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水
农田灌溉水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水利工程、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2955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地下水、甘肃科技、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农田灌溉水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铁柏清、刘孝利、姚晶晶等。
农田灌溉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9557篇
占比:99.95%
总计:229676篇
农田灌溉水
-研究学者
- 铁柏清
- 刘孝利
- 姚晶晶
- 王明锐
- 袁友明
- 许蒙
- 魏祥东
- 刘寿涛
- 尹晓辉
- 廖李
- 张昊
- 彭亮
- 李丹阳
- 杨登
- 邹慧玲
- 陈楠
- TIE Bo-qing
- 于金山
- 任晓姣
- 何晓锋
- 何晔
- 何秀英
- 何钟响
- 农耀京
- 刘金玉
- 卢立秋
- 叶利伟
- 叶长城
- 吴秀玲
- 孙卫彬
- 彭靖茹
- 曾清如
- 李兴
- 李奔月
- 李智华
- 李鸿
- 杨慧敏
- 杨雍
- 林琳
- 栗婷
- 沈娟
- 甘志勇
- 罗海艳
- 苏展
- 蔡志芳
- 赵鹏
- 邵林
- 郝国辉
- 郭军科
- 闫仲丽
-
-
王海宇;
张月珍;
董平国
-
-
摘要:
为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客观掌握武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状况,有利于改进区域输水灌溉方式、合理规划分配利用水资源,进而助推实施国家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本文在武威市20个灌区中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对2016—2020年武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影响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武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市纯井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相比大中型灌区较高。此外,本文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激励机制建设、灌区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农业节水增效措施,以促进武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步提升。
-
-
吴浩源;
周令;
文斌;
强跃
-
-
摘要:
用水效率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之一,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效率极为重要。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农田灌溉有效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例,选取2017—2021年万州区7个样点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情况,按照《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测算方法计算出有效利用系数成果,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和提出改进措施。
-
-
杨雍;
任晓姣;
栗婷;
刘君;
张水鸥;
黄东亚
-
-
摘要:
为了解和掌握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主产区农田灌溉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促进灌溉水安全利用及农产品安全生产,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以周至县翠峰镇、青化镇、四屯镇等16个乡镇猕猴桃产地环境为研究区域,采集90个点位农田灌溉水样品,测定Hg、Cd、As、Pb、Cr^(6+)5种重金属含量,并开展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因素污染指数P均小于1,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最大允许限量,农田灌溉水质总体安全,处于安全级别。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小于40,为轻微风险等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小于100属于轻微风险等级。可以看出,周至县猕猴桃产地灌溉水重金属全部在安全范围内,无污染,等级为轻微,可放心利用。
-
-
-
-
摘要:
当前,一些国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生产方式转型,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在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大区的一家种植园内,茂密的石榴树和葡萄藤上挂着不少数字传感器。意大利巴里大学树木栽培和水果栽培学教授朱塞佩·费拉拉说:“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气候和植物,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量数据。传感器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充电电池自行供电,维护成本也比较低。”据介绍,管理人员会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分析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当参数超过阈值时,设备会发出警报进行提示。与传统灌溉方法相比,传感器监测下的农田灌溉水量大幅减少。
-
-
孙金凤;
戴鹏程;
王瑞;
钮婷婷;
谭舒之
-
-
摘要: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科学评估地方农田灌溉水效率、节水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2012—2019年宿城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年际变化规律,探究宿城区农业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从节水工程投资、节水灌溉技术创新、节水政策机制改革、灌区节水管理等层面提出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水平的措施对策,以促进地区农业灌溉节水健康发展.
