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冰川融水

冰川融水

冰川融水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26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华儿女、环球人文地理、旅游等; 冰川融水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世强、王建、韩海东等。

冰川融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29.52%

专利文献>

论文:265 占比:70.48%

总计:376篇

冰川融水—发文趋势图

冰川融水

-研究学者

  • 张世强
  • 王建
  • 韩海东
  • 丁永建
  • 刘志辉
  • 叶柏生
  • 吴素芬
  • 吴锦奎
  • 姚檀栋
  • 张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帆; 李耀明; 方震; 纪宝明; 苏德荣
    • 摘要: 作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为发育的地区,被称为亚洲“水塔”。但是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青藏高原冰川的季节性消融导致大量的冰川融水季节性流入下游草甸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由于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水分变化十分敏感,冰川融水的季节性变化必然将显著影响冰川末端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但是关于冰川融水增加对冰川区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的认识还十分有限。2019年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龙匣宰陇巴冰川末端通过双向移栽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冰川融水的增加和减少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发现融水增加显著改变了真菌群落组成和降低了香农多样性指数,同时增加了上层土壤植物病原型和腐生型真菌的相对含量。融水减少改变了真菌群落组成并增加了真菌的α多样性,但是对真菌的影响与融水增加过程并不具有对称性。由于真菌的重要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对于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情形下,青藏高原冰川区高寒草甸的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严宇鹏; 牛凤霞; 刘佳; 刘心庭; 李颖; 彭辉; 严登华; 肖尚斌
    • 摘要: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的无机水化学特征,于2020年8月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源和河流段采集干支流水样,分析了水体主要离子的化学组成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对离子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水体中的阴离子以HCO_(3)^(-)、SO_(4)^(2-)为主,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71.11%、23.16%;优势阳离子为Ca^(2+)、Na^(+),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47.90%、34.76%;总溶解性固体变化范围为43.5~187.3mg/L,平均值为116.4mg/L,水体矿化度较低.干支流的水化学类型整体上以HCO_(3)·SO_(4)-Ca·Na型为主,其中河源段杰玛央宗曲和库比曲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Na型;从上游向下,干流HCO_(3)^(-)、SO_(4)^(2-)、Ca^(2+)等主要离子浓度的沿程变化较为剧烈,主要受冰川融水和支流汇入的影响.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风化,蒸发岩(硫酸盐)溶解也起到一定作用,而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小.
    • 祁钰; 顾尚义; 赵凤其
    • 摘要: 新元古代冰期冰盖可能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海洋环境条件以及真核生物如何度过“雪球地球”的极端环境条件,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科学问题。同冰期化学沉积岩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对冰期海洋环境的了解。贵州东部南沱组中发育的同冰期白云岩,为探讨这一时期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采集于贵州松桃一钻孔岩心南沱组中同冰期白云岩进行了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沱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含量在(10.33~67.91)×10^(-6)之间;Ce/Ce^(+)值范围为0.72~1.12,平均值为0.97;Fe含量(1470~37200)×10^(-6),平均值为9902×10^(-6);Mn含量(4040~17500)×10^(-6),平均值为10476×10^(-6)。白云岩中高的铁、锰含量以及Ce无异常,反映南华盆地南沱冰期海洋基本处于富铁缺氧的状态。与贵州其他两个钻孔岩心中南沱组白云岩的沉积特征和Ce异常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南华盆地南沱冰期近岸海水氧化程度较高,可能反映了冰川融水是同冰期氧气进入海洋的重要渠道,有氧的滨海区域可能为冰期真核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 聂梦兮
