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中国政治、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4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32612篇;相关期刊1257种,包括四川劳动保障、中国民政、劳动保障世界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5第8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文献由3039位作者贡献,包括龙玉其、丁建定、杨燕绥等。
养老保险制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612篇
占比:91.06%
总计:35812篇
养老保险制度
-研究学者
- 龙玉其
- 丁建定
- 杨燕绥
- 王东京
- 万春
- 卢驰文
- 本刊记者
- 李佳
- 林义
- 胡晓义
- 陈世金
- 刘昌平
- 刘植荣
- 刘芳
- 卢海元
- 孙雅娜
- 曹滢
- 杨斌
- 桂世勋
- 王亚柯
- 袁缉辉
- 郭静文
- 陈良
- 韩立森
- 高嘉陵
- 黄健元
- 于淼
- 任闽育
- 侯立松
- 刘剑利
- 刘同昌
- 刘钧
- 吕传信
- 唐仲勋
- 唐钧
- 姚露
- 宋斌文
- 崔少敏
- 张宁
- 张左已
- 朱梅
- 李琼
- 李薇
- 李超
- 李长东
- 李长远
- 杨俊
- 杨良初
- 林毓铭
- 潘锦棠
-
-
何晓娜
-
-
摘要:
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并存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公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发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但是在并轨改革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对策.
-
-
王碧云
-
-
摘要:
乡镇机关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养老退休制度的创新,同时该制度的实施,为我国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满足了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等各个方面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的要求。文章主要是就社会养老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
庞志;
刘凌晨
-
-
摘要: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再分配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从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历史沿革来看,从18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反对——支持——反对三个主要阶段。结合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设中应注意坚持以人为本,从整体着眼,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策略。
-
-
张莎莎;
苏果云
-
-
摘要:
养老保险制度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为社会保险体系里所涉及群体数目最多的项目之一。其能够给符合国家法定条件的老年人口提供补偿,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它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使全部的由于年龄过大导致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均可以满足最基础的生存保障,以确保其能够较为安稳地享受老年生活。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显得格外重要。同时,伴随世界环境发生深刻变革、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社会各界应当正确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当前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并不断完善优化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养老保险制度。
-
-
李慧
-
-
摘要: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经历了初建发展期、停滞倒退期、恢复发展期以及改革试点期,因为存在社会不公平、财政负担重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迫切需要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行改革,从目前形势来看,国家层面对这一改革与转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突破,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对于社会流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对新常态新要求的契合均有积极意义,不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转轨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风险加以规避,主要的,需要避免陷入新的隐性双轨制的不良局面,合理而又有效地将财务可持续性问题解决好,以一个严谨的态度对待职业年金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做好对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工作
-
-
刘婷婷
-
-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保险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政府与社保部门不断采取多种措施,持续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组织关于实施养老保险待遇的资格认证正是举措之一。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目前,随着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认证、发展等工作也需逐步改革和完善。
-
-
杨妮;
李玉梅
-
-
摘要: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有效促进企业年金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弥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缓解养老负担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存在地域间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参保人数增长缓慢等问题。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税收激励有限、企业和个人参保意愿低。在借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特点,可从实行混合养老金计划、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引入自动加入机制等方面推动企业年金改革。深化企业年金改革,是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环节,为维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保基金的平衡、提高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具有现实意义。
-
-
彭琪雯;
许海东
-
-
摘要: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和运作方式也不同。目前,国外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美国和日本的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险制度、瑞典的福利国家式养老保险制度、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式养老保险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的主要支柱,企业和个人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挑战。可采取渐进式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多渠道多举措筹集养老金、缩小养老保险地区差异等措施,加快完善我国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的养老保险制度。
-
-
杨小燕
-
-
摘要: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养老保险关系人民群众的退休保障,另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能够降低养老资金面临风险的概率,还能在原有退休待遇的基础上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因此这项改革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但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陷入了改革困境。对此,本文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各方面对改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
-
-
-
Chen Kaisi;
陈开思;
Wang xiaoyu;
王晓宇
- 《2015第8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养老保险关系着人民生活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201 5年,国务院决定破除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双轨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险支出给我国带来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本文借助历史数据,对此次改革进行财政压力测试,分析得出,此次改革从长远看是减轻财政压力的,从而有利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健康稳定发展,进而为我国的此次养老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
-
郑伟;
陈凯;
林山君
- 《第七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暨中国保险教育论坛十周年大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人口、经济、制度参数的假设,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0-2100年期间的可持续性进行测算分析,并讨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选择和对策方案比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警示信息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问题极其严峻;第二,不要幻想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自我调节来实现基金平衡;第三,不能单独依赖财政投入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第四,除了外部筹资渠道之外,应当更加注重通过“内部挖潜”(即“参量式改革”)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第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时间窗口”,改革时机稍纵即逝,如果改革继续拖延,后果不堪设想.
