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木错

纳木错

纳木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中国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风景名胜、旅游纵览、旅游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湖泊保护暨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纳木错的相关文献由483位作者贡献,包括康世昌、朱立平、王君波等。

纳木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99.7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5%

总计:395篇

纳木错—发文趋势图

纳木错

-研究学者

  • 康世昌
  • 朱立平
  • 王君波
  • 汪勇
  • 鞠建廷
  • 张强弓
  • 孟宪刚
  • 朱大岗
  • 邵兆刚
  • 吴中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志鹏
    • 摘要: 本文以叶小钢2006年创作的“西藏题材系列”钢琴作品《纳木错》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作曲家在此类作品中形成的创作风格。《纳木错》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民族艺术内涵,更能体现时代与文化发展的紧密相连,传达了作曲家创作中浓厚的文化情思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常亚茹; 张继贤; 韩文立; 丁夏萌; 张越
    • 摘要: 针对高原湖泊缺乏月际面积变化监测的问题,基于Sentinel-1A SAR数据,以纳木错湖为实验区,采用面向对象分割方法,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确定湖泊提取分割阈值,并结合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湖泊面积提取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Otsu法提取水体速度快但提取精度低,基于纹理特征方法提取水体边界清晰但存在误提现象,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取准确率达到95.12%,精度明显提高;通过分析提取结果得到,2018年12个月纳木错水域面积呈现动态变化趋势,1—3月湖泊面积最小,随后缓慢增加,在9—10月达到年内稳定最大值;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是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风速的增大是主要负向驱动因素,湖面面积的变化与蒸发量、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明显。
    • 陈斌; 郑小敏; 申培彦
    • 摘要: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地处西藏腹地的拉萨市西北部当雄县,发育了丰富、典型、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野外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念青唐古拉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纳木错、羊八井地热田和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地貌为代表的3大类7类11亚类.它们沿该区特有的盆-山构造体系聚集展布,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在全球范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国际对比意义.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与佛教建筑融合的文化遗产、高原腹地的生态系统相生相成,全面展示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基于此,从自然文化、范围边界、管理机构、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等方面分析认为,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优势显著、切实可行、意义重大,进一步提出采用“以地热田为主题的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建园方案,采取政府支持、借鉴经验、普及理念、科研保护、旅游产业和社区发展等多维对策,对利用区域绿色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 摘要: 位于拉萨西北的纳木错为西藏最著名的“圣湖”之一,它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湖,也是游人云集之处,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距离当雄县仅有几十千米。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转湖徒步一周的路程将近300千米,需要10天左右才能完成。
    • 赵丹; 石建省; 聂洪峰; 肖春蕾
    • 摘要: 淖,东汉时期《说文解字》曰:“淖,泥也”,三国时期《广雅》曰:“淖,湿也”,淖兼具湖的意思,同时包含了沼泽、湿地的含义。由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差异,湖在各地常有符合地域特征的叫法,在云南等地多称之为“海”或“池”,如洱海、滇池;在西藏地区多称之为“错”,如纳木错、羊卓雍错。
    • 王艳红; 郝兆; 郭小芳; 德吉
    • 摘要: 以纳木错湖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膜过滤平置培养法分离纯化酵母菌,并结合ITS区域序列分析与经典分类法对酵母菌菌株进行鉴定,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的多样性及其与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显示,从纳木错水体中分离出1067株酵母菌,分属于27个属45个种及2个潜在新分类单元,优势种为Vishniacozyma victoriae和Naganishia adeliensis.NMDS分析显示,纳木错不同区域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群落p多样性差异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总丰度与pH值、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量、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氮、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冗余分析显示,pH值是影响纳木错水体酵母菌种群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纳木错水体酵母菌资源比较丰富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体理化因子对纳木错水体可培养酵母菌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 陈琴; 沈云遥(摄影)
    • 摘要: 念青唐古拉峰与纳木错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神山圣湖,纳木错环湖地带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岩画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类。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者曾调查过环湖地带的岩画,当时,不少岩画被认为是7世纪吐蕃时期及以后的遗存,且多为宗教题材。今年8月,纳木错环湖科考队对环湖地带的岩画展开了综合调查,初步断定岩画的绘制年代远早于7世纪的吐蕃时期,许多图像与黄河上游和南亚北部、中亚等地的文化图形拥有-定相似性,显示了西藏历史上与周边地区的频繁交往!
    • 何友翔; 刘娟
    • 摘要: 基于2000—2020年Landsat TM、ETM+以及OLI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纳木错的湖泊边界并计算其面积和湖岸线长度,分析20年间纳木错湖泊面积和湖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同时段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湖泊变化原因进行探讨,为研究纳木错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纳木错湖面面积增长38.58 km2,湖岸线增加6.02 km;(2)2000—2020年纳木错各朝向湖泊面积均呈扩张趋势,主要以东朝向为主,平均每年扩张0.60 km2,北朝向湖泊面积增加最少;(3)2000—2020年纳木错湖泊几何中心逐渐向北偏移,2006年以来纳木错湖泊几何中心趋于稳定,偏移距离在0.36″左右;2020—2020年纳木错湖岸线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昂曲入湖口北侧区域湖岸线变迁最为明显;(4)2000—2020年纳木错周边地区气温的升高有利于纳木错流域冰川的退缩,冰雪融水的增加为纳木错湖泊面积的增长提供了必要的地表水补给来源。
    • 李国栋
    • 摘要: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环纳木错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依托点轴理论,从环纳木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乡土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科学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统一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等措施来完善环纳木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王君波
    • 摘要: cqvip: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地球上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其上分布的冰川,湖泊、河流等地表水体,为亚洲提供了淡水资源.堪称“亚洲水塔”;且其湖泊沉积物也记录了地球从远古时期以来,流域内有关岩石,土壤、植被、河流及人类活动等信息,通过采集沉积物岩芯并开展研究,可反推出古环境古气候的状况,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