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25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59758篇;相关期刊1045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党史文苑(学术版)、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文献由2857位作者贡献,包括黎欢、高乃云、吴远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1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758 占比:99.46%

总计:562783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文趋势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研究学者

  • 黎欢
  • 高乃云
  • 吴远
  • 杨云
  • 王宇
  • 张治银
  • 李广艳
  • 王良青
  • 刘婷婷
  • 史成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洋
    • 摘要: 新时代必然有新气象,对于各种事业发展也必然有新要求。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新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中心、服务大众的根本立场,建设高质量的理论人才队伍,创新传播方式,改进宣传方法。
    • 马丽萍
    • 摘要: 网络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对引领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过程、传播环境、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模式等方面面临现实困境,严重影响了传播的穿透力和实效性。为了化解困境,须努力探索出路:抓好舆论引导、壮大主流思想;提高治网水平、净化网络环境;深化媒体融合、优化传播格局;树立受众思维、增强传播效果。
    • 徐颖怡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才能实现其生命力。大众文艺是一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路径是必须坚持大众文艺的人民立场,注重采用针对性的文艺策略,着力提升参与主体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有效助力等。
    • 李静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引领实践,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大数据技术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创新产物,并逐渐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传播路径多样化、传播方向精准化、传播效果可量化等创新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超载数据干扰下的传播安全隐患、技术赋权下的传播质量异化、低门槛准入原则下的传播内容劣质化等现实困境。由此,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数据库、优化大数据监管生态环境、做好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工作等方面着手消解困境,使大数据技术真正成为驱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引擎。
    • 金雨青; 洪书源
    • 摘要: 艾思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表达中,凝结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话语思维方式。在新时代,要继续借鉴运用这种话语思维模式,避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向庸俗化和教条化。面向大众,面向时代,面向中国的实际,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在“三化”体系中协同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实现多元路径传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
    • 王洪川; 孟文科
    • 摘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和开展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人民日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2010年以来,学界围绕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特点、局限性、启示等进行了多角度探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全面概括考析这些文献,有助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使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规律,为推进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历史经验和价值遵循。
    • 张亚男; 刘欢
    • 摘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重大飞跃的时期。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吴亮平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解放》周刊上发表大量文章,积极撰文宣传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措施,向全国人民介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驳斥非马克思主义,揭露反动派的阴谋,在论战中捍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及革命前景,助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吴亮平用数百万严谨坚实的文字,表现出当时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实绩,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大众化有所臂助。
    • 周静
    • 摘要: 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还存在教育目的确立以及针对性尚未明确、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缺乏紧密联系、教育形式的拓展与创新还亟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学校方面要明确二者存在的内在关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仰,为落实民族复兴及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推动力量。
    • 王瑞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从技术实践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手段。进入新时代,在继承吸收先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以新传媒手段使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如打造“品牌化”“现象级”传播作品;树立典型形象,宣传榜样人物;注重传媒作品语言的通俗化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义,打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场人民争夺战,传媒必然在场。
    • 朱佳兴
    • 摘要: 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承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互促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走进生活、走进网络、走向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