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腔鼻窦

鼻腔鼻窦

鼻腔鼻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740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中国保健、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2010年慢性鼻窦炎研讨会等;鼻腔鼻窦的相关文献由6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近周、张丽欣、王绍山等。

鼻腔鼻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0 占比:4.4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740 占比:95.49%

总计:4964篇

鼻腔鼻窦—发文趋势图

鼻腔鼻窦

-研究学者

  • 刘近周
  • 张丽欣
  • 王绍山
  • Uddin N
  • 余英豪(审校)
  • 傅向军
  • 刘实
  • 刘德纯
  • 刘连涛
  • 包雨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昱; 陈旭真; 苗玉花; 汪国基; 郝书航
    • 摘要: 睡眠在维持人体正常的机体功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充足的睡眠对于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良好促进作用^([2])。睡眠障碍可导致围术期风险增加,甚至升高患者围术期死亡率^([3])。鼻内镜手术是鼻腔鼻窦的常规手术模式^([4]),但易出现术后睡眠障碍^([5])。
    • 于敏; 袁振国; 肖连祥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总结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通过收集本院2016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其中鳞状细胞癌30例,腺样囊性癌12例,淋巴瘤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7例和黑色素瘤5例,影像学检查能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及密度、邻近软组织结构受侵范围、周围骨质破坏。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认真分析肿瘤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仍对肿瘤组织来源方面和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Rooper L M; Uddin N; Gagan J
    • 摘要: 分子分析通过定义新肿瘤实体和在已分类肿瘤类型中的确认复发性基因突变,从而重塑高级别鼻窦肿瘤的格局。鼻窦畸胎癌肉瘤(TCS)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肿瘤,混有畸胎瘤、癌和肉瘤成分,目前仍对该病知之甚少。因TCS的多表型分化引发对其组织起源的持续争议,并导致与其他几种恶性肿瘤在诊断上有重叠。
    • 常笑; 连荣; 曹宸; 王银鑫; 郭雪雪; 李芊颖; 陈合新
    • 摘要: 目的 分析经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深层次处理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经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基部深层次处理的手术方式治疗;将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26.5%,且观察组复发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深层次处理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降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杨盈琳; 杨俊慧; 曾婉婷; 钱宇
    • 摘要: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放疗后诱发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术后4年放疗诱发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于2015年1月行鼻侧切开上颌骨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检结果提示为左侧上颌窦腺样囊性癌,术后规律行放化疗,2018年12月患者考虑肿瘤复发,行鼻侧切开左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及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UPS.结论 UPS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实体肿瘤,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其预后有积极作用.
    • 陈娜; 吕威; 查洋; 朱真真; 王希
    • 摘要: 目的 以临床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原发性鼻腔鼻窦非肠型腺癌(non-ITAC)的临床特性和病理免疫学特征,以期给临床医生在今后的诊疗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例鼻腔鼻窦non-ITA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病理免疫学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4.8岁,其中4例为高级别non-ITAC,2例为低级别non-ITAC.临床表现以涕中或痰中带血、鼻塞等为主.4例男性均有吸烟史,其中1例工作中接触木屑较多.治疗方案为手术或术后加放疗或放/化疗.免疫组化结果:6例患者CK7均为阳性,其中4例患者P63为阴性;4例高级别non-ITAC患者Ki-67增殖指数为60%~90%,低级别non-ITAC患者Ki-67增殖指数1%~2%.随访至今,1例患者因肺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未有复发或转移.结论 鼻腔鼻窦non-ITAC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免疫学对分级、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指导作用.
    • 周鑫
    • 摘要: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50例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分别开展CT、MRI影像学检查,最后比对检查结果.结果:CT联合MRI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CT诊断,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诊断率明显高于单独MRI诊断,数据检验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应用CT和MRI影像学检查其检出率无较大差异,联合诊断可将检出率提升.
    • 伍琴琴; 汤勇; 丛林海; 杨一兵; 张帆; 殷家志; 王锐; 邓雯; 杨晶
    • 摘要: 目的 通过报道1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砂粒体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患者,女,50岁,因"渐进性右侧鼻塞1年余"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鼻腔及筛窦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遂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右侧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结果 肿物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砂粒体型脑膜瘤(WHO Ⅰ级).患者鼻塞及头痛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复诊见鼻腔术区黏膜上皮化完成,鼻腔无粘连,暂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异位砂粒体型脑膜瘤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上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物及周边受侵犯组织,以达到根治,防止复发.
    • 刘蓉蓉; 赵彦; 秦喜昕
    • 摘要: cqvip: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SNTHPC)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性肿瘤,部分具有侵袭倾向,需与梭形细胞增生为主的低度恶性肿瘤相鉴别,容易误诊。本科室近期收治1例巨大鼻腔鼻窦占位患者,初步病理诊断为血管外皮细胞瘤(HPC)样瘤,但窄带成像术(NBI)鼻镜检查结果与其特征不符,因而对肿瘤性质产生疑问,再次活检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现将该病例诊疗经过阐述如下。
    • 刘穹; 贺敬敬; 韩明鲲; 周雪筠; 陈雷; 冯勃; 袁虎
    • 摘要: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探讨其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5例鼻腔鼻窦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程时限等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与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鼻腔鼻窦肿瘤的发病年龄为49~81岁.5例均伴有反复多量鼻出血,其中1例伴视力下降.发病部位包括上颌窦2例,筛窦和蝶窦1例,筛窦和额窦2例.1例以鼻腔肿瘤为首发症状,全面查体时发现肾癌,后采用B超引导下腹腔灌注及微波消融进行治疗;4例鼻腔肿瘤迟发于肾癌,均在早年进行过肾脏根治性手术.5例患者均行鼻腔鼻窦肿瘤根治性切除,其中3例曾口服靶向药物治疗,1例鼻窦局部曾行放疗,但均无明显效果.截至2020年7月,1例失联,2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结论 鼻腔鼻窦肾透明细胞癌为少见病,以严重鼻出血和周围临近组织器官侵袭受累为主要临床症状,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均无明显效果,鼻腔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