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再发

再发

再发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53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篇、专利文献111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临床医学、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 再发的相关文献由1049位作者贡献,包括迈克尔·A·哈斯、凯瑟琳·A·莱瑟达勒、刘建国等。

再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5 占比:79.29%

专利文献>

论文:111 占比:20.71%

总计:536篇

再发—发文趋势图

再发

-研究学者

  • 迈克尔·A·哈斯
  • 凯瑟琳·A·莱瑟达勒
  • 刘建国
  • 托马斯·J·米勒
  • 谈晓牧
  • B·佩尔松
  • C·H·安德松
  • J·W·迪亚柴纳
  • 刘怀翔
  • 姬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泳珍
    • 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患者随机编号1-240号,将奇数号患者纳入A组(n=120),偶数号患者纳入B组(n=120)。给予A组常规护理措施,给予B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凝血功能、并发症及再住院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PT、TT、APTT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而FIB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于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患者,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再住院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缪爱梅; 何小兰; 倪亚利; 林才; 周慧芬; 衡晓莎; 黄好好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微环境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截瘫患者皮瓣修复术后再发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截瘫伴P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环境理论的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居室和皮肤局部的温湿度调控。两组患者均进行前瞻性随访记录PI首次再发情况,随访间隙3个月。结果 对照组有9例再发PI,无PI生存时间M(P_(0)~P_(100))为7(1~29)个月;观察组有3例再发PI,无PI生存时间M(P_(0)~P_(100))为32(13~36)个月。两组无PI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47)。结论 在微环境理论指导下的延续性护理能减少深度PI截瘫患者皮瓣修复术后PI的再发,值得推广。
    • 宋玉玉; 张祎; 牛彦婷; 贾若; 刘瑞琪; 刘博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次确诊并治愈的131例BPPV患者。全部患者登记信息,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纯音测听,填写耳鸣情况,记录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等基本信息,同时进行头晕评价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治疗后6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是否再发,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随访期内有23例BPPV患者再发,再发率17.6%(23/131),平均年龄46.48±13.32岁;108例未再发(108/131),平均年龄56.44±12.57岁;再发组年龄小于未再发组(Z=-3.281,P=0.001)。再发组中男性6例,女性17例,未再发组中男性25例,女性83例,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2)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72例,其中再发患者14例,再发组与未再发组患者慢性疾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χ^(2)=0.393,P=0.531)。(3)再发组患者的HADS量表焦虑评分高于未再发组(Z=-2.718,P=0.005),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0,P=0.276);且DHI量表总分及躯体、情感、功能三个维度评分、PSQ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再发组前庭功能异常率42.9%,未再发组患前庭功能异常率4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随访6个月结果提示BPPV短期再发的患者的年龄更年轻,再发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提示临床应加强综合治疗和定期的临床随访。
    • 谢玲; 吴云林; 陈平; 袁晓琴; 朱时燕; 忻笑容; 周郁芬; 蔡波尔; 贺贇
    • 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进展期腺瘤(advanced colorectal adenoma,ACA)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特点,探讨影响其漏诊及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共纳入符合条件的ACA 835枚,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检出ACA基数、大小、形态、位置、肠道准备情况,初步了解中青年(≤60岁)及老年(>60岁)患者的ACA特点,探讨其漏诊及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漏诊的中青年ACA中,性别、肠道准备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的中青年ACA中,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漏诊的老年ACA中,男性、多发ACA、扁平或宽蒂的结直肠ACA、肠道准备欠佳者易出现漏诊情况(P=0.002、P=0.023、P=0.001、P=0.000),而ACA大小、位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的老年ACA中,同中青年ACA,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而肠镜ACA基数、大小、形态、位置、肠道准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CA的漏诊及再发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OR=0.608,P=0.007)、性别(OR=2.553,P=0.000)、Boston评分(OR=0.464,P=0.000)是影响ACA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的性别(OR=1.589,P=0.018)是影响ACA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男性、肠道准备差会导致ACA的漏诊,而男性ACA的再发风险更高。
