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嫩江流域

嫩江流域

嫩江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中国史、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13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理论观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黑龙江史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年会、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与自然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嫩江流域的相关文献由667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昊、李鸿雁、张良祥等。

嫩江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8 占比:17.1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913 占比:82.56%

总计:2317篇

嫩江流域—发文趋势图

嫩江流域

-研究学者

  • 崔昊
  • 李鸿雁
  • 张良祥
  • 赵岭
  • 张港
  • 王婷婷
  • 章光新
  • 郑国臣
  • 刘新宇
  • 宋智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訾宏悦; 丁龙
    • 摘要: 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音乐、曲艺为主体,与中国非遗类型数量分布有较大差异,呈现出独特的类型结构。通过分析已经公布的黑龙江西部地区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非遗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遗项目分布不均衡、非遗项目保护力度不到位、非遗项目传承人缺失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加强非遗保护机制研究、提高自身内在动机、创新非遗传承方法的对策。黑龙江省西部以嫩江流域为主,是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先民生息繁衍的摇篮,涵盖了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九个世居民族。
    • 田欣; 刘焕利
    • 摘要: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衰落甚至消亡,对其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高校作为当代青年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如何在收集信息与数据库建设、推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特色校园文化、发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传承人才方面发挥其教育作用。
    • 丁枫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服饰的调研,对比分析该地域少数民族几何装饰的艺术渊源与艺术特征,并通过对不同民族几何装饰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和对其造型规律与美学特征的分析,概况总结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几何装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提出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艺术价值,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 李镇洋; 李国芳; 高倩雨; 尹俊凯
    • 摘要: 以嫩江富拉尔基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分别采用统计方法和模型方法,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和尼尔基水库运行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两者综合影响下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尼尔基建库前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不明显,而下游径流变化明显,水库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更大;SWAT模型适用于研究区径流模拟,水库运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分别占92.86%和7.14%;相同降水和水库运行条件下,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使年径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的效应,水库运行对径流的年内分配有显著影响。
    • 艾昕; 李航; 孙丽
    • 摘要: 以嫩江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为目标,采用In VEST模型中的生境质量模块对嫩江流域进行生境质量结果测算,结合该模型的运用指南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等方式对嫩江流域的生态威胁因子栅格数据集和威胁因子量表,生态系类型显示对各威胁因子的灵敏度、威胁可达性等参数进行当地化调整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优化,并运用ArcGIS把这些数据进行属性表统计计算、栅格计算和裁剪等方式进行处理,通过ArcGIS软件绘制1990年、2000年、2015年这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获取该区域植被覆被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近30年来嫩江流域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从而得知嫩江流域近30年生境质量的变化和生境退化程度,并对影响嫩江流域生境质量状态的主要环境背景因子进行了研究,由此寻找到导致该区域生境质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近35年来,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0.7764,下降到2000年的0.7759,2015年的0.7744,但下降速率不断提高;②流域内生境质量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的西北部,并且有逐年缩小的趋势。而生境质量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东南部,并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③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以及年均气温因子的协同增强效应,为导致流域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在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的交互作用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政策调控因子的保护作用开始显现。
    • 张玉东; 吕志强
    • 摘要: 入汛以来,黑龙江省内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松花江、嫩江流域水位上涨,防汛形势严峻,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着眼“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任务实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围绕“不亡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严格落实“七个到位”工作要求,队伍上下时刻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战备状态,全力保障防汛万无一失,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孙培聪
    • 摘要: 嫩江流域居住着达斡尔族、蒙古族、赫哲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所处的音乐艺术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音乐活态的多重性、复杂性最明显,从他们身上可以直接看到传统与现代、渔猎与旅游的多元素冲突碰撞。因此,本文探讨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现状究竟如何,未来如何传承发展的,这都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研究认为,应该政府要高度重视与扶持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学校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课程与校本教材、社会要积极探索优秀民族文化传播新模式。这些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音乐艺术,继承和创新这些传统音乐艺术,符合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实现。
    • 高巧艳; 布日古德
    • 摘要: 一、“科尔沁”社会文化背景,“科尔沁”属蒙古族地域文化,原为成吉思汗长弟哈撒尔的领地,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河、呼伦湖、海拉尔河--带,当时成为雄踞一方的一支强大部.落。16世纪中叶,科尔沁部迁至嫩江流域,史称“嫩科尔沁”。1636年,顺治年间,科尔沁被编成10个札萨克旗。由此,“科尔沁”一词从最开始的血缘部落概念,逐步演变成特定区域划分的地缘概念,形成了具有特定文化地理学范畴一“文化区”的概念。从目前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科尔沁文化大致包括了内蒙古通辽市、兴安盟各旗县及赤峰市东南部各旗县,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的区划。
    • 潘文文; 刘贝; 宋智梁; 吴迪; 孙海洋; 鲍宇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分析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价值,发现其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产业化进度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产业化体系、全面宣传等手段,推动其产业化发展进程,使嫩江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 赵艳芳
    • 摘要: 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彩绘岩画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北麓原始森林中,主要集中在嫩江流域和额尔古纳河流域,现已发现15处岩画。从岩画的选址看,这十五处岩画都选在河边有水的地方。岩画均绘制在突兀的岩石上面,绘就岩画的岩石平面不加人工雕琢,均较为平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