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密度
鼠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73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2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9270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疾病监测、口岸卫生控制、浙江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第四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太地区重要传染病与热带病防控国际研讨会、第29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等;鼠密度的相关文献由1584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天宇、罗超、郭永旺等。
鼠密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270篇
占比:98.89%
总计:49823篇
鼠密度
-研究学者
- 郭天宇
- 罗超
- 郭永旺
- 庞卫龙
- 等
- 冯志勇
- 刘东华
- 刘令初
- 周光智
- 周培盛
- 宫学诗
- 崔清荣
- 张世水
- 张美文
- 景晓
- 朱文刚
- 李波
- 王芸
- 谭伟龙
- 陆年宏
- 何似
- 刘滨铎
- 吴光华
- 吴军
- 唐伟
- 姜法春
- 孟言浦
- 宋明亮
- 张军
- 张明磊
- 张稷博
- 徐建人
- 易建荣
- 李世清
- 李伟
- 杨振洲
- 汪诚信
- 火照宏
- 牛弘
- 王军建
- 王凯娟
- 王勇
- 王崇贤
- 王正
- 王焕荣
- 胡发成
- 薛宏俊
- 贾德胜
- 赵力红
- 赵友善
-
-
林志华;
陈毅强;
尤瑞娈;
叶凌峰;
吴荣泉;
谭伟龙;
贺骥
-
-
摘要:
为掌握厦门关区口岸区域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及其携带体表寄生虫和病原体情况,为厦门关区口岸鼠形动物防治及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1年在口岸及周边400 m范围内,采用鼠笼法和鼠夹法对鼠形动物进行监测并采集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虫,检测重要病原体,每年2、5、8、11月各监测1次。结果显示,共捕获鼠形动物961只,优势种为臭鼩鼱(56.19%),其次为褐家鼠(18.11%);17只鼠形动物检出汉坦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77%,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伯氏疏螺旋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等4种病原体。结果表明,厦门关区口岸鼠密度低于行业标准要求,但监测到的部分鼠形动物可传播肾综合征征血热,应加强口岸鼠形动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
-
周富斐;
王宏;
张飞宇;
周睿;
华铣泽;
叶国辉;
花立民
-
-
摘要:
对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甸区轻度和中度鼠害地分别采取控鼠+封育1年+适度放牧1年,控鼠+封育补播一年生黑麦草+适度放牧1年的治理措施,调查了不同治理措施下鼠害地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以及有效鼠洞数目等指标.结果 表明:1)轻度鼠害地经过灭鼠封育后,植物群落Menhinick指数、Evenness e^H/S指数和Simpson 1-D指数分别增加154.9%、41.1%、52.8%,植物群落总地上生物量和有效洞口数均显著增加,干草产量可达3758.19 kg/hm2;适度放牧1年后植物群落总地上生物量和有效洞口数均显著降低(P<0.05);2)中度鼠害地采取封育1年后植物群落Menhinick指数、Evenness e^H/S指数和Simpson 1-D指数分别增加了71%、31%、18%(P<0.05),而Dominance D指数显著降低(P<0.05).植物群落总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有效洞口显著降低(P<0.05).适度放牧1年后,植物种类增加了47.75%,Evenness e^H/S降低了24.2%,有效洞口数显著增加(P<0.05).
-
-
刘宏;
徐恭芬;
李云皎
-
-
摘要:
目的:为掌握梅河口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预防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晚放晨收,室内每15m2布夹1只,室外每5m布夹1只.结果:梅河口市主要以褐家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和小家鼠.城市居民区鼠密度在0.34-1.39之间;特殊行业鼠密度在0.17-1.18之间;农村自然村鼠密度在0.70-2.97之间.结论:鼠的数量和季节变化具有规律性,农村自然村和城市居民在9月份和11月份各有一个小高峰,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开展秋季消杀工作.
