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蒸发冷却

蒸发冷却

蒸发冷却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4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3篇、会议论文189篇、专利文献246961篇;相关期刊298种,包括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制冷、发电技术等; 相关会议12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第4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等;蒸发冷却的相关文献由340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翔、顾国彪、孙铁柱等。

蒸发冷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3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189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46961 占比:99.60%

总计:247963篇

蒸发冷却—发文趋势图

蒸发冷却

-研究学者

  • 黄翔
  • 顾国彪
  • 孙铁柱
  • 杨立然
  • 吕伟华
  • 宋祥龙
  • 汪超
  • 常健佩
  • 刘凯磊
  • 孙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薛宁静; 黄翔; 吴磊; 乔小博
    • 摘要: 随着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持续运行,其喷淋循环水不断蒸发,水质变差,易出现填料结垢、喷嘴堵塞等问题。本文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兰州某地铁站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喷淋循环水进行处理,水质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喷淋循环水硬度降低,其中总硬度减少率为65.74%,钙硬度减少率为68.14%,能够满足蒸发冷却空调喷淋循环水质要求。
    • 黄翔; 屈名勋
    • 摘要: 随着国家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基建核心业务范畴的数据中心的冷却节能问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要针对数据中心冷却节能发展趋势,从可再生能源“干空气能”在数据中心冷却方面的应用,以及多种绿色、高效、适用的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的结合应用,从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我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 田哲宁; 黄翔; 屈名勋
    • 摘要: 数据中心内空调水冷系统能耗是除IT设备能耗外第一大能耗,在国内数据中心,大多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散热方式进行降温,而液冷散热是比风冷或水冷散热更直接效率更高的散热方式。现常采用的冷却塔与液冷技术相结合,由于冷却塔内发生的是直接蒸发冷却过程出水温度在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之上。而间接预冷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通过预冷段对进口空气进行预冷,可使出水温度达到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以下。夏季极端热湿气象条件下冷却塔出水温度有局限,不能满足液冷散热的需求,无法保证数据中心全年安全运行。故提出利用间接预冷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代替冷却塔与液冷系统结合。并对比了冷却塔与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差异及性能。选取典型年气象参数制作了以出水温度为区分的分区地图,结合分区地图对冷却塔与间接预冷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与液冷系统结合的形式做出了分析。
    • 杜妍; 黄翔; 王颖; 屈名勋; 薛宁静
    • 摘要: 总结了空气侧蒸发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的研究现状,对直接、间接及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对三者在高湿工况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测蒸发式冷气机最佳风速在1.8m/s;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最佳二/一次风量比为1.5;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最佳二/一次风量比为1.7,并且此时效率可达到96.5%,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风阻问题。根据三者的效率预测各自在4个典型高湿度地区的自然冷却小时数,结果表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四个城市的自然冷却小时数均达到6600小时以上,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 麻宏强; 刘叶敏; 厚彩琴; 王刚; 罗新梅; 贾继伟; 李春娥
    • 摘要: 为进一步揭示外掠管束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特性,综合考虑了管束壁面水膜的形成及湿空气-喷淋水间传质过程,采用DPM(Discrete phase model)与水膜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外掠管束间空气-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特性分析模型。首先,采用文献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其误差在1%范围内;然后,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外掠管束间传热传质及压降沿竖直高度方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湿空气焓差和饱和空气焓差的变化,导致传质系数沿盘管高度方向发生波动,但总体呈降低趋势;在同一工况下,湿空气焓差对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大,传质系数的波动主要是湿空气焓变化造成的;外掠交错管束间喷淋水膜温度并非保持恒定不变,而是随盘管高度的降低而降低,即沿下落方向液膜温度逐渐降低;交错管束底部区域喷淋水蒸发量最大,沿盘管高度方向,喷淋水蒸发量降低;喷淋水发过程主要发生在管束表面及管束尾流区,通过在管束间增加挡板或者减小管间距,可以强化管束表面及尾流区流场扰流作用,增强喷淋水的蒸发冷却作用;交错管束间传热系数在换热盘管中间稳定区域变化较小,其受进气温度、喷淋水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交错管束间压力损失沿盘管高度变化较小,在换热盘管空气进口过渡区压力损失最大。上述研究成果,为外掠交错管束间空气-水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及压降性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王祺; 孙铁柱; 王鑫
    • 摘要: 为了实现冬季的自然冷量夏季使用,提出一种季节性冰储冷与蒸发冷却结合的空调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模式。理论分析储存所需冷量与冰体积之间的关系,并对该系统在部分干燥严寒地区城市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拉萨理论上不需要另外储存冰,但可以储存一定量的冰作为冷量备份;兰州和西宁不满足蒸发冷却使用要求小时数为2 h,乌鲁木齐为5 h,这些地区不满足时长短暂,储存冰占地面积小,适合采用该系统。最后以榆林市某数据中心为案例进行节能分析可知,该系统PUE可降低至1.18,相比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降低0.58,每年节约电量222946 kW·h,节约电费约8.92万元。
    • 摘要: GB/T39976-2021蒸发冷却式新风空调设备本标准规定了蒸发冷却式新风空调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蒸发冷却式新风空调设备的生产和检测。标准修订状况: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 傅耀玮; 黄翔
    • 摘要: 为了解决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空调能耗大的问题,设计1款将蒸发冷却、蒸发冷凝和机械制冷3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凝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通过焓差实验室模拟不同二/一次风量比和不同干湿的工况条件,并对机组进行性能测试。得出该机组最佳二/一次风量比区间为2.2~2.4,间接蒸发冷却段效率在干燥地区、中湿度地区、高湿度地区分别为72%、61%、53.45%,机组送风温度在24°C左右可以满足数据中心机房的送风要求。并对机组在兰州、北京、上海3个不同气候区样本城市进行适用性分析,得出该机组在3座城市利用自然冷源供冷时间占全年运行总小时数分别为98%、78%、62%,适用性良好。
    • 温存
    • 摘要: 近日,国家电投李家峡水电站5号机组扩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安装单机容量4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1台。该机组采用新型国产化蒸发冷却工质,将进一步提高机组运行维护的自动化水平,计划于2023年8月并网发电。届时,李家峡水电站将实现200万千瓦全容量投产。
    • 薛达; 韩宗伟; 孙晓晴; 程新路; 历秀明
    • 摘要: 为解决传统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能耗高和冷却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制冷剂泵驱动热管与蒸气压缩复合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实验分析了不同室外温度与冷凝器风速下系统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在热管模式下,当室外温度低于0°C时,降低冷凝器风速能够提升系统COP;当室外温度高于0°C时,增大室外机风速能够提高系统节能性。降低冷凝器风速能有效防止蒸发器结露,热管模式下风速每降低1 m/s,蒸发温度平均升高1.8°C。相对于风冷冷却,当室外温度为5~10°C时,蒸发冷却模式开启后,系统COP平均提升15.5%;同时,蒸发冷却也增强了系统冷却能力,将热管模式室外温度运行上限从10°C提高至15°C。在蒸气压缩模式下,蒸发冷却可以有效提升系统能效比,当室外温度为30°C时,系统切换至蒸发冷却模式后,在低(1.5m/s)、中(2.5m/s)、高(3.5 m/s)三档风速下的系统COP相比于风冷模式,分别提升了17.5%、16.2%和14.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