    • 摘要: 【祁连山:荒漠中的一座绿岛】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祁连山是一座近似东西走向的大山,在20世纪初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常常看到祁连山被标注成“南山”或“走廊南山”。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为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为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是一条狭长平原地带,形状似一条“走廊”,又因位于黄河以西的地方,故称为“河西走廊”。走廊全长1200多公里,最宽处约300公里,最窄的地方仅有几公里,西宽东窄,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祁连山对河西走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长800多公里的山脉,常年被冰雪与冰川覆盖,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正是因为有祁连山冰川融水的生命之源,才繁衍出河西走廊的一片片飞地绿洲。
    • 倪明霞; 段峥嵘; 夏建新
    • 摘要: 高山冰川的季节性融水是中国新疆南疆地区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全球变暖使得冰川持续退缩、冰川融水增加,显著影响南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当前冰川变化研究仅对南疆少数流域山区的融水径流进行了预测,缺乏对冰川融水峰值的精确预测,不能精确确定流量拐点出现的时间范围,且受限于数据精度,存在模拟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本研究应用月尺度的度日模型,估算1961—2019年南疆主要流域的物质平衡和冰川融水径流,并基于研究区范围内各流域的历史气候变化趋势设置情境,预估和分析未来60年各流域内可能的冰川物质平衡和融水径流的变化趋势,预测冰川融水可能出现拐点的时间节点。结果表明:(1)阿克苏河、渭干河和叶尔羌河流域自1961年开始,冰川长期保持物质亏损状态,而和田河和克里雅河流域则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冰川物质正平衡,略有积累,90年代以后物质亏损严重,2000年之后为各流域物质亏损最严重的时期。(2)各流域60年来累积物质平衡分别为-17.5 m、-12.4 m、-14.2 m、-5.0 m和-0.9 m。(3)各流域冰川持续融化,但融水径流增加趋势不一致,预测阿克苏河流域冰川融水在2050—2060年将达顶,叶尔羌河流域冰川融水径流量在2070年后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其他三个流域在2080年之前冰川融水一直稳定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南疆地区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有效预防自然灾害。
    • 杜常江; 陈飞; 李法虎; 雷廷武
    • 摘要: 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冰川融水径流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模拟计算的精度,而且可清楚地反映冰川融水径流各影响因子的特征,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3S技术,根据能量守恒和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包括栅格冰川融水、融水产流以及汇流子系统且具有严格物理意义的分布式冰川融水径流过程模型.通过DEM数字高程技术,提取流域地理信息;基于Landsat-7卫星遥感影像,反演获得流域的冰川覆盖信息和地表反射率信息.将获取的这些信息作为冰川融水径流过程模型的基本输入数据,分别对扎当冰川和七一冰川融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模型对2个冰川径流量日变化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过程一致.2个冰川的日径流峰值与其实测值的差异小于6.0%,日径流过程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大于0.81.所建模型计算结果可靠,可以为实时预测冰川融水径流变化过程提供技术支撑.
    • 冯声宝; 喇录忠; 李寻; 王海玲
    • 摘要: 常言道,"好水酿好酒""水是酒之血"。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到处有双手一捧就可以喝到的纯净水和不需要再提纯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泉水。在这样的环境中,互助青稞酒有天然优质的水源,其重要来源是祁连山脉的冰川融水。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沿,分布在祁连山里的2194条冰川构成1334.77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川群,这些冰川的储冰量达615.41亿立方米。有专家进行过计算,祁连山所有的冰川储量相当于两个多三峡水库的蓄水量。
    • 李寻; 朱剑; 惠荣; 王海玲; 鲁水龙
    • 摘要: 青稞、青稞酒的独到特点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鲁总您好,很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大概介绍一下青稞酒跟国内其他酒企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独到的特点?鲁水龙(以下简称鲁):青稞酒跟国内其他白酒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境非常好。我们这里地处高原,海拔比较高,造就了自然生态的无污染。以水为例,酿酒人常讲"水是酒之血",我们酿酒用水是祁连山流下来的冰川融水,经过了地下层层过滤达到自然净化,相当于天然矿泉水,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 南亭
    • 摘要: 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念青唐古拉山脉的西北部横贯全境。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唐古拉山脉冰川上,有一套办公桌椅,白色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文件夹、一支底盘吸在桌面上的黑色水笔,还有装着冰川融水的几个矿泉水瓶,一如钢筋水泥大楼里无数普通的工位——这场景吸引了无数网友,大家把这个工位称为"全世界最孤独的办公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