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畸胎瘤
骶尾部畸胎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514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现代医院、中国社区医师、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西部暨全军妇科内镜新技术论坛、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等;骶尾部畸胎瘤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珊、沈淳、宁亮等。
骶尾部畸胎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514篇
占比:99.32%
总计:14613篇
骶尾部畸胎瘤
-研究学者
- 郑珊
- 沈淳
- 宁亮
- 李梅
- 董岿然
- Ade-Ajayi N.
- Ahmeto ■lu A.
- Cohen M.S.
- Cohen S.M.
- Feng ZHAO
- Hochner-Celnikier D.
- Hyett J.
- Imamo■lu M.
- Jian-jiang LIN
- Jing-peng LIU
- Kanai M.
- M. Davenport
- Makin E.C.
- Rychik J.
- Sarihan H.
- Sciaky-Tamir Y.
- Tanaka K.
- Wei-qin JIANG
- Wei-xiang ZHONG
- Xiang-ming XU
- Xiao-fei CHENG
- Xiao-kai YU
- Yamazaki Y.
- Yosizawa J.
- 丁兆政
- 丁志明
- 万红芳
- 严凤英
- 严萍
- 于天泉
- 于新凯
- 于洋
- 付志军
- 代鹏
- 任芸芸
- 伍业冬
- 何喜定
- 何天凤
- 何小兵
- 何小平
- 何志明
- 何莉莉
- 俞泽阳
- 傅士龙
- 全婉淅
-
-
李音;
王军梅
-
-
摘要:
目的:探讨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产前超声诊断和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诊断为骶尾部畸胎瘤并得到产后证实的42例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胎儿产前超声表现:胎儿骶尾部肿瘤大小为0.9 cm×0.7 cm×0.8 cm~13.6 cm×12.6 cm×9.8 cm,其中囊性型11例、混合型(囊性为主)16例、混合型(实性为主)9例、实性型6例;肿瘤均界清,24例肿瘤内可及强光斑或强回声团,12例肿瘤实性部分回声杂乱,含囊性成分者可见分隔,内液清或稠;肿瘤无血供22例,少血供15例,多血供5例;超声诊断Ⅰ型17例、Ⅱ型13例、Ⅲ型8例、Ⅳ型4例。随访妊娠结局显示,引产3例,难免流产1例,剖宫产33例,阴道分娩5例;1例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死亡,余新生儿均于2月内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2例恶性畸胎瘤,余均为良性畸胎瘤,随访期间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产前超声可显示胎儿骶尾部畸胎瘤的生长部位、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情况并可观察肿瘤变化等,及时正确诊断并发现胎儿不良预后因素,对胎儿预后、孕期及围生期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
-
朱海涛;
沈淳
-
-
摘要:
骶尾部畸胎瘤(SCT)是胎儿时期常见肿瘤之一.近年,SCT产前诊断率显著提高,如何正确规范地进行产前咨询,把握胎儿外科干预指征与方法,加强围生期随访评估、生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长期随访等,将对SCT患儿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笔者拟参考国内外胎儿SCT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并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胎儿SCT产前诊治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胎儿SCT规范的产前诊治策略制定与推广提供参考.
-
-
盛敏;
杨立利;
李雪;
代鹏;
杜颖
-
-
摘要:
本文总结了我科室安宁疗护小组通过运用安宁疗护相关护理措施及方法对1例骶尾部畸胎瘤术后复发患儿实施安宁疗护,由小组成员对患儿及家庭进行充分评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照护计划,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症状的控制(减轻疼痛、处理发热、排便困难的护理、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营养摄入不足及腔护理);从心理上尊重患儿及家属的意愿,协助患儿实现可以实现的愿望、了解父母的心结;给予适当的灵性照护;指导家属参与患儿终末期照护,协助终末期患儿积极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为患儿及家庭提供支持,并帮助家属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
-
-
陈锦文;
凌文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S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行超声检查且病理证实的SCT患儿27例,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超声特点。结果:26例(96%)患儿年龄小于1岁,27例SCT中成熟性畸胎瘤2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2例。25例成熟性畸胎瘤囊性为主16例(64%),囊实混合性7例(28%),实性为主2例(8%);Altman分型Ⅰ型19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术前超声提示SCT 20例,5例未做定性诊断。2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均为囊实混合性(100%);Altman分型均为Ⅰ型,术前超声均提示SCT。27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76个月,除2例成熟性畸胎瘤术后原位恶性复发卵黄囊瘤,余患儿未见异常。结论:SCT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超声能对大部分SCT做出初步诊断及分类。
-
-
-
何天凤
-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于新生儿的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于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以及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儿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患儿在该基础上运用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5.71%,对照组22.86%,且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患儿通过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率.
