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络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32511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一届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201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等;网络意识形态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瑜、李斌、燕道成等。

网络意识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8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2511 占比:99.85%

总计:333012篇

网络意识形态—发文趋势图

网络意识形态

-研究学者

  • 张瑜
  • 李斌
  • 燕道成
  • 王斌
  • 吴满意
  • 宋晓琴
  • 张晶
  • 徐喜春
  • 李莲
  • 潘瑾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靖
    • 摘要: 网络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其因网络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并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将网络意识与媒体舆论直接等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意识形态其实质就是网络新型社会的意识形态,可以被看作是现实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当中的具体呈现.
    • 陈力钧; 李天丽
    • 摘要: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网络空间这一虚拟场域成为思想观念交错交融、意识形态交织交锋的主战场。在新时代新技术的推动下,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交织愈发频繁,话语交锋愈发激烈,话语生态愈发复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把握。内容、渠道、流量以其各自不同的作用在互联网发展的各阶段被人们认可和重视,“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特征也由此得名。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传播环境,当代意识形态工作需要进一步理解内容、渠道与流量的关键问题及相互关系,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权威性与影响力提供内在支撑与建设方向。
    • 孙芮; 左洋旭
    • 摘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网络时代下,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青少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遭受冲击带来的价值观扭曲、网络空间破坏造成的言论失范、畸形消费观影响下的盲目消费、深陷“信息茧房”导致的粉丝群体极化行为。为破解顽固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成长道路的消极影响需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整治乱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榜样对青少年的引导、提升自我修养筑牢思想防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作用。
    • 王蓉; 翟婷婷
    • 摘要: 随着人类进入后疫情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重大的考验。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实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需要在理论教育、传播形式、人民主体性、技术投入和加强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 杨露露; 张立红; 吴春颖
    • 摘要: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大数据环境也给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主体、信息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风险,利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对主体、信息、环境层层解构,搭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三级指标框架,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ABC分类法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量化、评级,发现风险等级较高的指标为网民价值取向、信息内容、网民信息素养和情感稳定性。综合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可知,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重点应集中在意识形态主体的认知、情感以及意识形态信息的内容方面。根据大数据环境所具备的特征,提出事前预控、情感引路、信息降维三个风险化解手段,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王金
    • 摘要: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且会因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而陷入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国家网络的健康发展,并对网民的思想起着负面的影响。针对该种情况,需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以此来提升治理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稳定发展。文章就大数据下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挑战、途径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 朱耿
    • 摘要: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诉求越来越紧迫。利用调研分析、系统分析和制度分析等方法,阐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生态化类别构成,剖析新时代地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生态安全系统在自然性生态、社会性生态、技术性生态和人文性生态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破解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 李婷
    • 摘要: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场域,其工作的开展对社会的稳定、国家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还存在思想认知不到位、机制建设不健全、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增强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领导权和主动性、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用语等举措,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发挥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强大凝聚力,为大学生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大环境。
    • 谭壮
    •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催生了人类社会发展格局与全球交往格局的深度变革,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与“最前沿”。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日益关涉我国主权、安全与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应对网络空间舆论生态重大变化的必然选择。资本逐利运行逻辑的衍伸、网络舆论场的主体多元化、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先发优势与官方话语管控的迟滞等现实因素,使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严峻的解构风险。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从领导力量、治理格局、核心技术、人才队伍、法治建设与国际合作等维度出发,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推动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 郭明飞; 许科龙波
    • 摘要: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软实力治理的重要内容。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其唯一且不可篡改性、溯源性、去中心化等特征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多元主体性、精准性、整体性、即时性相契合,具有赋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价值。由于区块链技术自身发展尚未完善,在赋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方面,仍存在未形成统一标准、核心技术及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与技术发展关系失衡等诸多困境。着力培育锁链式治理共识、强化区块链核心技术、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打造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区块链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过程中,使其更具科学性、长效性,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优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巩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