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9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上海党史与党建、炎黄纵横、钟山风雨等; 淞沪抗战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海滨、蒋建国、陆诒等。

淞沪抗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9 占比:98.56%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1.44%

总计:486篇

淞沪抗战—发文趋势图

淞沪抗战

-研究学者

  • 周海滨
  • 蒋建国
  • 陆诒
  • 张士伟
  • 李永红
  • 许翰如
  • 丁东
  • 佚名
  • 吴健
  • 周昌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建凯
    • 摘要: 学界在南京国民政府公路建设研究方面已取得十分丰富的成果,但学者多集中在公路管理机制、公路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政治、社会史层面上的探讨,虽有学者指出此时期公路的军事化性质,但未深入研究。这种现状导致我们只认识到了南京国民政府修路用于民用、内战的一面,而忽视了抗日的另一面。近年来不断公开的中外民国档案史料,为弥补这一不足、继续深化对相关公路史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 董连辉; 刘桂栋
    • 摘要: 一、霹雳伏击震敌胆欧阳波平,1912年出生于湖南,早年为国民党第19路军军官,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毅然参加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欧阳波平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抗大毕业后,奉命与百余名老红军及抗大毕业生开赴平西,任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军事教育科科长、军事教员。
    • 沈秋农
    • 摘要: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一个重大事件。常熟与上海相距甚近,淞沪抗战发生后,当地各行各业民众、各群体组织纷纷参与抗战。常熟新闻界和地方贤达为宣传抗日积极奔走,常熟红十字会联络社会各界号召募捐钱物、建办难民收容所和伤兵医院、参与挖掘战壕等,民众多方支援政府军抗战。常熟人民的英勇反抗展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是中华民族反击入侵者的缩影。
    • 蔡瑞燕
    • 摘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铭枢和何香凝虽角色不同,但他们随着抗战形势变化,都投身抗日救亡,反对妥协投降,认为抗战到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坚决反对南京政府当局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坚持发动民众和实行民主政治,坚持团结抗战。尤其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他们在行动上或紧密配合或遥相呼应,为淞沪抗战鼓与呼。
    • 王亮
    • 摘要: 《蔡廷锴将军致海外侨胞抗敌救国箴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内容主要介绍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于1934年至1935年间出国考察的目的以及表达抗敌救国的决心。通过与《蔡廷锴自传》相对照,可知蔡廷锴此次出国考察的背景是其作为领导者之一的福建事变的失败,而他在海外之所以受到侨胞盛情备至的欢迎,主要基于他率领十九路军将士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业绩。回国后的蔡廷锴,积极践行抗敌救国箴言,在抗日战争、参与创建民主党派、筹备新政协会议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 摘要: (一)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黄琪翔亲赴前线协助蔡廷锴指挥作战,并动员87师、88师黄埔出身的军官主动请战。农工党组织"义勇军",编入19路军补充团参战,固守太仓城;组织"后援队",为19路军提供物资支援;创办《自卫》杂志、《上海闷葫芦报》,揭露日寇罪行,鼓舞军民抗日。因得不到增援,19路军面临弹尽援绝,在交通部邮政储金局工作的农工党党员杨建平,挪用该局巨额资金支援19路军。
    • 王彬彬
    • 摘要: 鲁迅晚年在上海,对日本侵华的感受是颇有独特性的.鲁迅到上海后,一直居住在虹口地区,北四川路一带,而这里正是日本侨民聚居地,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亦设于此处,而鲁迅虽然换过几次居所,但都离日本海军陆战队只有咫尺之遥."九一八"后,上海的日本侨民变得十分嚣张,明目张胆地欺侮中国人;"一?二八"战事,首先在虹口地区爆发,而海军陆战队正是日军作战部队,鲁迅身陷战火,家中也有流弹飞人.可以说,从"九一八"到鲁迅逝世,五六年间,鲁迅对日本侵华有着十分切身的感受,这深刻地影响了鲁迅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和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 张士伟
    • 摘要: 冯庸义勇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实战的大学生军队."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冯庸义勇军150人从北平出发,在得到了政府批准后,赴上海浏河参战.2月20日,冯庸义勇军开展了首次浏河保卫战,击退了日军的突袭.3月1日,日寇派海陆空部队再次突袭浏河,被打退后,在七丫口突破我军防线后登陆.冯庸义勇军顽强战斗,但由于腹背受敌,不得不撤退.随后奉令先后抵太仓、唯亭、金鸡湖、苏州等地构筑工事、保护难民、救治伤兵.4月18日在防御工事全部竣工后返回北平.冯庸义勇军在淞沪抗战中表现英勇顽强,被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享誉海内外.
    • 刘次宁
    • 摘要: 一、“淞沪抗战总指挥”的陈铭枢1926年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第4军北伐,陈铭枢率第10师,与叶挺独立团一道攻占汀泗桥、贺胜桥。之后,该师扩编为第11军,陈铭枢任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国民革命军总政部副主任。其间,他与蒋介石、邓演达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27年“4.12”反革命事变,国共分裂,陈铭枢盲从蒋介石;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他辞去军职从政,受命为广东省主席。
    • 冯庆元
    • 摘要: 他是农工党早期党员,曾致函宋庆龄、蔡元培,与中共组织一道营救革命志士;他曾参加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联共、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他被农工党中央原主席章伯钧称赞为“为坚决执行本党主张而慷慨赴义”;他被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评价为“作为农工党早期党员追随邓演达先生投身革命,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中牺牲,其事迹已载入史册”;他就是冯峻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