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结滑移

黏结滑移

黏结滑移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330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津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四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07全国基桩、无损检测及岩土工程新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黏结滑移的相关文献由4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伯权、刘桂荣、陈峰等。

黏结滑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4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330 占比:98.49%

总计:8458篇

黏结滑移—发文趋势图

黏结滑移

-研究学者

  • 刘伯权
  • 刘桂荣
  • 陈峰
  • 吴涛
  • 尹润平
  • 曲福来
  • 曹芙波
  • 王健
  • 王晨霞
  • 赵顺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余琼; 魏晋文; 张亮; 许雪静; 余江滔
    • 摘要: 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DCC)是新型纤维增强混凝土,受拉时表现出超高的延性和应变硬化能力。为提供UHDCC应用于受力构件的界面黏结理论依据,进行了45个钢筋在UHDCC中锚固的拉拔试验,考察了锚固长度、浇筑方式、保护层厚度、90°弯钩等对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纤维约束作用,试件未发生劈裂破坏;UHDCC的浇筑方式显著影响黏结强度,垂直浇筑的黏结强度大于平行浇筑;由于UHDCC的应变硬化现象,试件锚固长度从4 d增大到6d时黏结强度有上升趋势,大于6 d时中心锚固试件(保护层较厚)锚固长度对黏结强度影响不大,偏心锚固试件(保护层较薄UHDCC材料的约束作用减小)随锚固长度增加黏结强度降低;直锚段钢筋长度为4 d时,增设90°弯钩(4 d)后,承载力提升幅度可达67%,但随着直锚段长度增加,弯钩对承载力提升幅度减小;绝对锚固长度相等时直锚组试件承载力大于带弯钩的试件,弯钩段锚固并不等价于直锚钢筋,弯钩锚固必须保证直锚段长度。论文分析了带肋钢筋与UHDCC之间的黏结滑移机理,给出了UHDCC直接锚固的黏结强度公式。
    • 王威; 王冰洁; 罗麒锐; 孙壮壮; 李鹏洛; 林忠良
    • 摘要: 为研究波纹钢板-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性能,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板埋置长度,设计了10个波纹钢板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应变分布、黏结强度与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主要发生黏结劈裂破坏和黏结锚固破坏,试件荷载-滑移曲线可分为微滑移段、滑移段、陡降段、缓降段及残余段;在荷载上升段,波纹钢板应变沿埋置长度呈指数分布形式,钢板自由端应变可能出现过零点现象;通过分析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板埋置长度对波纹钢板-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线性拟合得出特征黏结强度计算式,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较小;基于波纹钢板-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本构模型,通过ABAQUS软件对典型试件进行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
    • 马铢; 石长征; 伍鹤皋
    • 摘要: 基于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实际工程和大比尺模型试验参数,建立了管道斜直段局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模拟管道外包及坝体混凝土,并在钢筋与混凝土界面插入内聚单元来模拟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特性。钢筋分别采用埋入式和分离式两种模型,系统地研究了考虑黏结滑移以及黏结强度大小对管道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黏结滑移以后,钢筋的应变和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应力峰值减小,结构变形增大,使得钢衬应力稍有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超过10%。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黏结强度越大,管道上半周裂缝条数越多,平均裂缝间距减小,使得平均裂缝宽度越小。钢筋与混凝土的相对滑移量随着黏结强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均未超过规范允许值,表明钢筋与混凝土仍能保持良好的黏结而未发生黏结破坏。虽然考虑黏结滑移后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更为接近,但黏结滑移对管道结构整体承载安全性影响并不大,并且黏结滑移模型所需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因此,对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这种环状封闭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时,在设计中忽略其影响以简化计算,仍能够满足计算分析和工程设计复核的要求。
    • 陶亚文; 杜志刚; 丁梧秀; 代贞伟; 付小林; 郭进军; 魏艳卿
