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健脾

健脾

健脾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833篇;相关期刊441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症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等;健脾的相关文献由566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余内逊、余谦梁等。

健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0 占比:29.6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833 占比:70.07%

总计:4043篇

健脾—发文趋势图

健脾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余内逊
  • 余谦梁
  • 王琳琳
  • 尹凤琴
  • 王胜杰
  • 施洋
  • 陈迎霞
  • 王祥
  • 徐定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马学智; 马勇; 郭杨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各大数据库,如Cochrane图书馆、知网(CNKI)、万方(Wanfang)、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VIP)、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各库建库时间至2021年2月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进行定量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RCT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共涉及1218名患者,分析结果显示,①补肾健脾活血法方药在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有效率[OR=2.57,95%CI(1.37~4.83),P=0.003]、血清E2水平[MD=3.15,95%CI(0.28~6.02),P=0.03]以及降低患者B-ALP水平[MD=-17.63,95%CI(-26.01~-9.25),P<0.0001]、尿Ca/Cr比值[MD=-0.14,95%CI(-0.27~-0.01),P<0.0001]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西药;补肾健脾活血法方药在提高患者腰椎BMD[MD=0.01,95%CI(-0.02~0.04),P=0.42]、股骨颈BMD[MD=0.00,95%CI(-0.06~0.05),P=0.91]、IGF-1水平[MD=31.71,95%CI(-18.54~81.96),P<0.0001]以及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MD=-5.72,95%CI(-14.05~2.61),P=0.18]、TNF-α水平[MD=-13.51,95%CI(-39.89~12.86),P<0.0001]与西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相同疗效;②补肾健脾活血方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有效率[OR=5.44,95%CI(2.71~10.89),P<0.00001]、提高患者腰椎BMD[MD=0.07,95%CI(0.04~0.11),P<0.00001]、股骨颈BMD[MD=0.06,95%CI(0.02~0.09),P=0.0008]、E2水平[MD=5.20,95%CI(1.35~9.06),P=0.008]以及降低患者血清B-ALP水平[MD=-4.31,95%CI(-5.53~-3.09),P<0.00001]、IL-6水平[MD=-18.06,95%CI(-26.56~-9.57),P<0.0001]与西药相比效果更佳;③根据临床有效率、腰椎BMD、股骨颈BMD、血清E2、IL-6水平各指标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纯补肾健脾活血法方药,补肾健脾活血法方药与西药二者具有联合增效之功。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法方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疗效,并可与西药联合具有增效之功,但仍需更多RCTs加以验证。
    • 杨鹏飞; 赏莉; 田旭东
    •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常伴发一系列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GERD病人症状反复,常因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甚至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伴发焦虑病因病机的探讨,研究二者发病的相关性,并从疏肝健脾的角度探讨其治疗的理论依据,拓展临床思维。
    • 宋用福; 李冬梅; 王永吉
    • 摘要: 便秘是儿科脾胃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便秘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儿先天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父母喂养不当,日久则伤脾,脾虚运化无力,以致乳食停滞大肠,乳食停滞日久化瘀化热,形成便秘,故便秘首在治脾,以健脾运脾为主,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小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营卫不足以御外邪,小儿感受外邪首先犯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邪犯肺易化热化火形成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袭大肠,致大肠津枯传导不利形成便秘,在健脾基础之上以清肺滋阴,肺热清则便秘解。脾胃功能不足,无力运化食物,日久多瘀积肠道不通,在前健脾,清肺基础之上,加用祛瘀之法治疗便秘。在大量的临床中实践中,王永吉教授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便秘的发生多与脾肺两脏有关,其中治脾为第一要务,临床治疗中,王永吉教授多从健脾,清肺,祛瘀三法结合治疗便秘,三法结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汪朝; 李小燕; 葛来安
    • 摘要: 龚廷贤认为,鼓胀病的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久病内伤,基本病机为三焦失宣,脾胃失运。诊断上以脉诊为首重,以症状鉴别为重要手段,治疗则当以健脾助运为主,已形成完善的辨治体系,其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 林静; 傅华洲
    • 摘要: 多数医家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以肾虚不御外邪为本质,运用补肾法治疗前列腺癌,发挥了改善虚损、延长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优势[1]。然而,运用补肾法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区分肾阴与肾阳、合理选择补肾中药等。前列腺癌对性激素水平十分敏感,雄激素可加速其生长,而雌激素则能延缓其进展[2]。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虽有优势,但药理研究认为,部分补肾中药有类雄激素样作用,一味补肾可能会升高睾酮,加速肿瘤生长。因此,探讨补肾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禁忌,并总结替代疗法以拓展新方向尤为重要。
    • 赵莺歌; 连方
    • 摘要: 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由于病原体感染而发生的炎性疾病,有急、慢性之分。临床表现为下腹痛、腰骶酸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症状,常于流产、妇科手术后发病,或有不良性生活史、月经期不良卫生史等。随着此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医治疗善于从整体入手,注重整体观念,肾、肝、脾同调,脏腑经络同治,与西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 李想(综述); 吴景东(审校)
    • 摘要: 黄褐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从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临床施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黄褐斑发病的主要矛盾,探究脾与黄褐斑之间的联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黄褐斑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黄褐斑的病机责之于脾,黄褐斑的产生是脾失健运,升降失司,累及他脏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衡所致。治疗中当以健脾之法贯穿始终。辨证后可兼以补肾、理气、活血,祛湿之法。因此,从脾论治黄褐斑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 段海涛; 莫姚欣; 非云鹏; 付梅
    • 摘要: 2019年11月—2021年5月笔者采用补肾健脾通络法在辨病与辨证施治基础上对多型各类慢性肾脏病采取中医药系统治疗,显效率34.6%,有效率62.6%,总有效率97.2%。补肾健脾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思路可概括为“补”“健”“活”。所谓,补即指补肾固精,重在固精,防止尿蛋白丢失。健即指健脾醒脾,重在醒脾,促进脾气健运,以后天补先天之本。活即活血化瘀,通络化瘀,重在通络,防止肾细胞进一步纤维化,提高肾脏的滤过率。现总结于后,以飨后学。
    • 林俊儒; 华云玮; 李放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汤治疗脓毒症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脓毒症腹泻住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清肠汤治疗。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粪便Bristol评分、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93.18%(41/4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OFA评分、Bristol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健脾清肠汤治疗脓毒症腹泻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道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尹景一; 昝强; 张为宝; 程锦涵
    • 摘要: 昝强认为,膝骨关节炎(KOA)的病机为脾失健运,肌肉失养,湿浊内停,侵蚀肌骨,临床以“脾主肌肉”“筋主骨从”为理论指导,运用五维一体健脾强肌法治疗KOA,从而改善疼痛,延缓KOA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