-
-
孙鹃娟
- 《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 ·中韩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的进展,对各类人群的养老保险最新政策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结合中国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的特点探讨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有关调查数据从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扶养比变化、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变化以及流动人口的需求方面分析对养老保险发展的影响,着重讨论农业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等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提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应把重点放在保障基本水平和实现可持续性上,其公平性应通过缩小群体差距特别是同代人之间的差距来体现,而且要同步发展医疗保障、照料护理保险、福利制度,才能真正应对老年期的经济风险.此外,发展社会化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依然要重视和维系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规避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压力.
-
-
刘成高;
姜淼
- 《第25届天府创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四川省对本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各类研变成果中,主要集中在对农村医疗、农村养老等各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但针对如何发挥集体用地流转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还比较缺乏有系统性的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明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更加迫切。因此,四川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如何发挥集体土地流转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资金来源问题,进而建立起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维护农村与城市的社会稳定,构建民生问题“安全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要对现有农村集体用地的使用权性质和权属予以明晰,加强对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专门的集体土地产权交易的配套性服务机构。
-
-
张淑芬
- 《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人人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本文站在思想政治的角度,通过对现实存在的农村养老难问题和尝试解决此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全文着重从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第二部分讲了家庭养老面临的多种挑战和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变革.第三部分主要讲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第四部分讲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也点明了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思路.第五部分再次阐述了以家庭养老作为养老载体的养老方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
-
Wang Wanying;
王婉莹;
Lv Xiaochen;
吕晓晨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了养老金水平测算方法,按照北京市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解析了养老金计算办法,介绍了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通过使用样本单位的某职工数据,深入浅出地导出其养老金计算过程,并分析了影响养老金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因素.结合样本单位实际情况,总体测算了养老金和养老金替代率等关键数据,对比了养老金、退休金及在职工资之间关系.最后建议应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形成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提升Z实指数和缴费基数,提高实际缴费期间的缴费工资率,制定具体改革措施,解除利益相关群体疑虑。
-
-
Baeg Eui Hong
- 《第20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 ·中韩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像所有其他先进国家一样,由于老人的快速增长,韩国也面临着社会老龄化.此外,韩国老年人的增长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在这种情况下,收入维持计划,例如国家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在维持老年人适当的生活标准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老年人没有生活在最低生活标准之下也是事实,这是由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还不成熟,并且基本老年养老保险的福利水平较低.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当前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老年养老保险的主要特点,讨论这些计划中的几个问题,最后提供若干替代政策.这将有利于解决当前政策中的一些固有问题,并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收入.内容:这项研究将包括以下环节:首先,这项研究将解释这些计划的主要特点,如历史、覆盖范围、资金和福利类型.接下来,这项研究将围绕当前计划改革的辩论,探讨主要的政策问题,并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这项研究将介绍由总统委员会提出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途径,并讨论其局限.
-
-
ZENG Xiang-ming;
曾祥明;
HE Fang;
何芳
- 《第七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在社会变迁、家庭结构转型、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而老弱者留守村庄的空巢化情况下,面对"未富先老""贫困老龄化",仍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养老的农村养老模式面临着极大的困境.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不利.基于此,通过对赣村老人的结构式访谈和深度调研,对收集到的资料做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传统与现代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三三制"多要素(农技教育、优生优育教育、社会养老意识教育、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创新、商业大病保险与意外保险等)相结合逐步社会养老的国家责任型的制度性养老新模式.“三三制”农村养老新模式,第一个“三”指该模式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3种制度为主要内容。这是新模式的内容主体,即内容要从低保、新农合、新农保3个层次出发,建立起农村老年人保障的支撑点。第二个“三”指该模式集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于一体。这是新模式的形式主体,即在目前形势下,根据我国农村实际和国情实力,通过家庭、土地、社会3种形式来实现。
-
-
罗会武
- 《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中国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由保障不同群体的多种不同的制度所组成一个体系.由于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在保障程度、范围及强制力上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每一个应享有受养老保障者的权益.本文对养老保障城乡非一体化制度产生的问题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分析,同时对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需要逐步一体化的对策。
-
-
- 易联众智鼎(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2-24
-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精准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其中,一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精准预测方法,包括结合Leslie模型预测人口数据与GM(1,1)灰色模型预测性别比例,以获取在职参保人口数据和退休参保人口数据;基于所述在职参保人口数据、社平工资数据与养老保险缴费比率数据预测基金收入数据;基于ARIMA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基金增益数据;基于所述退休参保人口数据、社平工资数据与养老保险替代率预测基金支出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精准预测方法,有效地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高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预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