    • 摘要: 通过6组BFRP砂浆锚杆拉拔试验,研究了BFRP砂浆锚杆的锚固黏结性能,分析了锚固长度、筋材直径、筋材表面特征对其黏结-滑移关系、锚杆杆体轴力分布、锚杆界面剪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水泥砂浆强度为27.49 MPa时,试件的破坏形态分为拔出破坏和劈裂破坏两类;锚固长度由5cm增加至10、15 cm时,黏结强度分别降低42.5%、67.78%;筋材直径由12.6 mm减至10、8 mm时,黏结强度分别增加20.61%、42.22%;与光面BFRP筋相比,黏砂BFRP筋黏结强度增加4.42%,峰值滑移量减少24.21%;锚杆杆体轴力自加载端沿杆体呈降低趋势,极限荷载时,杆体轴力均传递至锚固末端,BFRP砂浆锚杆有效锚固长度大于15 cm;锚杆界面剪切应力分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形式,峰值位置随荷载增加逐渐向锚固末端转移,同一荷载等级下,随锚固长度的增加,峰值应力越高。
    • 刘旭宏; 祁皑; 罗才松; 黄凯
    • 摘要: 现有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有限元模拟方式存在建模繁琐、计算量大、部分适用条件有限等不足,需要简化和改进。为此,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壳模型的钢筋黏结滑移有限元模拟简易方法。双重壳模型由内嵌于混凝土的极小刚度、厚度的孔道基壳及与实际等弹性模量、等截面积的钢筋壳组成,并在重合的壳-壳界面处设置黏结滑移本构关系。使用此方法分别对钢筋中心拨出试验、梁受弯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型验证,并对比其他计算模型和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双重壳模型的计算成本介于实体钢筋模型及钢筋嵌入模型之间,且能有效地模拟钢筋黏结滑移关系;其整体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考虑钢筋粘结滑移效应后,构件的刚度有略微降低。故该方法用于RC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是可行的。
    • 易伟建; 郑明明
    • 摘要: 为研究屈服后钢筋黏结锚固性能,采用钢筋表面开槽埋置电阻应变片的方法测量钢筋的应变分布,以钢筋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配箍率、锚固长度等为变量,完成了15个梁端式黏结锚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屈服后,加载端相对滑移显著增加,钢筋屈服段黏结应力明显减小,最大屈服渗透深度与钢筋所受约束和钢筋直径等因素有关.基于试验结果,统计回归得到了钢筋屈服后加载端相对滑移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一种计算钢筋屈服后锚固长度的方法,能有效地计算钢筋屈服后锚固长度.
    • 赵少伟; 张家赫; 郭蓉; 甄智超
    • 摘要: 对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和压浆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两组钢绞线拔出试验建立了压浆缺陷情况下的波纹管内钢绞线黏结滑移本构关系;采用ABAQUS的非线性弹簧Spring2单元来模拟钢绞线与浆体之间的黏结力,对两组拉拔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纹管直径、保护层厚度越大,试件黏结强度越大,钢绞线轴向应力越大;黏结长度越大,黏结强度和钢绞线轴向应力先增大后减小;钢绞线任意位置应力都呈现随荷载线性增长的特点,钢绞线轴向应力分布从拉拔端开始呈现线性下降的分布;随着压浆缺陷程度增大,黏结强度大致呈现线性降低的关系;存在压浆空洞部位,其钢绞线应力处处相同。
    • 朱俊涛; 张凯; 邹旭岩; 李可; 张普
    • 摘要: 为了解决由于钢绞线类黏结滑移试验的局限性,无法直接获得锚固长度内各点的实际黏结滑移关系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加载端位移的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局部黏结-滑移关系模型。基于微元法,结合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平均黏结-滑移关系模型,采用试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立的局部黏结滑移模型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黏结-滑移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在验证点(自由端和加载端)处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平均黏结-滑移关系模型相比,局部黏结-滑移关系模型可表征锚固长度范围内各点的黏结滑移特征,且具有更好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 王新; 黄磊群; 徐炜圣; 莫琳琳; 陈宗平
    • 摘要: 为研究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黏结滑移性能的差异,以冷却方式、历经最高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24个高温冷却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试件荷载滑移曲线,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黏结强度、剪切黏结刚度和界面耗能等重要性能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式相近;消防喷水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界面剪切黏结刚度和耗能能力平均分别比自然冷却试件低25.7%、16.5%、9.3%;随历经最高温度的升高,紧箍效应使得不同冷却方式试件界面黏结强度和界面剪切黏结刚度均有升高的趋势,耗能能力随历经温度的升高均降低;随粗骨料取代率的提高,自然冷却试件的黏结强度和剪切黏结刚度均减小,消防喷水试件黏结强度减小但剪切黏结刚度先增加后减小,粗骨料取代率对耗能能力影响不大。
    • 王向林; 毛江鸿; 宋志刚; 薛倩倩; 张军
    • 摘要: 进行电化学修复后钢筋混凝土的低周往复黏结滑移试验,分析了电流密度及时间效应对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周往复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电化学修复会致使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3 A/m^(2)的电流密度下峰值黏结应力下降62.9%;电化学修复后静置一段时间后,电化学修复引起的峰值黏结应力和残余黏结应力的下降现象得到恢复,30 d可基本恢复至未电化学处理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