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模式
养老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8411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劳动保障世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养老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由24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宗辉、陈宁、和彦杰等。
养老服务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8411篇
占比:99.93%
总计:238574篇
养老服务模式
-研究学者
- 吴宗辉
- 陈宁
- 和彦杰
- 彭庆超
- 睢党臣
- 胡永国
- 苏彤
- 赵宇
- 陈妍娇
- 严晓辰
- 何恒波
- 俞悦
- 刘世晴
- 刘楠
- 刘潇
- 吴芳芳
- 周佳宝
- 尹凯麒
- 张昊
- 张春慧
- 张淑谦
- 张瑾
- 张锐昕
- 徐静仙
- 曾迎霄
- 李咏阳
- 毕红静
- 毕译方
- 王晴晴
- 王津东
- 王燕
- 石磊
- 蒋铭霁
- 许斌
- 谭有模
- 郑杰
- 郭丽君
- 陈明鼎
- 高艺楠
- 鲍勇
- 黄春玉
- Fang min
- Wang yaoyao
- 万超
- 乔木
- 于嘉懿
- 付舒
- 伍宝玲
- 何昭霞
- 余蒙
-
-
贾伟;
王素华
-
-
摘要:
随着新时代数字化、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升级.基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特点,本研究聚焦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常态下数字化赋能养老服务发展模式,以期更好地提升现有养老服务水平.
-
-
王蓓
-
-
摘要: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也是我国第一个建立时间银行的城市,从1998年至今,上海对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宝贵的教训。本文在对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晋阳街道时间银行、“老伙伴”计划和虹口区时间银行三个典型案例对上海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
-
阙兴倩
-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重庆市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安社区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紧紧围绕“幸福金安与爱(AI)同行”的理念,立足社区的基本功能,结合“颐养”、“康养”、“食养”、“文养”、“助养”等特色养老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真正过上安乐幸福的晚年生活。
-
-
李夏;
齐梓含
-
-
摘要:
从积极老龄化视角审视我国现有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通过整合社区、机构、家庭资源,将小型养老机构“嵌入”社区,运用积极老龄化理念从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为承德市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思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
-
窦金花;
张芳燕
-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发现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大型城市养老资源严重不足。老年人具有田园养老需求,但现有城乡二元化问题阻碍了城市老年人口向乡村转移。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构建京津冀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并研究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策略。方法分析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和城市老年人口养老需求的变化,面向京津冀地区老龄人口分布特征和养老服务需求,构建京津冀地区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新型养老需求,缓解京津冀地区养老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构建京津冀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养老服务设施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对策。结论该研究能够为京津冀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和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
-
黄婷;
朱斌;
陈芍
-
-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城乡差异大的特点,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1]。据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人口占比达18.7%,其中≥65岁人口占比达13.50%,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3%[2]。根据流行病调查数据[3]显示,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9%。目前仅靠年轻一代无法承担老龄化进程带来的严峻养老问题。
-
-
徐娟;
宁家琼;
何昭霞
-
-
摘要: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养老服务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目前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探索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
-
胡越;
王轶;
周其刚
-
-
摘要:
数字养老事业的发展背景1、全球老龄化社会环境当前全球多数国家都在经历人口老龄化。根据联台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8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15亿,占总人口比由2019年的9%上升至16%,超过13亿15至24岁的青少年。
-
-
刘楠;
许斌
-
-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问题。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专业人才队伍缺失、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实施服务全过程监督监管,重视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培养等,以期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构建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
-
刘楠;
王冬梅;
许斌
-
-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优势、机遇、劣势和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养老产业。以期为我国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
-
吴芳芳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老龄化背景下,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是特大城市提升全民幸福感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上海市区级专项规划编制实证,跟踪了国内外重要城市的养老规划案例,厘清了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提出适合我国超(特)大城市的养老设施服务模式和设施体系,明确养老专项规划的编制体系及实施保障机制.基于老年人需求导向,构建创新的以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主体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城市规划应强调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并重,引导空间布局,重视规划体系,数据平台和政策协作,着力引领机制和政策创新,促进养老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挑战.
-
-
赵宇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伴随着重庆加速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群长期养护需求和养护压力同步增加.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脆弱性凸显、单中心的养老治理模式亟待转型以及医养服务体系分割导致养老服务困局.以行动者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本文认为,作为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公立医院应当以健康数据平台和分级医养网络为载体,协同公立养老机构、私营组织和社会组织合力打造集生活照料、诊疗护理、健康管理及临终关怀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首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通过推动医养资源有效配置和建立行业协会提升规范性为路径推动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其次,通过构建区域医养联体、合理分配治理权限、探索分级医养网络、形成分工合作机制和承接政府购买项目等方式以医养联体来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最后,通过构建产学研模式、打造示范型医养一体化企业、医养服务云平台以及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等方式以医养产业为突破口共同缔造养老服务产业春天.
-
-
陈宁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着“银色浪潮”的来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以较低收入进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国.如何破解庞大的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这是21世纪的中国必须面对的前所未有的严峻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沈阳市“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沈阳市“医养一体化”之路提供战略思路.加强“医养一体化”的监督力度,设立医养服务投诉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扩宽融资渠道,完养“医养一体化”护理人员培训机制,科学整合“医养一体化”服务资源,达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
-
陈宁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着“银色浪潮”的来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以较低收入进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国.如何破解庞大的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这是21世纪的中国必须面对的前所未有的严峻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沈阳市“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沈阳市“医养一体化”之路提供战略思路.加强“医养一体化”的监督力度,设立医养服务投诉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扩宽融资渠道,完养“医养一体化”护理人员培训机制,科学整合“医养一体化”服务资源,达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
-
陈宁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着“银色浪潮”的来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以较低收入进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国.如何破解庞大的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这是21世纪的中国必须面对的前所未有的严峻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沈阳市“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沈阳市“医养一体化”之路提供战略思路.加强“医养一体化”的监督力度,设立医养服务投诉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扩宽融资渠道,完养“医养一体化”护理人员培训机制,科学整合“医养一体化”服务资源,达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
-
陈宁
- 《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着“银色浪潮”的来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以较低收入进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国.如何破解庞大的老年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这是21世纪的中国必须面对的前所未有的严峻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沈阳市“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沈阳市“医养一体化”之路提供战略思路.加强“医养一体化”的监督力度,设立医养服务投诉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扩宽融资渠道,完养“医养一体化”护理人员培训机制,科学整合“医养一体化”服务资源,达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