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反射

H反射

H反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866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8511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健康必读(中旬刊)、浙江中医杂志、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H反射的相关文献由5000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周明杰、张立君等。

H反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511 占比:99.69%

总计:48660篇

H反射—发文趋势图

H反射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周明杰
  • 张立君
  • 金亚东
  • 张白
  • 王伟
  • 张影来
  • 王峰
  • 李刚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苏丽梅; 李秀红; 周芬; 杜珺; 仇杰
    • 摘要: 目的探讨F波、H反射及瞬目反射对尿毒症患者近端神经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尿毒症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17例。检查瞬目反射的潜伏期,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的出现率和潜伏期,H反射的潜伏期及波幅,并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瞬目反射检测尿毒症组R1、R2波和R2′波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毒症组尺神经F波出现率降低(P<0.05)。尿毒症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反射潜伏期尿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H反射、瞬目反射及尺神经F波等近端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 黄源兴; 刘春晓
    • 摘要: 膀胱作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具有储尿和排尿两大重要功能。调控这两大功能的神经传导通路非常复杂,涉及到大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等多个层次,并由多种神经递质共同介导。在过去的20年里,电生理学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渐成为神经功能学领域内研究人类病理或生理状态的有力手段,利用这两项技术来记录和分析膀胱储尿排尿行为的大脑调控机制是可行的,两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控尿相关的神经通路和大脑区域的活动与特定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电生理学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方面,对膀胱及原位新膀胱的充盈和储尿控尿机制的神经功能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孙瑞迪; 江军; 刘智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极早期和早期神经电生理特征,以及其与临床诊断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GBS患儿的神经电生理资料,根据检查时间分为极早期检查GBS组(起病至神经电生理检查时间≤7 d,18例)和早期检查GBS组(7 d0.05)。H反射异常组起病至确诊时间短于H反射正常组(P<0.05)。结论 H反射缺失为GBS患儿早期病程中有价值的神经电生理异常指标,可协助GBS诊断。
    • 汪伟; 孟令超; 张伟赫; 汪仁斌; 袁云
    • 摘要: 报道1例急性感觉共济失调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神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患者为32岁女性,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感觉性共济失调伴假性手足徐动及腱反射减低,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及腓肠神经活组织检查符合急性重度活动性感觉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特点,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患者四肢烧灼刺痛感逐渐缓解.随访1年余,患者持物不稳症状缓慢改善,多次随访肌电图检查提示双下肢H反射波幅随临床症状改善而缓慢恢复.
    • 付娟娟; 王红星; 王培; 周停; 冯慧; 周修五; 潘化平
    • 摘要: 目的 观察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及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Clonus阵挛分级法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和痉挛程度,并对胫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F波、H反射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小腿三头肌MAS、Clonus分级评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Hmax、Hmax刺激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小腿三头肌MAS[(0.62±0.63)分]、Clonus分级评分[(1.05±1.02)分]、胫神经H反射的H/M比值(0.48±0.28)、Hmax[(3.75±2.09) mV]、Hmax刺激强度[(38.18± 12.79) mA]较对照组改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胫神经局部振动治疗,可通过抑制神经反射通路的兴奋性,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降低肌肉张力.
    • 徐榕; 朱光跃; 王勇; 孙婷婷; 许东升
    • 摘要: 目的:观察外周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使用"8"字形磁刺激线圈给予治疗组患者非受累侧皮层M1区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频率1Hz共1200个脉冲磁刺激,随后给予患侧上肢Erb's点iT-BS模式刺激共600个脉冲,刺激强度为能引起患侧拇短屈肌肉眼可见细微收缩最小强度.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共持续5周,每周治疗5天,每天治疗1次.观察其对患者患侧上肢改良Ashworth评分、Tardieu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侧上肢正中神经腕水平H反射潜伏期及Hmax/Mmax肌电生理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偏瘫侧上肢MAS评分治疗前后分值差:肘屈曲、肘伸展、屈指间关节、伸指间关节与对照组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ardieu评分治疗前后分值差:肩水平内收、肘屈曲(肩内收位)、肘伸展(肩外展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肩前屈、肩外展、肘伸展、腕屈曲、伸腕MAS评分、肩内旋、前臂旋前(肩内收位)、前臂旋后(肩内收位)Tardieu评分差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治疗前后差值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磁刺激结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痉挛状态.
    • 冯润荷; 张玺; 魏洁; 张引国
    • 摘要: 目的 观察丙烯酰胺(ACR)不同染毒时间大鼠后肢骨间肌H反射的特征,为丙烯酰胺中毒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32只.再将每组随机各分为0、3、6和9 d亚组,每个亚组8只动物.染毒组腹腔注射ACR生理盐水溶液50 mg/kg(浓度5 mg/mL,容量1 mL/100 g),1次/d,对照组同种方式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注射的第0、3、6和9天测量体重及步态评分,并同步检测H反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体重于染毒的第6天(P0.05);染毒组于染毒的第6天,伴随着H波阈值增高(P0.05);染毒组于染毒的第9天,H波和M波各项指标均发生了改变,表现为H波阈值(P<0.01)和M波阈值(P<0.05)均增大、Hmax(P<0.01)和Mmax(P<0.05)明显减小及H波潜伏期(P<0.05)和M波潜伏期(P<0.01)均延长.结论 ACR染毒可导致H反射减弱,可能的机制为首先低阈值的Ia型粗大的有髓传入纤维的兴奋性降低,其次低阈值的Ia型传入纤维损伤,进一步损伤由α运动神经元、其所支配的骨骼肌和神经肌肉接头三者共同构成的运动单位.H反射可能是ACR中毒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
    • 丰化微; 晁晶; 郭柳彩; 安莉
    •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有效性,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现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就诊的68名无症状2型糖尿病的DPN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神经异常率高于上肢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异常率(P<0.05).并且NCV异常率随患者糖尿病病程长短变化,病程越短,异常率越低(P<0.05).H反射异常率高于F波异常率(P<0.05).结论 DPN多表现为多发性的周围神经损害,以侵害远端神经为主,同时累及近端神经,在对于DPN的发病机制无统一标准,但是神经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上有较好的应用,通过检验F波、H反射等敏感指标来判断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的DPN病情进展,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早期确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