永刚;
张岸洋
-
-
摘要:
目的 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输血前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结果 检测3021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0.16%发现抗-D2抗体2例,抗-E抗体2例,抗Ec抗体1例.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