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震波

体外震波

体外震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专利文献15582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体外震波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伟、李子荣、高福强等。

体外震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15582 占比:99.24%

总计:15701篇

体外震波—发文趋势图

体外震波

-研究学者

  • 孙伟
  • 李子荣
  • 高福强
  • 左伟
  • 杨光
  • 柴益民
  • 熊进
  • 燕晓宇
  • 罗从风
  • 蒋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海川
    • 摘要: 目的:探析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震波碎石)与观察组(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碎石时间短,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而科学、合理、准确运用.
    • 田君
    • 摘要: 输尿管结石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结石来源于肾 脏,因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下落或因肾结石向下排放到输尿管中导致,输 尿管原发性结石较为少见。一般为单侧结石,左右侧发病几率相等,多位 于输尿管下段。临床上青壮年患病率较高,男性比女性发病率要更高。
    • 陈封明; 焦锋; 费奉龙; 唐东鸣
    • 摘要: 目的:观察骨伤洗剂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12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骨伤洗剂+体外震波)、观察组(骨伤洗剂)、对照组(体外震波),记录各组治疗前后VAS及FHSQ评分,B超测定治疗前后足跟脂肪垫厚度。结果:共有120例纳入研究。中药熏洗及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均有缓解疼痛作用,二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改善更显著。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体外震波治疗跟骨脂肪垫炎型跟痛症具有良好疗效。
    • 蒋志俊
    • 摘要: 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处理输尿管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输尿管膀胱段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排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组患者进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28.46±3.46)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2.31±0.42)d、下床时间(4.23±1.72)d、住院时间(8.46±2.36)d;对照组手术时间(30.46±3.85)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4.28±0.76)d、下床时间(8.56±1.87)d、住院时间(14.86±2.74)d;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输尿管膀胱段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操作简单,明显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与体外震波碎石相比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光; 代志鹏; 高延征; 罗从风; 柴益民; 燕晓宇
    • 摘要: 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震波(ESW)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愈合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切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购自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糖尿组对照组和ESW治疗组,每组各12只.糖尿对照组和ESW治疗组使用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周后于各组大鼠背部制作切割伤模型.ESW治疗组在伤后1、3、5d行ESW治疗,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未行ESW治疗.伤后7d和14d收集标本,万能材料测试仪测量切口愈合强度,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愈合,并检测切口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One-way ANOVA检测.结果 在伤后7d和14d,ESW组切口的愈合强度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0.80)N比(2.38±0.67)N,F=1.602,t=-9.078,P<0.05;(12.80±2.49)N比(6.11 ±0.89)N,F=17.410,t=-7.289,P<0.05];ESW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15.66±1.89) mg/g比(8.60±1.79) mg/g,F=0.018,t=-6.639,P<0.05;(22.46±3.21) mg/g比(11.69±2.26) mg/g,F=0.082,t=-5.928,P<0.05];TGF-β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切口的成纤维细胞内,并且在伤后7d和14 d ESW治疗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2±0.05比0.14±0.02,F=2.901,t=-15.294,P<0.05;0.36 ±0.02比0.20±0.01,F=2.447,t=-14.482,P<0.05).结论 低能量ESW可以增加糖尿病皮肤切割伤的愈合强度,这与ESW上调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进而增加切口内的胶原合成有关.
    • 孙伟; 李子荣
    • 摘要: 体外震波又称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从而聚集产生能量.体外震波在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大转子疼痛综合征、髌腱炎、跟腱炎和足底筋膜炎等末端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 李宏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药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中西药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方法.结果:8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79.6%,好转患者14例(13.0%);无效患者8例(7.4%).在体外震波碎石中,有9例患者实施3次碎石;45例实施2次碎石;54例实施1次碎石.有32例患者1~12d排净;25例患者13~17d排净.对患者出院后跟踪发现,患者未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中西药配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陈长健
    • 摘要: 目的:对体外震波技术在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4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采用体外震波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3个月的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与尿红细胞数、最大尿流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1d后,尿素氮、肾小球率过滤、血肌酐、尿红细胞数水平高于治疗前、3个月后,3个月后低于治疗前,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体外震波技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 王洪福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8)给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观察组(n=5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震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围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1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两者方法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王显荣1
    • 摘要: 目的:对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行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3~2016.01)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单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研究组行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的手术时间为(31.52±5.33)min,住院时间为(1.72±0.64)d,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行体外震波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