-
-
-
-
刘登辉;
肖雅玲;
李勇;
黎明;
黄召
-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7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时年龄、性别、临床分型、肿瘤大小、肿瘤性状、血清AFP值、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发现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危险因素为:病理类型(OR=17.902,95%CI:7.652~24.362)、诊断年龄(OR=8.601,95%CI:4.321~13.350)、临床分型(OR=7.161,95%CI:3.215~11.856)、肿瘤性状(OR=5.493,95%CI:1.420~9.325).结论 诊断年龄、临床分型、肿瘤性状及病理类型是影响小儿骶尾部畸胎瘤预后的影响因素.
-
-
纪宇;
黄玲;
崔勇;
王若义;
张淑惠
-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对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95例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患儿的MR图像,分别评价其脊髓、腰骶椎的发育状况以及任何存在的椎管及骶尾部占位性病变;同时观察泌尿系统及肛直肠的发育状况。结果 95例患儿中,脊髓发育异常86例,其中脊髓栓系79例,脊髓发育不全7例;另外9例为骶尾部畸胎瘤。有29例患儿伴随腰骶椎发育不全,末端分别终止于骶1-尾1的不同水平。在神经源性功能障碍方面,13例患儿表现为单纯排尿功能障碍,18例单纯排便功能障碍,64例二者兼有,其中23例合并下肢功能障碍。脊髓发育异常及畸胎瘤造成的神经损害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显著地相关性,而腰骶椎发育不全与脊髓发育异常及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脊髓发育异常及骶尾部畸胎瘤可能是造成儿童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MR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龚小会;
李笑天;
任芸芸;
沈淳;
郑珊
-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建立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从胎儿到新生儿诊断、监测和处理胎儿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SCT),以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自2007年1月开始,本院对SCT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由产科、胎儿超声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决定诊断和处理.孕妇在产前诊断SCT后,孕期密切监测胎儿生长、肿瘤增长、胎儿心衰或水肿等并发症、羊水量、以及孕妇情况等;根据孕妇、胎儿和肿瘤的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时间和方式;出生后由新生儿科和小儿外科决定手术的时机和方式,以及术后随访.结果:4年期间,共有4例SCT患儿完成了多学科联合诊治。4例中1例于33周余发生胎儿心衰,急诊剖宫产;剖宫产术中发生骸尾部肿块破裂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窒息,出生后当天行急诊肿块切除术;术后8月恶性复发,予再次手术和化疗,现生存良好。另3例孕期无明显特殊,足月剖宫产终止妊娠,在出生后7周内行肿瘤切除术,随访至今无明显并发症,现生存良好。结论:SCT产前监测至关重要,小儿外科在妊娠期提前介入,全面细致的产前监测和处理可以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
-
-
-
-
-
-
-
-
-
-
-
-
- 李献兵
- 公开公告日期:2017-02-15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纵隔恶性畸胎瘤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所述试纸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1)制备胶体金‑AFP和胶体金‑LDH抗体复合物;(2)制备双抗体夹心试纸:a,制备结合垫:以玻璃纤维膜为材料,将其剪切成备选的规格,备用;b,制备样品吸收垫:将样品吸收垫用PBS缓冲液浸泡12h,烘干备用;c,硝酸纤维膜的制备: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滑膜仪依次在不同位置划出检测线1、检测线2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1包被有胶体金‑AFP抗体复合物,所述检测线2包被有胶体金‑LDH抗体复合物,所述质控线包被有羊抗兔单克隆抗体,备用;d,试纸的组装:将样品吸收垫、结合垫、硝酸纤维膜、吸水垫依次粘贴在PVC底板上,40°C下干燥处理40min后切成2cm宽的试纸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