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西部
黑龙江西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作物、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14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理论观察、现代经济信息、供电企业管理等;
黑龙江西部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力刚、李峰、李文艳等。
黑龙江西部
-研究学者
- 王力刚
- 李峰
- 李文艳
- 魏永霞
- 刘文环
- 王炜烨
- 初丽芳
- 司海忠
- 孙继鹏
- 张玉柱
- 李树森
- 李立立
- 王韡烨
- 赵岭
- 赵志军
- 陈祥云
- 高野
- 魏永华
- Mahmoud M.Hassanien
- 丁龙
- 乌洪国
- 于劲松
- 于化英
- 于耀洲
- 于顺龙
- 于飞
- 京生
- 何义农
- 俞冬兴
- 关庆凡
- 冯鼎锐
- 冷春霞
- 刘佳辰
- 刘娟
- 刘录
- 刘志凯
- 刘景江
- 刘玉涛
- 刘琦
- 刘秀利
- 刘继锋
- 刘艾
- 刘薇
- 刘迪
- 刘香萍
- 南红梅
- 卢鹏飞
- 吕凤
- 吕桂杰
- 吴忠东
-
-
訾宏悦;
丁龙
-
-
摘要:
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音乐、曲艺为主体,与中国非遗类型数量分布有较大差异,呈现出独特的类型结构。通过分析已经公布的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非遗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遗项目分布不均衡、非遗项目保护力度不到位、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加强非遗保护机制研究、提高自身内在动机、创新非遗传承方法的对策。黑龙江省西部以嫩江流域为主,是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先民生息繁衍的摇篮,涵盖了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九个世居民族。
-
-
范传南;
姜彬
-
-
摘要:
目前黑龙江西部地区满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发展存在传承困难,人才难寻;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执行力度不足;生产性保护不足;经济转化率较低;数字化程度较低,传播途径不畅等问题.就目前状况而言,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积极贯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加大落实力度,完善督查机制;二是各级政府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中明确定位,权责明确,避免扭曲式保护与管理过度;三是广大民众的有效参与是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关键;四是因事制宜与因时制宜相结合,积极优化传承体系;五是借助现代传媒和高新技术手段,促进满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
-
Mahmoud M.Hassanien;
黄金柏;
王斌;
顾准
-
-
摘要:
研究干旱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价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的干旱变化特性,基于1961~2015年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推求不同时间尺度(1、3、6、12、24个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评价主要气象因子对降雨的影响以及SPI和SPEI之间的线性拟合程度.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和SPEI的变化过程相似,呈现轻微的湿润趋势;极端气象事件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历史上极端气象事件发生的年份一致;SPI与SPEI对时间步长为12个月的干旱评估准确性更高;在气温、日射量、湿度、风速四个因子中,气温对降雨的影响程度最大;步长为12个月的SPI与SPEI的拟合程度达80%以上.
-
-
曹志伟;
毕宇;
李文艳;
王加军;
司海忠;
韩勤
-
-
摘要:
为丰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造林树种资源,在部分县区开展了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引种播种育苗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和种子处理条件下播种成苗率可达72.5%;1~2年生苗木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数量多;造林成活率因土壤类型、整地方式而异,最高可达89%;树木高生长、径生长及冠幅生长表现良好.
-
-
-
王卫杰;
张彦群;
祁鸣笛;
王传娟;
吴忠东;
王建东
-
-
摘要:
为了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挖掘中国东北地区玉米增产潜力,寻求合适的灌水方式、方法,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灌水量对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的耗水规律、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处理(50%充分滴灌量)分别比高水处理(充分滴灌)、中水处理(70%充分滴灌量)和雨养处理(CK)的水分利用效率高16.4%,8.7%和14.1%;高水处理增大了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但低水处理和中水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更大,有利于叶绿素的保持;高水处理不利于干物质向籽粒的运移;低水处理可获得更好的穗部特征,其经济产量较高水、中水和雨养对照分别高7.7%,5.2%和24.8%.对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玉米滴灌,低水滴灌量可推荐作为当地滴灌技术灌水量的参考指标.
-
-
王力刚;
张玉柱;
崔琳;
毕广有
-
-
摘要:
以黑龙江西部松嫩平原典型土壤类型区的甘南县(风沙土)、依安县(黑土)、新江实验林场及杜蒙县(沙壤土)为试验示范区,在遵循保护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协同共生、有机优质等原则下,在该区人工林行间构建了10种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并对其成效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试验示范构建的杨树(云杉)—板蓝根、樟子松—防风、杨树—防风(玉竹)、杨树—黄芪、樟子松—黄芪、水曲柳—黄芪、樟子松—玉竹、杨树—桔梗等10种林药复合模式中,大多以郁闭度较小的中幼龄林林分表现良好.其中,板蓝根、黄芪、防风、桔梗在郁闭度≤0.5林下可完成生长、开花、结实过程,长势以郁闭度0.2~0.4的幼林下为佳.在郁闭度>0.5的林下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甚至不能完成生长发育过程或枯萎死亡;玉竹可在不同郁闭度的林下生长,而以郁闭度<0.5的林下生长发育良好;与农作物玉米相比,10种林药复合模式年均产值可提高73.7%,同时可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林分的层次结构,促进林分健康发育.
-
-
-
-
摘要:
一、东北西部丘陵漫岗区(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丘陵区、黑龙江西部、吉林西北部。去年封冻前土壤底墒普遍不足,2月中下旬以来多次出现大范围降水,利于土壤增墒补墒。目前土壤化冻10~20厘米,干土层1~4厘米。(二)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紧缺,属春旱多发地带。
-
-
徐莹莹;
刘玉涛;
王宇先;
杨慧莹;
高盼;
王俊河
-
-
摘要:
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旱直播的出现和发展为水稻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黑龙江西部地区降水少、灌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围绕旱直播配套品种、机械播种、除草、节水灌溉等技术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水稻旱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与农民传统插秧淹灌栽培模式相比,轻简化栽培模式下可节水2435.0 m3/hm2,节水率达19.78%.同时,它能明显减少人工操作环节,轻简省力,有利于大面积作业.该模式可节省成本3237.0元/hm2,经济效益增加3974.1元/hm2,增效33.20%.
-
-
-
-
-
-
-
-
-
-
-
- 嘉兴市寒疆芳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8-27
-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黑龙江种植的德国洋甘菊精油的成分与提取方法,黑龙江种植的德国洋甘菊精油的成分包括20个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0.08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0.278%)、β‑榄香烯(0.159%)和β‑石竹烯(0.1%);一种黑龙江种植的德国洋甘菊精油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德国洋甘菊干花研磨成粉末,称取洋甘菊干花粉末100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10倍数的水,震荡圆底烧瓶,使其混合均匀,浸泡2‑3min;分析了黑龙江省种植的德国洋甘菊精油有效成分,探讨与其他地区种植的德国洋甘菊精油有效成分的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