    • 涂建平; 梁福律; 林剑峰; 胡力仁; 叶振阳; 范先明; 郭昭建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情况及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泌尿道感染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患者是否再发生泌尿道感染将其分为再发组和未再发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分析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治愈后随访6个月,其中泌尿道感染再发者为23例,再发感染率为25.56%。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再发组和未再发组老年人的性别、年龄、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史、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是否泌尿道感染再发生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因素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是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明确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 赵利娜; 王恺疌; 罗琦; 陶双友; 陈一鸣; 兰绍阳
    •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结肠息肉部位多发于全结肠、息肉个数>10个均为结肠息肉再发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9、10个均为息肉再发的危险因素,增生性息肉再发风险低。癌胚抗原水平与息肉再发相关。男性、息肉部位多发于全结肠与息肉再发密切相关。
    • 李颖颖; 高岚; 王洪新
    • 摘要: 目的 研究外周血miR-210表达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发病后1年是否再发脑梗死并分为再发组和未再发组,比较两组外周血miR-210表达、血清VEGF含量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10及VEGF对脑梗死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未再发组比较,再发组患者的外周血miR-210表达水平及血清VEGF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210表达水平、血清VEGF含量对脑梗死再发具 有预测价值(P<0.05);经COX回归分析,外周血miR-210表达水平及血清VEGF含量是脑梗死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miR-210表达及血清VEGF含量降低与脑梗死再发有关.
    • 孙玉; 文武; 向谦; 严丽桃; 蒋志凌; 陈霞
    • 摘要: 目的 评估内镜下摘除后结直肠腺瘤(CRA)再发的危险因素,为内镜治疗后监控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内镜下CRA摘除治疗患者220例,回顾性分析CRA摘除后(12(1)月内CRA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CRA摘除后12个月,内镜复查检出CRA 47例,再发率为21.36%.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BMI、CRA或CRC家族史、吸烟、长期饮酒、初次内镜提示多发息肉、CRA病理类型为绒毛状或混合腺瘤与初次内镜干预后12个月的CRA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具有CRA/CRC家族史(OR=3.722,P=0.005)、吸烟(OR=3.120,P=0.005)、肠道多发息肉(OR=8.173,P<0.001)、绒毛状腺瘤(OR=3.387,P=0.020)是内镜CRA摘除后12月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A/CRC家族史、吸烟、多发息肉、绒毛状腺瘤是接受治疗12个月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发含有CRA/CRC家族史、吸烟、多发息肉、绒毛状腺瘤因素的患者为复发高危人群.符合以上因素越多,CRA复发的可能性越大,建议缩短肠镜随访时间.
    • 宋玉玉; 张祎; 刘博
    • 摘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中老年人群高发.国内外研究发现BPPV患者经治疗后的再发率为7%~50%之间,且再发患者多合并相关共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偏头痛、前庭功能障碍等,可能导致BPPV反复发作.BPPV的反复发作会令患者焦虑不安,影响身心健康,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下降.本文将国内外与BPPV再发相关的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BPPV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意义.
    • 倪亚利; 林文君; 姜悦; 何小兰; 缪爱梅; 衡晓莎; 尹志勤
    • 摘要: 目的:分析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9年经手术治愈后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截瘫压力性损伤资料收集表结合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病人资料,比较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对压力性损伤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病人,经治愈出院的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在居家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再发率为34.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位改变(OR=0.145,P<0.05)、活动方式(OR=0.180,P<0.05)、减压设备(OR=0.216,P<0.05)、照护者(OR=0.224,P<0.05)、创面数(OR=3.269,P<0.05)是引起压力性损伤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经手术治愈后有较高的再发率,与体位改变、活动方式、减压设备、照护者及创面数等因素有关,应对居家休养的截瘫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再发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