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3457篇;相关期刊627种,包括政府法制、社区、城市管理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2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暨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二十年纪念会、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2008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3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等;公共厕所的相关文献由16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保柱、刘帅、唐国庆等。
公共厕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457篇
占比:96.03%
总计:24426篇
公共厕所
-研究学者
- 刘保柱
- 刘帅
- 唐国庆
- 方厚勇
- 朱疼疼
- 王海涛
- 王琼琼
- 胡华浪
- 董瑞瑞
- 许昌华
- 贾业超
- 赵乙光
- 陈勇平
- 陈杰
- 龚长富
- 张健
- 王静
- 钱路根
- 陶进庆
- 王杰
- 赵刚
- 陈曼迪
- 余平
- 刘巧
- 吴捍宇
- 廖奕斌
- 张凯
- 李建新
- 林伟锐
- 林晓淳
- 王冠平
- 王强
- 盖敬波
- 管凤强
- 蒲文鹏
- 郑庆展
- 陈林美
- 韦玉莹
- 韩冬冬
- 丁新利
- 不公告发明人
- 冯代海
- 冯小朋
- 吕岩松
- 吕政
- 安兴彪
- 张鸣
- 征茂德
- 徐梦苑
- 曾博才
-
-
汪晨倩;
邬扬;
朱梫瑶;
方开凯;
曹佳佳
-
-
摘要:
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厕布点是困扰公厕规划的难题。以ArcGIS 10.2软件为依托,构建了公厕服务覆盖率与公厕使用可达性两个分析体系,探讨公厕空间布点方法。在服务覆盖率方面,从用地性质、容积率、人口密度等因素入手,确定适宜的公厕设置间距;在使用可达性方面,以居民步行进入公厕时间作为指标,校核布点的合理性,使公厕布点满足服务覆盖率与使用可达性的双重需求。基于以上研究,以宁波市公厕规划为例,阐述了公厕布点规划的编制方法,并从覆盖率、设置密度、人均公厕拥有量3个方面对公厕布局指标进行评价,形成布局合理、系统科学的公厕布点方案,从而有效指导宁波市公厕建设,并为其他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
-
初晓冶
-
-
摘要:
本篇文章基于缓冲分析法,针对闵行区公共厕所空间分布情况,分析对比闵行区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为200m、500m以及1000m时的可达性,以道路路网和住宅区为背景,得出上海市闵行区的公共厕所可达性较好,住宅区和路网密集处的可达性也更好;借助缓冲分析工具,将各公共厕所内男女蹲位数直观展现,得出闵行区公厕设置中对于公共厕所中女性蹲位有待优化布置。
-
-
白雪
-
-
摘要:
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末,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三美一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方案》要求持续夯实村庄建设基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提升,在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基础上,加大人口较多、群众有需求的自然村公共厕所建设力度。
-
-
-
-
摘要:
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末,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三美一高"(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方案要求持续夯实村庄建设基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提升,在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基础上,加大人口较多、群众有需求的自然村公共厕所建设力度。
-
-
堵锡忠;
周学胜;
李娟;
李斐然
-
-
摘要:
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公厕建设,立足首都城市定位,坚持人民至上、首善标准,先后四次进行大规模公厕升级改造。着眼重点大街、旅游景区、平房区和胡同等区域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级分类、精细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脏、乱、差、少、偏、臭”的现象,实现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全年无异味”,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和高德地图《2022全国公共厕所图鉴》显示,北京市公厕总量和数字化程度双双位居全国首位,公厕等级达标率达到99%。
-
-
汪雪涯
-
-
摘要:
全球化环境下,外来文化越来越快地影响中国建筑,哪怕是角落里的厕所。这些照片,记录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并存,公共卫生空间出现了巨大的改观。汪雪涯采用类型学的方式,将人们日常所需要的厕所,用影像的方式,进行收集、归纳、比较,从而让读者寻找出中国当下公共厕所的发展规律,是当下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一个具体体现。
-
-
毕敏娜;
温超杰
-
-
摘要:
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要求,通过开展《城乡公共厕所通用规范》的研编工作,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城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完善标准要求。
-
-
杨少波
-
-
摘要:
本文从儿童,特别是低龄幼儿使用公共厕所的便利性角度出发,剖析现在公共厕所①普遍存在的设计缺点——洗手台设计进深太深、缺少儿童坐便器。笔者尝试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研究儿童洗手台进深的合适尺寸,并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几种设计方式;针对公共厕所儿童坐便器缺失的问题,提出在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增设儿童坐便器的设计解决办法。
-
-
-
辛斌;
荷芃;
姚蒙;
张东秀
-
-
摘要:
厕所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体现着社会文明。在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厕卫目标明确指出,到2030年,人人享有适当和公平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杜绝露天排便。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似乎并不容易,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厕所的建设依然存在短板,众多国家都在为保障国民用上干净、舒适、方便、贴心的公厕设施而不懈努力。
-
-
戴磊勍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服务半径覆盖为主的公共厕所配置方法,尤其是景区公共厕所的配置已无法满足人群的需求.公共厕所的配置应更多考虑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和规律.本文以鼓浪屿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以鼓浪屿上人群行为特征研究为基本方法,对鼓浪屿上21个公厕的布局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鼓浪屿公厕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优化鼓浪屿上公厕配置的方案.研究表明,鼓浪屿所需男蹲位40个,小便池59个,女蹲位259个,而现状男蹲位为85个,小便池为91个,女蹲位为96个.从总数上来说现状男蹲位和小便池都可以满足需求,而女蹲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从空间分布上进行分析,男蹲位和小便池的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鼓浪屿,且在部分区域服务能力过剩,而女蹲位的覆盖范围远远不足.本文为其他地区的公共厕所等公服设施布局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也对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
-
崔元浩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在“厕所革命”的大趋势下,各地纷纷推进对公共厕所的布局规划,正在努力补齐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短板.公共厕所作为城市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满足市民如厕需求、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与舒适度的硬件保障,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地域文化的符号象征.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虽已有对公厕布局相关研究的论文,但针对实施层面下的公厕布局规划的研究还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公厕布局的各类规范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公厕配置总量的科学预测方法和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公厕分类方式.其次,分析了影响公厕布局规划的各类要素,对规划区域进行公厕布局的适宜性的分析,从而形成公厕布局的初步方案.再次,借助人流热力图和GIS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初步方案进行优化、深化,以确定最终方案.由此,成功构建了由建设现状概况、公厕数量预测、规划要素分析、布局点位校核和管理部门意向组成的公厕布局规划模型——“半圆模式图”和公厕布局规划路线.最后文章以潍坊高新区为案例,将规划模型和路线进行了运用,提出了针对潍坊高新区切实可行的公厕布局规划方案.
-
-
张冲;
刘阳;
何玚;
罗勇
- 《2016年(首届)京津冀高校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研究生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城市部件与民生息息相关,城市部件普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有效指导,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论文基于北京市西城区交通道路的公共厕所类部件普查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和点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统计得出了西城区的公共厕所部件距离道路的空间分布情况、公共厕所间的最近距离关系、公共厕所部件的地理分布特点(如聚集程度)等.并说明了西城区交通道路的公共厕所分布特点及原因,为今后城市部件的合理性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
赵自力;
程志萍;
夏余丽;
张浩彬
-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厕所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其合理布局与质量提升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珠海市19个街道办为例,基于百度大数据,分析流动人群的分布情况,获得公共厕所的出行人群密度分布图,进而结合城市道路的网络分析结果,获得公厕的服务范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公厕的空间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评价各街道办公共厕所的空间布局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珠海市公共厕所布局不太合理,尤其是西区各街道办,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要求.
-
-
-
-
-
朴奭勳
- 《2006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暨第11届中国工业设计年会》
| 2006年
-
摘要:
21世纪是文化与设计的时代,我们都意识到设计是操纵一个民族竞争力的核心元素。朝鲜共和国时期,就有城市设计,将要设计城市的环境以实现汉城作为国际社会的地位。在城市里,公共设计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标准,是国外人士对该国家生活质量的判断,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公共厕所包括固定的和移动的两种形式。除了特殊的地点和情况,移动厕所在逐渐消失。特别是因为移动厕所不易维修,用户也不喜欢那讨厌的气味。然而移动厕所仍然适用于建筑现场、重大事件、以及那些无法安装公共厕所的下水道的地域,比如国家公园。这项研究可以解决移动厕所以上两个最大的缺点。同时将有多种不同的设计以适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要。由于该研究需要安装方便、大小适合当地环境等特点,我将借鉴国内外一些较好的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