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器
骨外固定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314481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泰山卫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等;骨外固定器的相关文献由450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和桃、刘利民、夏洪菁等。
骨外固定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14481篇
占比:99.99%
总计:3314652篇
骨外固定器
-研究学者
- 夏和桃
- 刘利民
- 夏洪菁
- 彭爱民
- 李刚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湘生
- 秦泗河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唐佩福
- 张力
- 罗先军
- 唐海
- 孙昊
- 王兆年
- 王明泉
- 李剑
- 林鼎胜
- 樊瑜波
- 胡湘宇
- 苏鹏
- 黎志宏
- 乔锋
- 余海波
- 刘效仿
- 常尚毅
- 廖永华
- 张永红
- 徐志强
- 朱吉武
- 李建军
- 杨春雷
- 杨海韵
- 王纪亮
- 董谢平
- 钟广玲
- 陈志维
- 陈校明
- 陈逊文
- 靖冬梅
- 于佩欣
- 付宝驰
- 余国荣
- 傅军华
- 具翠芳
- 冯玉香
- 刘丹
- 刘书清
- 刘旭琴
- 刘朝阳
-
-
-
刘影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对应用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应用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用时方面,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率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差异,以P<0.05,证明其在统计学中存在价值.结论:在对骨外固定器治疗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价值,值得普及.
-
-
吴洋;
郭庆丰
-
-
摘要:
目的:评价骨外固定器在应用于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81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1例,术后接受骨外固定器外固定,对照组40例,术中复位后进行内固定.选取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7.50%比较的差异不明显(χ2=0.240;P>0.05),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早(t=6.582;P0.05),术后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t=5.278;P<0.05).结论:骨外固定器在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性较高,固定效果可靠,能够加速患者骨折端愈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
-
-
-
马美靓
-
-
摘要:
目的:探究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并对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10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并对他们的治疗以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并配合科学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为(6.21±1.36)个月,其中有106例患者骨性愈合,仅有2例患者骨性未愈合,骨性愈合的患者中有9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8例效果中等,2例治疗效果较差.结论:骨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明显,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够有较高的骨性愈合效果,并且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
黄坚汉;
蒙诗景;
夏丽伟;
黄菲菲;
蒋慧韬;
韦广源
-
-
摘要: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35例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患者.将Ilizarov架安装至患足,以转动螺母的方式逐渐缩短足踝前方螺纹杆、延长后方螺纹杆,术后第1周每天共拧转螺母2~4圈(分4次进行),1周后每天共拧转螺母1~2圈(分4次进行),直至患足恢复至中立位并维持至少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继续以支具固定3个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个月.患者佩戴Ilizarov架14~21周.31例达到患足中立位全负重;1例于14周足背伸达到15°时因剧烈疼痛停止矫形;3例因胫前后肌群广泛缺损挛缩,患足到达中立位后6周,继续行踝关节融合术,3个月后拆除外固定架.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2例患者各出现1处针道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Ilizarov技术是治疗成人僵硬马蹄内翻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
柯卉妍
-
-
摘要:
目的 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骨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平均带架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带架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接受骨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系统性护理干预,能让患者的带架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
于俊波;
方晓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器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 在72例患者中,骨折愈合率为90.28%;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7.24±1.06)d,平均外固定器拆除时间为(91.13±4.82)d,大部分患者骨折能够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且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胫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可使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
-
廖永华;
巩四海;
王新民;
常尚毅;
康汇;
乔锋
-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及小夹板治疗胫腓骨骨折骨折的临床效果.rn 方法:选取300例胫腓骨骨折经外固定器及小夹板治疗的病例,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是否感染.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拔针.rn 结果:300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6周-6月,平均8-12周,其中针孔感染7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rn 结论:外固定器及小夹板有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
-
-
-
-
侯春林;
官士兵
- 《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前期研究表明,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各项检测结果均达到医用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测试要求;生物力学测试表明该材料能够完全胜任作为骨折固定材料力学强度要求,并且还具有重量轻、弹性模量接近人体皮质骨、抗蠕变性强、耐疲劳性好、耐腐蚀、X线通透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所以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可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在骨修复器械的制作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课题旨在采用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部分替代金属研制骨外固定器,并最终形成一个产品。
-
-
-
-
-
-
宫玉锁;
李盛华
- 《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最复杂的一种,治疗十分棘手.已越来越受到骨科界的重视.剖析了两种以上创伤较小的简单固定结合使用,取长补短,更易于达到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最终获得满意疗效.本手术方法减少了医源性损伤,降低了手术费用,简便灵活,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