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却效率

冷却效率

冷却效率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674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260486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动力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等;冷却效率的相关文献由137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惠人、张靖周、杨卫华等。

冷却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60486 占比:99.84%

总计:260908篇

冷却效率—发文趋势图

冷却效率

-研究学者

  • 朱惠人
  • 张靖周
  • 杨卫华
  • 李广超
  • 姜达模
  • 尹种文
  • 黄翔
  • 刘存良
  • 张玲
  • 张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子硕; 唐豪; 刘禹
    • 摘要: 针对新一代棘轮型超紧凑燃烧室壁面的高温问题,对全覆盖气膜冷却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在对KJ-66微型涡喷发动机实验与模拟的基础上,将原燃烧室替换为缩放优化后的棘轮型超紧凑燃烧室.在实际燃烧工况下,对突扩段斜坡和二次补燃区内环上的高温壁面进行全覆盖冷却研究,比较了不同排布方式、孔倾角和扩张型气膜孔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突扩段斜坡上圆柱型气膜孔的气膜覆盖性不理想,综合气膜冷却效果欠佳,并且不同排布方式与孔倾角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不大;扩张型气膜孔对斜坡的气膜贴壁性和冷却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在45°孔倾角,出口直径0.6 mm的扩张孔模型中,由吹离高温火焰面与气膜叠加覆盖产生的综合冷却效果达到最优;在主流高离心力场的影响下,吹风比较大时二次补燃区下游也能获得较好的气膜贴壁效果;排布方式对二次补燃区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比孔倾角更明显.在实际燃烧工况下全覆盖气膜冷却对棘轮型超紧凑燃烧室壁面有很好的冷却作用,扩张型气膜孔能有效改善气膜冷却效果.
    • 王瀚艺; 罗立; 魏永超
    • 摘要: 针对引入前缘气膜冷却的某高压涡轮转子叶片,运用NUMECA进行建模,对引入气膜冷却后的涡轮叶栅流场进行分析,得到了加入前缘气冷后温度、速度、总压等参数的变化。再改变前缘气膜冷气流量,得到了不同流量工况下涡轮叶栅流场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得到结论,冷气流量增大,气膜与叶片壁面分离位置提前,整体流速更快到达最大值且沿着壁面下降更快。冷气流量减小,冷却效率降低;吹风比越大,不同冷气流下冷却效率的变化更为集中;但随着冷气流的改变,总压恢复系数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 宋祥龙; 黄翔
    • 摘要: 探讨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效果。介绍了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特点以及应用优势。通过对某纺织厂细纱车间空调中的应用工程实例测试,预冷温降为6.1°C~6.3°C,冷却效率为63%~65%,折算每处理1×10^(5) m^(3)/h预冷风量,每年可净节省机械制冷电耗66514 kW·h。分析了该应用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建议冷却器换热管应采用较大管径圆管,做好空气与水的过滤,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新风与排风湿球温度的对比来合理选择二次空气。认为: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 李红莉; 叶军; 刘志安
    • 摘要: 针对狭长型薄壁零件的注塑模具冷却优化问题,以典型零件引水管为研究对象,采用随形水路的冷却设计方案,通过Moldflow软件,进行随形水路与传统水路的仿真模拟及对比。结果表明,随形冷却在产品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上提升了52.6%,冷却时间上缩短了19.7%,整个注射过程填充情况良好,体积收缩符合要求;并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型3D打印的方式,加工随形冷却水路的型芯镶件,并进行模具装配试制及批量加工的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随形水路冷却方案在狭长型薄壁零件的模具加工中能有效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冷却效率
    • 张传仁; 郭红军
    • 摘要: 介绍了第三、四代篦冷机固定篦床、活动篦床及风室、灰斗卸料密封等部件的改造方案。通过在高温落料端采用纵向控制流固定床,对固定篦床进行分区设置,配置穿透力强的急冷篦板,在供风管道安装电动蝶阀等,有效提高了固定篦床的冷却效率,实现了熟料的急冷。同时,通过采用纵向布置的通风槽,可以从多个方向对活动篦床上的熟料颗粒进行冷却,形成“交叉气流冷却篦床”,熟料料层厚度和移动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改造后,当热回收区内风机负荷率>95%时,二次风温稳定在1100°C以上,出篦冷机熟料温度<65°C+环境温度,熟料强度提高2~4MPa,物料细度提高。
    • 陈萍; 左宁; 王泽轩; 齐婷婷; 于明月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对扇形气膜冷却孔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参数为直孔段孔长L,前向扩展角α和后向扩展角β,优化目标为气膜孔下游内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首先对优化变量进行拉丁超立方采样,然后对疏、密两种质量的网格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两种可信度数据,进而构建Co-Kriging代理模型,最后引入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寻找最优的扇形孔结构。在吹风比为1.5的工况下,优化后的直孔段孔长、前向扩展角和后向扩展角分别为2.6D、41°、14°,冷却效率提升了45%。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直孔段和较大的后向扩展角可以有效地抑制肾型涡对的产生,气膜冷却效果更好。
    • 周晨; 丁亮; 冯晓星
    • 摘要: 气膜冷却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火焰筒、涡轮叶片等热端部件的冷却。与常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扇形气膜孔冷却效率更高。为更全面地掌握在典型大涵道比商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工作环境下扇形气膜孔气膜冷却效率随几何参数和吹风比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扇形气膜孔的流动和换热,分析并讨论了气膜孔板厚度、气膜孔出口宽度、气膜孔入口圆柱段长度、气膜孔倾斜角以及吹风比对扇形气膜孔下游流场和热侧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吹风比条件下,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冷却效率影响很小;而当吹风比较大时,冷却效率随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可能受其他几何参数的交叉影响;几何参数的变化将诱发不同的卵形涡结构,从而对气膜孔下游的冷却效率分布造成较大的影响。
    • 刘金城(译)
    • 摘要: 压铸是一种生产从医疗器械到工业设备的制造工艺。然而,使用传统方法制造具有高效冷却通道的压铸模具极具挑战性。标准方法制造的模具其冷却通道是直线型的,冷却效率低。
    • 杨奇坤; 陶汉中; 季莲
    • 摘要: 为了研究热管冷却涡轮叶片的效果,使用瞬态动网格模型来模拟涡轮叶片的旋转过程。通过比较不同进气温度下叶片各位置的温度和冷却效率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进气温度从1500 K到2000 K,叶片表面温度始终可以保持在1550 K以下,且进气温度越高叶片表面温度的分布将更加均匀,但是整体的冷却效率会降低,压力面和吸入面之间的温差会少量逐渐增加。
    • 李明敏; 程树; 黄炯
    • 摘要: 随着国家排放节能减排要求愈发严格,汽车发展日趋电动化,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厂家都选择在当前传统车平台上开发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的过渡车型.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为动力电池,由于电池容量小放电倍率高,如不进行主动冷却导致电池的温度急剧攀升.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比较先进的电池包双冷却液冷系统设计理念,通过对比当前市场常见风冷系统,从能耗、工况等角度通过对比手法来阐述该设计理念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