-
-
吕厚军
-
-
摘要: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根据农田灌溉用水情况,选择相应的节水措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农田灌溉节水措施集合了农业、工程和管理等多种技术,应用有效的节水措施,可以大幅度提升水资源使用率,促进农业经济更好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农田灌溉用水情况,并介绍了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策略。
-
-
韦爱群;
王天华;
刘倩文;
杨鹏程
-
-
摘要: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与分析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农业节水的主攻方向,为政府进行节水灌溉整体规划、推动节水灌溉事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体进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盐城市盐都区为例,合理选择样点灌区,通过直接量测法测算出2020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70,真实反映出盐都区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其成果可为节水改造、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决策水资源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
-
李明芳
-
-
摘要:
采用高效、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离子色谱法,对广南八宝米种植区农田灌溉水中的F^(-)、Cl^(-)、Br^(-)、BrO_(3)^(-)、PO_(4)^(3-)、SO_(4)^(2-)、NO_(2)^(-)、NO_(3)^(-)共8种阴离子同时进行测定、分析与评价。通过测定分析,所采集水中离子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甚小,可忽略不计。
-
-
丁芳菊;
卢小波
-
-
摘要:
在兰州市2018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测算分析中,利用首尾测算法分析兰州市13个样点灌区的基本数据,分别计算出中型、小型及纯井等各类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最后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兰州市的综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33,计算结果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
-
张志成;
宋泽宇
-
-
摘要:
长期以来,化肥、农药及各类激素长期大量应用于湖南农业生产中,由此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积累增加,加剧乡村的水土恶化.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大力提升农田灌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文章在阐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基本步骤,以具体案例和数据来分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
-
-
陈邵柠;
郑明扬;
铁柏清;
彭亮
- 《第八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快速净化含有重金属的农田灌溉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水葫芦和磷肥对灌溉水中重金属镉的快速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显示:水葫芦根系分泌物与磷肥能有效提高水体中镉的去除速率.在水葫芦培养的池塘水中镉去除速率是空白对照的12倍;而再添加磷肥(1.5g/L)后镉的去除速率是空白对照的36倍,将浓度为40μg/L镉降低到3.5μg/L(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为10.0μg/L),仅仅需要2h.通过Zeta电位分析发现,水葫芦根系分泌物及磷肥都能降低固体悬浮物(SS)电势,并促进SS粒径增大,加速沉降.通过自动电位滴定和物质分析发现,根系分泌物质含有大量的含氨基多糖物质,能起到中和SS负电荷和絮凝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在净化区养殖水葫芦后,适当地添加磷肥能快速有效地净化含镉的农田灌溉水.
-
-
杜庆顺;
王秀庆;
李斯
- 《第三届青年治淮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科学核定流域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的重要基础工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灌区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试,为流域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核算提供参考依据是非常必要的.石拉渊灌区地处鲁东南,临沂市河东区境内,是引沭河水自流灌溉的中型灌区,为加强流域水资源优化管理,2016年度,在该灌区选取12块典型田块,对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灌区毛灌溉水量采用灌区渠首闸取水量扣除各退水口门退水量,净灌溉水量以各典型田块历次灌溉前后土壤水深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为代表进行推求,经测算2016年度灌区毛灌溉用水量为444万m3,净灌溉用水量为207万m3,该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67,本文结合测算过程浅谈经验体会.
-
-
李冰玉;
彭亮;
刘志远;
曾清如;
铁柏清
- 《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农田灌溉水中痕量镉难以去除,本工作研究了几种常用的磷肥、钾肥、有机肥对镉的沉降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去除效果最好的为磷酸氢二钾,在投加浓度为0.75g·L-1(约为50kg·亩-1),水样经过12h沉降处理后,能将镉浓度20μg·L-1降低到3.8μg·L-1,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同时监测了pH、电导率的变化,发现高的pH和离子强度都促进了镉的去除.
