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88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97702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电子产品世界、电子与封装、电子器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一届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及第二届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等;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相关文献由127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波、明鑫、王卓等。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77023篇
占比:99.99%
总计:2977227篇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研究学者
- 张波
- 明鑫
- 王卓
- 周泽坤
- 甄少伟
- 罗萍
- 陈盈吉
- 张宣
- 杨波
- 石跃
- 陈超
- 徐光磊
- 李涅
- 詹陈长
- 于奇
- 冯全源
- 刘铭
- 周宇星
- 张家豪
- 张春
- 江金光
- 王志华
- 王自强
- 胡胜发
- 高笛
- 宁宁
- 林宇
- 何乐年
- 刘珊
- 吴建辉
- 周烨
- 张明
- 成俊
- 方佩敏
- 方海彬
- 李晓璐
- 李玮
- 李红
- 李靖
- 李鹏
- 杨凡
- 杨文昊
- 杨金权
- 林鹏
- 焦炜杰
- 王乾乾
- 谭林
- 郑文锋
- 郭建平
- 陆俊嘉
-
-
曾范洋;
蒋品群;
宋树祥;
蔡超波;
刘振宇
-
-
摘要:
为了减少负载电流瞬态变化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输出电压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片上系统(SoC)的高稳定性无片外电容LDO稳压器。该电路采用密勒电容倍增补偿和零点-极点跟踪补偿技术,使LDO在不同负载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环路稳定性。同时,通过摆率增强电路来动态调节功率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改善了LDO的瞬态响应特性。电路采用0.11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后端仿真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为1.3~3.3 V,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50 mA时,LDO输出电压的稳定值为1.21 V,静态电流为35μA,最小相位裕度为64.43°。当负载电流以1μs的时间在1~50 mA之间跃变时,与未加入摆率增强电路的LDO相比,输出电压的下冲幅度减少了126 mV,下降了42.5%;过冲幅度减少了44 mV,下降了20.6%。
-
-
陈恒江;
周德金;
何宁业;
汪礼;
陈珍海
-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用于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HEMT)器件栅驱动芯片的快速响应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电路,可为高速变化的数字电路提供快速响应的供电电压。该电路采用动态偏置结构,通过在大负载发生时给误差放大器增加一个额外的动态偏置结构,来加快输出端的瞬态响应速度。基于0.18μm BCD工艺,完成了电路设计验证。仿真结果显示LDO瞬态响应时间小于0.5μs,可满足频率达1 MHz的GaN HEMT器件栅驱动芯片应用要求。
-
-
倪晓东;
赵家安;
肖永平;
马世娟
-
-
摘要:
为合理利用机箱空间、减少电源芯片使用数量,提出了一种20片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芯片供电方案,既可减小不同频段ADC芯片因输入相同电源造成信号干扰的可能,也可减少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LDO)的使用数量,充分利用电源芯片的供电能力,大大降低了模块开发成本。与传统电源方案相比,该方案中电源芯片使用数量减少一半,电源布局面积缩小60%。同时通过仿真可提前识别出其中一路LDO芯片输出的2.5 V电压在到达ADC芯片时未能达到ADC芯片输入的最小电压要求。结合静态压降公式提出3种优化方法,均可达到ADC芯片输入的最小电压要求。采用第2种优化方法,回板实测结果显示3个芯片接收到的电源电压差值为0.3 V,与仿真结果一致。
-
-
郭卓奇;
耿莉
-
-
摘要:
分析、总结了以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电源为基础模块的便携式设备用电源管理芯片的发展现状.围绕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快速瞬态特性以及高电源抑制等需求,从环路控制、电源抑制比增强、动态提升模块以及全集成等角度分析了便携式设备电源管理系统的拓扑架构及优化设计方法.在新架构方面,首先,分别讨论了混合架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和混合架构开关电源的研究进展以及新型混合架构的发展趋势.其次,针对电源管理系统的全集成和协同设计,分析了一种堆叠式电压域电源管理架构,为系统级电源管理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多输出结构的交叉调整和动态特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讨论了Chiplet技术在电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从电源系统结构和无源元件的集成等方向分析了前沿研究进展以及未来趋势.便携式设备的电源管理已经发展为系统级的解决方案,新的应用需求、新架构以及新的集成技术将激发出更多的挑战和设计亮点.