-
-
秦青
-
-
摘要:
为掌握全市鼠密度情况,了解当前鼠类的主要种类及分布,为科学防鼠提供决策依据,减少鼠传播疾病的流行,临清市疾控中心日前开展了鼠密度监测工作。临清市疾控中心派出8名业务骨干,按照村落分布共在村民家中布放鼠夹124个。捕获老鼠后,进行鼠种鉴定、并计录性别,为评估鼠类疾病的传播风险提供帮助。
-
-
-
曾娟;
韩立亮;
郭永旺;
赵心蕊
-
-
摘要:
为切实解决农区鼠害监测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区害鼠智能监测网络建设.2018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监测点开展首批试点.结果 显示,2018年21个全国农区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站共监测到害鼠474只,隶属3科5属14种,总鼠密度为3.92%;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大仓鼠、黑线姬鼠为主要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77.43%;优势鼠种在农田和农舍中均有分布,且随作物种植季节呈现出双峰波动节律.多点试验表明,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准确诊断害鼠种类、精确计算鼠种构成,密切跟踪其数量和密度动态,并能实时监测其昼夜节律,替代人工作业,对阐明农区鼠害群落演替规律和活动节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科学指导精准防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
-
代建新
-
-
摘要:
目的 了解辉南县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调查和处置情况,为今后该县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对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开展校园灭鼠前后鼠密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39.4°C,有脸红,结膜充血,腹痛,腹泻并伴有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3.1×109/L,血小板减少为10×109/L.患者双份血清检验IgG、IgM抗体阳性.灭鼠前鼠密度为7.22%,灭鼠后鼠密度1.5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例流行性出血热为散发病例,应与该校环境卫生差、鼠密度高有关;食用或接触被鼠污染的食品或物品所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应对学生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疫点鼠密度监测,进一步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
-
罗会平;
张琪;
文红华
-
-
摘要:
目的 了解勐腊县鼠类的密度、构成及生长规律,为今后调整鼠害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从勐腊县历年鼠密度监测资料、鼠体蚤监测资料中收集信息.每月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农场管委会进行鼠类监测,每次室内、室外放置300只捕鼠笼(夹),对捕获的鼠类进行鼠种和鼠体蚤分类鉴定.结果 2002-2017年勐腊县共放置鼠笼(夹)93 886个,捕获鼠2 004只,年平均鼠密度为2.13%,其中室内年平均鼠密度为2.10%,室外为2.17%.鼠密度有逐年升高趋势,不同年度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12,P<0.01).优势鼠种为黄胸鼠(93.41%).鼠体染蚤率为37.77%,蚤总指数为0.47,蚤总指数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蚤种以人蚤(68.72%)和不等蚤(20.08%)为主.结论 勐腊县鼠密度较高,鼠种有地域特点,鼠体染蚤情况稳定,今后需加强灭鼠工作,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鼠密度.
-
-
姚苹苹1;
徐芳1;
朱函坪1;
杨章女1;
孙一晟1;
卢杭景1;
陈晨1;
庞卫龙2;
张云3;
项海青4
-
-
摘要:
目的了解2011—2018年浙江省天台县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的种群分布、带毒情况和病毒型别,为防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提供依据。方法在天台县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对鼠种和鼠龄进行鉴定,分析当地鼠种构成和鼠密度。取鼠肺和鼠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和抗体,HV抗原阳性鼠肺用HVS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核酸检测,并进行分离病毒和鉴定型别。结果2011—2018年天台县平均鼠密度为4.44%,野外鼠密度为4.94%,居民区鼠密度为2.23%。捕获鼠形动物10种,野鼠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家鼠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鼠肺HV抗原阳性67份,阳性率为4.13%,其中1份来自褐家鼠,其他66份均来自黑线姬鼠;鼠血抗体阳性79份,阳性率为4.86%,均来自黑线姬鼠。67份HV抗原阳性鼠肺标本经RT-PCR扩增后,阳性34份,阳性率为50.75%。分离到22株HV,其中汉滩型(HTN)21株,汉城型(SEO)1株,均分离自黑线姬鼠。结论天台县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疫源地,主要流行型别为HTN型,同时首次在天台县发现黑线姬鼠携带SEO型病毒。
-
-
MA Hai-fang;
马海芳;
LIAO Ning;
廖宁
- 《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为国内外宾客营造良好的卫生安全环境,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消杀处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效粉迹法对2012年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南宁市4家大型驻点酒店进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分析.结果:灭前鼠密度19.51%,灭后鼠密度2.85%,灭鼠率为85.39%,卡方值X2=204.4572,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鼠类依次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但X2=2.6273,P=0.2688,P>0.05,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调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顺利召开、提供有利条件,也为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