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141篇;相关期刊438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内蒙古林业、世界竹藤通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1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关文献由72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生贤、薛淞、李校利等。
人与自然和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141篇
占比:96.01%
总计:17854篇
人与自然和谐
-研究学者
- 周生贤
- 薛淞
- 李校利
- 刘宁
- 张贡生
- 汪恕诚
- 许兆君
- 严耕
- 余建杰
- 倪维斗
- 凌军红
- 刘万平
- 刘卫星
- 刘希刚
- 刘贱根
- 吕慧燕
- 吴万波
- 吴兴中
- 吴振云
- 吴铁军
- 周兰珍
- 周魁一
- 姜建军
- 姜德文
- 宋恩华
- 张伟
- 张玉香
- 曹锦秋
- 李学利
- 李景军
- 武国堂
- 汪登社
- 王胜利
- 王艳
- 祁小平
- 翟峰
- 谢琳璐
- 谭洁燕
- 赵昌良
- 赵红梅
- 钟盛升
- 钱宏英
- 陈彩棉
- 陈明
- 韦荣华
- 高庆
- 黄爱宝
- Jeremy Harris(图)
- Liu Lei(译)2
- Roderick Wyllie
-
-
曹洁婷
-
-
摘要: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类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并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人对自然的改造作用力确证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但也无法否认人的能动性发挥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就是人对自然的受动性。这种受动性主要表现在人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然规律是建立在人类社会诸多“偶然性”基础上的客观必然性。一旦人与自然对立冲突,人类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报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启示我们,要珍爱自然、敬畏自然,将自然的发展纳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扬帆起航的新起点,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对于解决国家治理中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
-
谭江华;
邹鹏
-
-
摘要:
2021年,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以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同行的北上之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这场美好之旅,让更多人看见,云南竟如此温柔地守护着野生亚洲象。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经理、兽医师,共产党员熊朝永,就是一位被称为“象爸爸”的守护者。2022年4月,熊朝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
-
无
-
-
摘要:
福建省地处大陆东南沿海,河流水系发达,沿海滩涂宽广,港湾众多。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空间。湿地保护制度不断完善。
-
-
周文睿
-
-
摘要:
在很久很久以前,自然万物慷慨地给予人类所需的一切,火、水、粮食、武器、聪慧而机智的人类不断利用好每一处能用的资源,那时,人与自然关系密切,人们都知道自然是神圣不可玷污的。就这样,在绵延清澈的白云蓝天下,人与自然和谐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
-
耿国彪(文/摄);
符超(文/摄)
-
-
摘要:
8月18日下午,在风光秀美的松花江畔,生态良好的我国重点林区黑龙江省方正林区,一堂别开生面的《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在方林一中大礼堂开讲。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副主任刘东生出席活动并应邀担任总点评;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赵雨森致开讲词。
-
-
蔡萍(图/文)
-
-
摘要:
在世界的一端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有着壮美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更有巍峨的落基山脉自然公园群。落基山脉是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山脉,从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横越美国西部,直到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绵延超过4800公里。
-
-
郑明泽
-
-
摘要:
在成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座端坐于四川盆地沃土之上的城市,仿佛世界最大的“盆景”,人与自然和谐共舞,并在这里繁盛千年。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公园城市成为成都名片,流连城市间,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
-
陈斯雅;
韦夏妮
-
-
摘要:
2020年,广西5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排名全国第一;9个设区市入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名榜单(其中柳州、桂林分别包揽冠军和亚军),入围城市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初春时节,南国八桂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一条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流,一幅幅绿水青山间人与自然和谐相亲的图景,勾勒出群众对生态优环境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
柯燕凌
-
-
摘要: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十三五"以来,武汉市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推进"大发展"与保护"大生态"、探索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
-
李培鑫
-
-
摘要:
对于生态危机的思考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大元问题.在西方生态危机理论谱系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安德烈·高兹围绕生态危机问题而阐发的"生态危机论"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经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高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受市场经济的刺激不断强化,并伴随着科技的资本主义使用而达到极峰;随后高兹转入对人类文明现代性的思考与对旧社会主义模式的生态批判,否定了生态原教旨主义的理论主张与旧社会主义模式中的生态治理,重申了社会主义愿景背后所蕴含的生态启迪;最终提出了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三个维度超越资本主义的生态重建思想,搭建了生态社会主义整体模型.不难发现,高兹在界定生态危机性状、挖掘生态危机根源和谋求生态危机治理时,充分吸取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智慧,其"生态危机论"的阐发亦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通过梳理高兹"生态危机论"的逻辑进路,可以为当今我国生态危机治理提供思路启示和路径启示.
-
-
刘宁
- 《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
| 2007年
-
摘要: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归纳了当前对水工程的主要看法,阐述了当前水工程建设的趋利说、趋害说的观点以及对水工程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科学选择与评价水工程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工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