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力路径

传力路径

传力路径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0105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汽车零部件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六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 、第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论坛、2012年LMS中国用户大会等;传力路径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鹄志、徐文韬、杜家政等。

传力路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0105 占比:99.91%

总计:110201篇

传力路径—发文趋势图

传力路径

-研究学者

  • 张鹄志
  • 徐文韬
  • 杜家政
  • 黄垚森
  • 乔彦
  • 付海龙
  • 余琼
  • 冯韶伟
  • 吴小龙
  • 吴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锦康; 操卫忠
    • 摘要: 目前天线骨架的设计主要从功能层面出发,凭借设计经验得到天线骨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仿真校核和局部补强。这种骨架虽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往往得不到最优的结构,设计冗余度很高。文中以某天线为例,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传力路径优化,得到主传力路径,再进行骨架几何模型重构和尺寸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骨架进行力学校核,最终得到最优的天线骨架。
    • 吴磊; 庞毅; 潘俊潮
    • 摘要: 文章针对侧面柱碰工况特点对汽车车身结构的传力路径进行了分析,并以某款新能源汽车为分析对象,采用HyperWorks软件搭建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对侧面柱碰工况车身的主要传力路径上的座椅横梁和中通道进行结构优化,使其车身侵入量和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 方义庆
    • 摘要: 结合带穿层柱框架结构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计算带穿层柱框架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楼层受剪承载力比、扭转位移比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计算分析建议与方法。提出一种穿层柱高度范围内等效侧向刚度计算方法,解决了因夹层难以量化定义而带来的层侧向刚度比计算问题。以一中间楼层带穿层柱的12层框架结构为例,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带穿层柱框架结构传力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穿层柱和非穿层柱在穿层柱顶、底楼盖位置均存在剪力突变,该位置楼板起到传递水平力作用。分析了不同梁板缺失范围对带穿层柱框架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比、扭转位移比、楼层受剪承载力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梁板缺失范围增加,层概念软件默认算法的误差越大,会误判结构的扭转规则性、竖向规则性,建议按照本文建议方法复核。
    • 陈朝晖; 龙灏
    • 摘要: 作为结构传力路径的中枢,柱的压弯特性既为马亚尔和奈尔维等大师提供了有力的结构语汇,也成为自身尺寸和形态以及支撑范围和空间秩序的限制.柱,能否挣脱弯矩的束缚,而具有更多的造型可能,并塑造和支撑更高、更广、更加自由的空间?作为柱系列论文的收官之文,作者选取了当代建造实践中形态和传力特性迥异的树柱、管柱和细柱,展示出以新材料、新理论和新的设计计算方法为基础,柱可以不再是孤立的压弯构件和规则空间单元的独立支撑,而可以通过对树的仿生,支撑高敞的空间;通过抗侧柱与承重柱的分离或拉压杆的组合,使柱的形态和柱网的划分共同成为传力功能和空间塑造的主角.最后,文章凭借对外观形态和柱网秩序变化中柱的力学本质的揭示,进一步探讨存在于建筑空间、功能与结构形式及其力学特性之间深刻的交互作用.
    • 黄瑞堂
    • 摘要: 为研究曲线连续混合梁桥钢-混结合段应力分布情况及传力路径,以余杭区崇贤至老余杭连接线(高架)工程为背景,针对钢-混结合段受力复杂的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此桥的钢-混结合段的局部有限元模型。在设计荷载工况下分析钢梁过渡段、混凝土梁过渡段以及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情况及结构的整体竖向位移,同时根据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传力路径,以此来验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荷载能够顺畅地从钢梁传递至混凝土梁,各钢构件的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整体受力水平偏低,结构传力性能良好、设计合理。钢-混结合段竖向位移未出现不连续或者突变的现象,表明整体刚度过渡平顺,有效保障了行车的平稳性。承压板与剪力连接键是结合段刚度突变处的主要传力构件,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在设计施工时应对此处进行加强处理。
    • 曹克周; 杨承超; 刘殷岑; 王四清; 刘建文
    • 摘要: 在复杂场地上进行结构设计,常会受到边坡支护的影响。以某项目地下室为例,由于红线距离避让不足等原因,需要考虑地下室结构承受边坡支护结构的水平力。介绍了建筑和周边场地地形的关系以及工程概况;考虑边坡水平推力作用,分析了边坡和地下室结构的协同受力。阐述了结构的传力路径、结构布置要求、基本计算假定、地下室结构和基础的受力情况以及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计算假定与计算结果相吻合,整个结构受力可靠,可以满足要求。考虑逆作法,进行了施工阶段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地下室结构和边坡支护协同受力的可靠性。
    • 陈旭波; 姚思捷; 马腾; 张志颖; 夏添
    • 摘要: 本文对调速开关面盖卡扣安装断裂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利用FEA软件计算了调速开关旋钮支架压入力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CAE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的优化设计思路的效果,最后用传力路径分析法对第三种优化思路的效果原理进行了解释。建立了一种解决应力过大问题的全新的方法论。
    • 侯悦琪; 刘洺辰; 段小廿; PARKINSON Adrian
    • 摘要: 通过某388m带加强层的边筒—周边框架体系超高层结构工程设计实例,讨论了耗能伸臂桁架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采用屈曲约束支撑(BRB)代替普通钢支撑作为伸臂桁架斜腹杆形成耗能伸臂桁架不仅能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还能显著提高结构的整体耗能和延性变形能力,限制伸臂桁架传力路径中桁架杆件传递至框架柱和剪力墙的轴力,起到结构保险丝的作用。本文提出基于能力保护设计法的传力路径子模型和扩展模型分析与设计方法,用于分析伸臂桁架弦杆、各连接节点、剪力墙内嵌钢骨以及传力路径上其他构件和节点的受力,确保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屈服耗能仅发生于屈曲约束支撑(BRB)。提供了本文建议的方法在该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成功应用的分析与设计实例。同时考虑临时施工工况和永久使用工况,设计了伸臂桁架各连接节点。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与实例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 余琼; 王子沁; 白少华; 范宝秀; 张志; 董经民; 陈振海; 宫鑫
    • 摘要: 为研究钢筋套筒灌浆搭接接头的受力机理,进行了36个该接头拉伸试验,考察了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套筒纵向及环向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当相对搭接长度相同时,试件的屈服、极限荷载随钢筋直径增大而提高;搭接长度越长,试件初始刚度、延性越好;加载前期套筒为纵向受拉、加载后期套筒纵向受压;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大,套筒纵向由拉变压的转换荷载逐渐增大;加载过程中近钢筋侧套筒纵向拉应变随着搭接长度增大而增大,极限荷载时远钢筋侧套筒纵向压应变随着搭接长度增大而变小;加载前期,套筒中部环向应变值大于边缘截面环向应变值;极限荷载时,由于端部灌浆料脱落,套筒边缘截面环向应变值小于中部截面环向应变值;细观分析了搭接接头的传力路径、力学机理,基于钢筋-混凝土黏结应力分布曲线,分析套筒纵向应力分布及发展过程,得出套筒加载前期为纵向受拉、加载后期为纵向受压,与试验结果吻合;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出了接头极限黏结强度公式,提出套筒临界搭接长度公式.研究成果可为接头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施礼德
    • 摘要: 栏杆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一般由建筑专业负责,而建筑专业设计师往往因力学概念薄弱而引用标准图集,虽然图纸有各专业人员会签,但是因为设计周期短,会签往往流于形式,给栏杆的结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通过介绍具体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结构安全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并指出图集的纰漏之处,供同类工程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