-
-
程铁栋;
刘志福;
郭建平
-
-
摘要:
针对传统模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在低电源电压下性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模数混合型LDO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传统模拟LDO结构中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进行信号采样,增加数字控制回路,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精确控制。提出的LDO基于中芯国际(SMIC)180 nm CMOS工艺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LDO在数字控制时钟为1 MHz,输入电源电压为0.9~1.5 V时,输出电压为0.8~1.4 V,最大负载电流为500 mA,静态功耗为75μA,电流效率高达99.9%,负载调整率为1.8%,线性调整率为0.9%。
-
-
郭苹苹
-
-
摘要:
片上系统芯片对电源管理电路的要求日益提高,通过深入研究,采用Global Foundries 22 nm FDSOI先进工艺设计一款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仿真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C,电源电压为1.8 V时,LDO电路稳定输出电压为800 mV,最大负载电流为30 mA;负载电流在1μA到30 mA工作时,负载调整率为0.04 m V/mA,线性调整率为0.2%,低频时电源电压抑制比(PSRR)为61.26 dB,并且在稳定性方面表现良好。
-
-
胡敏
-
-
摘要: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新品导入中,过强的铜线焊接会使焊球下芯片层间电介质层(Interlayer Dielectric,ILD)产生裂纹,从而导致器件测试漏电流失效或可靠性失效。通过对芯片结构的分析,指出LDO漏电流失效的原因,同时详细讨论了如何确定合理的铜线焊接参数、如何检测失效以及失效分析步骤。
-
-
张吉伟;
李天望
-
-
摘要:
基于UMC40nm工艺,设计了一种为数字电路供电的LDO线性稳压器,输出电压为1.1V。该电路工作在大负载电流和小负载电流两种模式下。对LDO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详述了关键电路的设计,最后通过cadence spectre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低功耗模式下,静态电流可以低至3.75uA。全负载范围内,增益可达60dB以上,电源抑制比轻载时可达-52dB,重载时可达-62dB。
-
-
茅欣彧;
汪西虎;
姚和平;
闫兆文
-
-
摘要:
为了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低漏失高稳定的LDO。利用正反馈环路钳位电压,获得高精度采样电流。通过调整工作在深线性区的MOS管的等效电阻,产生跟踪负载电流的零点。设置负载电流监测电路,控制大负载电流下的跟踪零点,对输出极点进行补偿。结合阻抗衰减技术,实现LDO在全负载范围内的稳定;通过将第一级运放输出端极点推离原点,减小电源抑制比在中频的衰减。基于0.18μm CMOS工艺完成电路和版图的设计,电路最大负载电流为500 mA。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载电流下,LDO环路最小相位裕度为52°,PSRR在1 kHz可达85 dB,线性调整率为0.01%/V,负载调整率为0.4 mV。
-
-
王琳;
黄彦霖;
蔡志刚;
赵鹏
-
-
摘要: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是一种重要的电源管理芯片,其可靠性关乎电子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该文以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经环境试验筛选后发生功能失效为案例,通过开封观察、断口形貌分析、材质分析、表面成分分析等手段,确定该稳压器的失效模式为键合丝断路,失效原因为导电胶的粘接界面受有机硅污染,导致晶片与底座在环境试验过程中发生脱离并拉断键合丝,并针对该案例提出改进建议。
-
-
-
-
-
-
-
-
-
-
-
史君;
李明明;
李鑫
- 《2013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电源管理芯片序列中LDO元件的特性、指标、工作原理;以泰瑞达的Eagle测试机台为载体,选用MXT1117为测试样品,通过实例分析各参数的测试原理、实现方法和测试技巧,从而实现LDO芯片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