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髋内翻

髋内翻

髋内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98881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等;髋内翻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冯坚固、刘丹等。

髋内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8881 占比:99.94%

总计:199003篇

髋内翻—发文趋势图

髋内翻

-研究学者

  • 张军
  • 冯坚固
  • 刘丹
  • 刘兴漠
  • 刘明忱
  • 勾成果
  • 应志豪
  • 张华
  • 张志刚
  • 张文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亚立; 李青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髋外翻复位下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整体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68例,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4例,行髋外翻复位+PFNA治疗,对照组34例,行髋内翻复位+PFNA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外翻状态下复位并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头内钉可以达到更满意的位置,且治疗后整体效果更佳,对患者的创伤更小,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 罗亮
    • 摘要: 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总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患有基础性疾病外,还易发生骨折之类疾病。今天就要来谈谈股骨粗隆间骨折。乍一听这个名字,不少人会觉得陌生。那么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又被叫作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较常见的髋部骨折。IFF的主要患病群体就是老年人,据流病学调查,在髋部骨折中,IFF占比超过35%,在全身骨折中,IFF占比超过3%[1]。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IFF患病率也随之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部位是从股骨颈基底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小粗隆水平之上,因为粗隆部有着丰富的血运,短时间内就能够愈合,然而此类骨折发生髋内翻的机率很大,再加上患者普遍年龄偏大,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就增加发生并发症风险,致患者病死率在15%~20%间。
    • 任加强
    • 摘要: 股骨近端骨折高发于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疾病,且对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关节僵硬甚至是骨折畸形愈合。在过去,股骨近端骨折常采用保守治疗,这一治疗方法的弊端在于恢复期较长,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现象。同时保守治疗的力学不稳定会造成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下肢外旋以及短缩畸形,长此以往髋部在牵引下会导致膝关节僵硬。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有髋动力钢板和股骨近端钉等方式。本文探讨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希望为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 杨林; 王珺琛; 曹湘予; 杨玉山
    • 摘要: 目的:观察转子下楔形截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后髋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转子下楔形截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内翻畸形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6~65岁,中位数53岁。左侧5例,右侧6例。均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胫骨结节骨牵引治疗后畸形愈合引起。原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Evans分型,Ⅱ型5例、Ⅲ型5例、Ⅳ型1例。均因合并其他严重损伤或内科疾病选择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其中5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例合并严重糖尿病。此次入院时患侧股骨颈干角95.3°±5.5°,患侧下肢较健侧短缩(3.0±0.8)cm。股骨转子间骨折至此次手术时间20~32周,中位数24周。随访观察截骨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患侧股骨颈干角及下肢长度,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截骨处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20.5°±5.5°,肢体短缩(1.8±0.6)cm;Harris髋关节评分(87.5±6.5)分,优7例、良2例、可2例。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转子下楔形截骨结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有效纠正股骨转子间骨折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后髋内翻畸形,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
    • 彭硕; 周铁军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症的普遍出现造成脆性骨折明显增加.而股骨转子间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移行部,是老年人骨量丢失最严重的部位之一,临床上依据股骨距和(或)后内侧壁有无骨折和移位将该部位骨折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Evans-Jensen分型中Ⅳ ~Ⅴ型和R型、AO分型中A2.2-A3.3因有后内侧壁骨折,均被列入不稳定型骨折的范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复位困难、复位后位置难以维持,术后易出现内固定失效,导致髋内翻、畸形愈合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故对于股骨后内侧壁这一支撑结构的整复及固定显得尤为重要.
    • 吴凤琴; 陶娟; 章大伟; 余水芳; 张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危险因素.方法 2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发生髋内翻,分为髋内翻组(观察组)和无髋内翻组(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骨折分型、内固定方式、小转子是否复位及术后负重时间,对观察组及对照组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256例患者术后34例发生髋内翻(观察组),未发生髋内翻222例(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骨密度、骨折分型、小转子是否复位及术后负重时间均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内翻的危险因素(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密度、骨折分型及负重时间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髋内翻,年龄、BMI、骨折分型及术后负重时间是影响髋内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燕华; 杨雪; 刘怡; 金薇
    • 摘要: 目的 总结采用儿童髋钢板外翻截骨对儿童髋内翻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小儿骨科采用儿童髋钢板行外翻截骨治疗20例髋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1±7.82)岁.术后1年对20例髋内翻患儿的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儿童髋钢板行外翻截骨治疗的20例髋内翻患儿,术后颈干角均纠正至130°~135°,畸形矫正满意.通过早期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下肢及髋关节活动恢复良好.术后1年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1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5%.无关节僵硬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儿童髋钢板采用钉板锁定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骨折端固定的稳定性,其内支架的固定方式能更好地保护骨折端的血供,缩短愈合时间.由于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患儿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获得正常的髋关节功能.
    • 李坤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髋内翻的防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7例进行观察分析.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术后进行CPM机功能锻炼.观察12个月后所有患者Harris髋关节得分情况.结果 47例患者中,总计评分为优良41例(87.2%).结论 早期有计划练习,中晚期按部就班训练,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并发髋关节内翻概率,逐步改善其机体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