-
-
-
姚晶晶;
陶宁丽;
袁友明;
王明锐;
廖李
- 《第18届全国光谱仪器与分析监测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种无需样品前处理,电导检测农田灌溉水中氟离子的离子色谱新方法。分析柱为容量高、亲水性强的Dionex IonPac AS19阴离子交换柱,EG40在线产生KOH淋洗液,等浓度泵作梯度淋洗。该方法对氟离子的检出限为0.029μg/L,在0.5—5.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9)。将该方法用于武汉市南湖地区水样中氟离子的检测,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5.7%-101.8%之间,农田灌溉水连续进样6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5%。
-
-
-
-
LIU Shou-tao;
刘寿涛;
HE Zhong-xiang;
何钟响;
XU Meng;
许蒙;
LI Dan-yang;
李丹阳;
LUO Hai-yan;
罗海艳;
LIU Xiao-li;
刘孝利;
TIE Bo-qing;
铁柏清
- 《第八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实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为材料,构建3级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全量Cd浓度均值≈6.65μg·L-1)净化及稻米Cd阻控效果,并分析灌溉水与干湿沉降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3种水生植物对灌溉水中Cd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全量、可溶态Cd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70%、91%,可有效降低重金属Cd经污灌向稻田迁移.降雨易引起灌溉水Cd浓度波动,降雨量与Cd湿沉降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干沉降Cd浓度呈线性负相关.监测期间(2017年4月16日—2017年9月17日)该3级净化系统Cd输入总量为428.4g,其中干沉降沉降量为20.5g,湿沉降沉降量为57.6g,系统有效截留Cd占输入总量的87.9%,干湿沉降作为外源Cd输入源之一,对净化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湿地正常运行情况下,净化后灌溉区水稻根部、茎鞘、叶、米壳和糙米中的Cd含量与未净化灌溉区水稻相比分别下降了5.96、3.83、2.42、0.40mg·kg-1和0.12mg·kg-1.研究结果可为典型矿区Cd污染灌溉水净化、降低农田重金属输入量与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和数据支持.
-
-
LIU Shou-tao;
刘寿涛;
HE Zhong-xiang;
何钟响;
XU Meng;
许蒙;
LI Dan-yang;
李丹阳;
LUO Hai-yan;
罗海艳;
LIU Xiao-li;
刘孝利;
TIE Bo-qing;
铁柏清
- 《第八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实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为材料,构建3级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全量Cd浓度均值≈6.65μg·L-1)净化及稻米Cd阻控效果,并分析灌溉水与干湿沉降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3种水生植物对灌溉水中Cd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全量、可溶态Cd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70%、91%,可有效降低重金属Cd经污灌向稻田迁移.降雨易引起灌溉水Cd浓度波动,降雨量与Cd湿沉降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干沉降Cd浓度呈线性负相关.监测期间(2017年4月16日—2017年9月17日)该3级净化系统Cd输入总量为428.4g,其中干沉降沉降量为20.5g,湿沉降沉降量为57.6g,系统有效截留Cd占输入总量的87.9%,干湿沉降作为外源Cd输入源之一,对净化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湿地正常运行情况下,净化后灌溉区水稻根部、茎鞘、叶、米壳和糙米中的Cd含量与未净化灌溉区水稻相比分别下降了5.96、3.83、2.42、0.40mg·kg-1和0.12mg·kg-1.研究结果可为典型矿区Cd污染灌溉水净化、降低农田重金属输入量与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和数据支持.
-
-
LIU Shou-tao;
刘寿涛;
HE Zhong-xiang;
何钟响;
XU Meng;
许蒙;
LI Dan-yang;
李丹阳;
LUO Hai-yan;
罗海艳;
LIU Xiao-li;
刘孝利;
TIE Bo-qing;
铁柏清
- 《第八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实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为材料,构建3级植物塘+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全量Cd浓度均值≈6.65μg·L-1)净化及稻米Cd阻控效果,并分析灌溉水与干湿沉降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梭鱼草、狐尾藻、轮叶黑藻3种水生植物对灌溉水中Cd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全量、可溶态Cd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70%、91%,可有效降低重金属Cd经污灌向稻田迁移.降雨易引起灌溉水Cd浓度波动,降雨量与Cd湿沉降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干沉降Cd浓度呈线性负相关.监测期间(2017年4月16日—2017年9月17日)该3级净化系统Cd输入总量为428.4g,其中干沉降沉降量为20.5g,湿沉降沉降量为57.6g,系统有效截留Cd占输入总量的87.9%,干湿沉降作为外源Cd输入源之一,对净化系统的运行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湿地正常运行情况下,净化后灌溉区水稻根部、茎鞘、叶、米壳和糙米中的Cd含量与未净化灌溉区水稻相比分别下降了5.96、3.83、2.42、0.40mg·kg-1和0.12mg·kg-1.研究结果可为典型矿区Cd污染灌溉水净化、降低农田重金属输入量与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和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