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
何香凝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64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史、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5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党史纵横、党史天地、团结等;
何香凝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蒙光励、尚明轩、房桦等。
何香凝
-研究学者
- 蒙光励
- 尚明轩
- 房桦
- 周锦嫦
- 易东华
- 王怀洲
- 王晓松
- 蔡瑞燕
- 乐正维
- 宋亚平
- 邓广殷
- 陈姗
- 佚名
- 吴彬
- 张晓燕
- 房桦1
- 胡启伟
- 苗朋朋
- 贾昭衡
- 鄢增华
- 钱听涛
- 陈传席
- 陈秋兰
- 何香凝
- 余德富
- 冯锡刚
- 刘东华
- 刘小清
- 刘斌
- 叶芳
- 吴传煌
- 周兴樑
- 孟红
- 安频
- 张耀杰
- 张韵
- 戴和杰
- 振扬
- 昌灯圣
- 明红
- 本刊编辑部
- 李伟
- 栾雪飞
- 沈伟东
- 王俊彦
- 管林
- 苏艳萍
- 茆贵鸣
- 蔡显良
- 袁小伦
-
-
陈姗
-
-
摘要:
1929年秋,由于对时局失望,何香凝自筹经费西游欧洲。据何香凝声明,她赴欧有两大目的:"此回姐妹远游,原抱两大目的,盖欲环游世界各国,一以筹募仲恺农工学校基金,一以宣扬祖国文化。"[1]一、旅欧路线、行程及原因1929年9月18日,何香凝乘坐"搭扑克总统号",从上海出发,踏上前往法国的旅程。
-
-
张聿婷
-
-
摘要:
近现代的历史语境下,在政治和文化层面有着丰富经历的何香凝在同一时期女性艺术家中显得较为特殊。她投身革命事业,参与社会改革,组织妇女解放运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在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发声。她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通过绘画作品和美术活动,既向外界展现了自己英勇坚韧、不畏强权的革命者形象,又使中国女性画家的现代转型与“女国民”身份的建构成为一种可能。
-
-
杨宏鹏
-
-
摘要:
蔡威廉,今日多数人只知她蔡元培女儿的身份,却不知民国时她还头顶“天才女画家”的光环。她是中国现代最早向西方学艺的女画家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的高等美术教育家。她在世时,和潘玉良、何香凝等人齐名;执教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时,王肇民、沈福文、吴冠中等后来著名的美术大家都是该校学生。蔡威廉充满才情却又坎坷短暂的一生,成为那个时代一幅斑驳的水墨画卷、一抹月下转瞬即逝的暗香疏影。
-
-
王阳;
宋沅哲
-
-
摘要:
何香凝1914年创作的国画《狮》图塑造了"刚柔并济"的岭南醒狮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狮》选用独特的艺术题材,并结合构图、透视、线条、色彩等技法,在巧妙的写实绘画创作中,体现中华民族在政局动荡、内忧外患下思想意识的觉醒。
-
-
陈姗
-
-
摘要: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与柳亚子[1]的结识时间一说1920年,一说1924年。柳无忌《柳亚子年谱》1920年载“是年曾赴上海,始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徐文烈《柳亚子先生年谱》谱载1920年“赴沪,识廖仲恺、何香凝”,廖何夫妇1920年1月在上海[2],三人具备结识的可能性但无具体证据,大概初识仅泛泛之交。
-
-
蔡瑞燕
-
-
摘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铭枢和何香凝虽角色不同,但他们随着抗战形势变化,都投身抗日救亡,反对妥协投降,认为抗战到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坚决反对南京政府当局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坚持发动民众和实行民主政治,坚持团结抗战。尤其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他们在行动上或紧密配合或遥相呼应,为淞沪抗战鼓与呼。
-
-
薛墨
-
-
摘要:
徐悲鸿、齐白石、何香凝、江丰、吴作人,这些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名字,在20世纪中国美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为我们今天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关于绘画改良、关于美术与革命、关于现实(写实)主义、关于美术家协会……20世纪是中国美术史上风云际会的时代。
-
-
易东华
-
-
摘要:
何香凝,一位20世纪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艺术家。谈论她在两个领域的成就之时,或许郭沫若1954年的跋文,"革命乃高度之艺术,先生之革命事业之艺术活动,合而为一,非偶然也"[1],可以作为我们讨论这位20世纪特殊女性的起点。20世纪的艺术史,在其时代揭幕不久,关于艺术的争论随即令学者、艺术家意识到,民族意识、国家意志、现代观念三者始终会左右着他们对于"艺术"的言论。何香凝是一个特别的案例,因为在讨论"艺术与革命"的命题时,她的艺术创作并非一般意义的艺术家抽象地关联两者。"艺术与革命"对于这位历经清末、辛亥、抗战、新中国等重要历史节点的革命家而言,必定是真实的历史,绝非观念上的理论之争。
-
-
杨梦瑶;
易东华
-
-
摘要:
近年来,"交游"二字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及展览的热词,或从往来信札中钩沉一段被遮蔽的交游佳话,或从书画题跋中管窥画家倾付厚义的襟怀,或从家书日记中还原历史语境下艺术生态的多样性。每一段艺术交游背后所展现的人文及社会价值如何通过展览的形式被观众悉知,是策展团队需要着重考量的。
-
-
蔡显良;
房桦
-
-
摘要:
2020年岁末,何香凝美术馆新入藏两件何香凝梅菊作品,一件为《梅菊》,作于1954年,设色纸本立轴,上绘蜡梅与菊花。款题:"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沉。录三十年前旧作,为斐君同志纪念。何香凝画于西湖并题。一九五四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