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鬃山

马鬃山

马鬃山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2777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国边防警察、化石、文史知识等; 马鬃山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镰、王悦、刘楚光等。

马鬃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3.14%

专利文献>

论文:2777 占比:96.86%

总计:2867篇

马鬃山—发文趋势图

马鬃山

-研究学者

  • 杨镰
  • 王悦
  • 刘楚光
  • 文猛
  • 李元茂
  • 李姗姗
  • 王开峰
  • 赵岳云
  • 边坤
  • 陈敏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凤敏; 辛智鸣; 高君亮; 李永华; 董雪; 段瑞兵; 李新乐
    • 摘要: 【目的】研究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被区系祖成、植物生活型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阐明植物群落生活型特征及其对气候生境的反映,为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垂直格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在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统计敦煌及马鬃山地区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编制生活型谱,并分析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生活型组成。【结果】1)研究区共记录217种植物,隶属34科122属,占中国干旱区总科数的41.46%,占全国总科数的10.09%。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双子叶植物28科96属175种,单子叶植物5科25属38种。2)研究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以地上芽植物为主,占33.18%,在地上芽植物型的4个亚类群中,以半灌木地上芽植物最多;生活型大小序列为:地上芽植物型>地面芽植物型>一年生植物型>地下芽植物型>高位芽植物型。3)地上芽生活型物种在各海拔梯度都占重要地位,占研究区全部生活型物种的59.15%,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海拔1700 m处达到最大值;地面芽植物生活型也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趋势;高位芽植物生活型和地下芽植物生活型所占比例很小;一年生植物在整个海拔范围内占10.00%以下,随海拔升高波动不大。【结论】敦煌及马鬃山地区地带性植被以灌木或半灌木建群的植被占优势,主要分布于1000~3000 m海拔内。群落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并呈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
    • 聂梦兮
    • 摘要: 【祁连山:荒漠中的一座绿岛】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祁连山是一座近似东西走向的大山,在20世纪初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常常看到祁连山被标注成“南山”或“走廊南山”。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为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为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是一条狭长平原地带,形状似一条“走廊”,又因位于黄河以西的地方,故称为“河西走廊”。走廊全长1200多公里,最宽处约300公里,最窄的地方仅有几公里,西宽东窄,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祁连山对河西走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长800多公里的山脉,常年被冰雪与冰川覆盖,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正是因为有祁连山冰川融水的生命之源,才繁衍出河西走廊的一片片飞地绿洲。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7月30日,酒泉肃北马鬃山100 MW EPC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基础浇筑任务,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全面开启,为项目后续施工有序推进营造了良好开端。该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饮马峡区域,拟安装机组25台,规划容量100 MW,新建1座110 kV升压站及相应的1条送出线路工程。项目于2022年7月1日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12月全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9.73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55万t,建设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并对当地风电产业的发展及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 李爱静; 惠建国; 马国荣; 王森; 张静; 雷向通; 杜宝霞
    • 摘要: 甘肃马鬃山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富含植物化石,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综合多种方法对甘肃马鬃山地区下白垩统赤金堡组所产出的裸子植物种子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及解剖学研究.利用体式显微镜及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其形态特征展开对比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表皮微细构造进行了细致观察对比.认为,当前种子化石形态为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或有细纹,与裸子植物种子化石Carpolithus形态特征吻合,故将其分别鉴定为Carpolithusmazongshanensis sp.nov.(马鬃山石籽)和Carpolithuscf.jidongensis(鸡东石籽相似种).其中C.mazongshanensissp.nov.种子卵圆形,顶端具尖喙,基部浑圆,表面具弧状平行的纵纹,种皮外角质层细胞呈长条形;珠心角质层细胞近正方形或多边形.C.cf.jidongensis种子长卵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两侧具弧形纵纹,种皮外角质层细胞呈长条形.通过与现生裸子植物种子形态及表皮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次发现的石籽属化石归属于柏科,推测可能与侧柏属亲缘关系较近.
    • 文猛
    • 摘要: 1浩瀚的戈壁滩上,悠扬悦耳的驼铃声由远及近,在祁连雪峰和马鬃山支脉黑山对望出的宽广谷地间,晨曦剪出了一个壮观的驼队,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向戈壁中的万里长城,走向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嘉峪关。五更的梆声响起来,报晓的雄鸡声在关城内此起彼伏,静候在城下的商人们兴奋地站起来,整整衣衫。情绪感染了驼群,它们也纷纷挺直了身体,于是更嘹亮的驼铃声响起来。
    • 摘要: 有一座城,它有着一个诗意的名字,并留下了许多传诵至今的诗句,更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中外,它就是玉门。玉门南依祁连山脉,北邻马鬃山,两山夹一谷的地形使它成为东西风的天然通道,被称为“世界风口”.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李建宗
    • 摘要: 马鬃山是河西走廊西段的一座山脉,也是进入蒙古高原和新疆地区的一道门户.20世纪上半叶围绕马鬃山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族群流动,在当地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影响了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平衡.苏联的地缘政治影响波及中国西北边疆,使马鬃山呈现出一定的边疆性特征.同时天山一带的哈萨克民众与新疆军阀之间的冲突,也与苏联有着潜在的关联.在这种情形之下,苏联的地缘政治影响在传输过程中逐渐进入河西走廊的西段,使马鬃山成为河西走廊周边社会能量的传导中心.周边不同族群通过马鬃山进入走廊内部,对于20世纪河西走廊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塑具有重要意义.
    • 谭久亨
    • 摘要: 优良的牧草资源依赖于优越的草场自然环境,牧草的生长发育过程直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以热量和水分条件为关键的决定要素.本文结合马鬃山2009-2019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简析了马鬃山适合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相应的优势.希望能够为本区域内合理开发气候资源,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李元茂
    • 摘要: 文章选取甘肃马鬃山某金矿为研究对象,从该区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作用等入手,详细分析了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归纳总结了矿区矿化蚀变带的特征和矿体特征,进而研究了其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可为后续在该地区找矿提供参考.
    • 李文清
    • 摘要: 在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明水山地,有一处军事遗址,人们称之为明水军事要塞。有关军事要塞的修建驻防情况,并无见到档案确切记载。明水位于马鬃山镇政府所在地公婆泉西北约80公里,盖因此地小山丘连绵起伏,山间地面多为平坦的板岩构成,稍有降雨,地表上便到处都是积满雨水的小水洼,清澈明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