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7219篇;相关期刊603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城市国际化论坛、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16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翼、张筱荣、朱继东等。

意识形态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0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7219 占比:99.73%

总计:398311篇

意识形态安全—发文趋势图

意识形态安全

-研究学者

  • 王翼
  • 张筱荣
  • 朱继东
  • 王岩
  • 王永贵
  • 张云莲
  • 李辽宁
  • 郑洁
  • 刘永志
  • 夏自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东昌
    • 摘要: 我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在高校中加强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教育,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才能在当代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沧州是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培育人才方面具有重大责任,所以应该加强沧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沧州高校应当着眼于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建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合作机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机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
    • 于浩然
    • 摘要: 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新形式的社交媒体产生以后,加速社会信息向社会各方面呈现放射式的渗透,这会推动以海量信息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国家和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着重研究大数据时代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 郭磊
    • 摘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安全稳定和积极发展的态势,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发挥着积极的效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干扰和考验、网络和平演变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威胁和挑战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内生问题的阻隔和影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网络技术创新和舆论监管和深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增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刘英杰; 王炜
    • 摘要: 意识形态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良莠不齐的所谓的“新”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继承者,是主流政治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领,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创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 杨露露; 张立红; 吴春颖
    • 摘要: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大数据环境也给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主体、信息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风险,利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对主体、信息、环境层层解构,搭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三级指标框架,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ABC分类法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量化、评级,发现风险等级较高的指标为网民价值取向、信息内容、网民信息素养和情感稳定性。综合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可知,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重点应集中在意识形态主体的认知、情感以及意识形态信息的内容方面。根据大数据环境所具备的特征,提出事前预控、情感引路、信息降维三个风险化解手段,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缪锦春; 易华勇
    • 摘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舆论治理的终极目标,网络舆论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以革命性技术为表征的5G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的网络舆论治理格局,网络舆论治理面临全新挑战。革命性技术强势介入下的网络舆论面临着信息传播治理、内容治理与监督管理等诸多治理挑战,由此带来了意识形态安全隐患。基于此,5G时代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应从回归技术理想思维、推动公共向善技术治理体系建设,解构技术与资本共谋逻辑、加快向善资本体系重塑与构建“意识形态传播学”三个维度全面提升网络舆论治理能力,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 孙发锋
    • 摘要: 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将意识形态领域作为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切入点,妄图削弱和割断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它们来自境外却能够作"乱"于境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多发、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难"、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性及其"全球良知"的"正义"形象等。
    • 王景云; 齐枭博
    • 摘要: 当今社会,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交往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全球间经济、政治、文化关联也不断增强,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国家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如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加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凸显、社会突发事件蔓延演变加剧等突出挑战。究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斗争本质上是制度之争这样的根本性原因,也有网络信息技术存在落差、意识形态工作有待强化等现实因素。因此,新形势下要不断优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构筑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全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王永贵; 徐凯翔
    • 摘要: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全局,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界研究聚焦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风险挑战与治理路径等议题,为该命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体来看,既有研究具有跨学科与多层次相贯通、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问题性与对策性相联结、兼顾国际国内两个视野等特点。展望未来,学界应不断完善与创新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深度与研究方法,为新时代铸牢意识形态防线提供理论依据与学理支撑。
    • 王丽斌
    • 摘要: 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有着极端重要性,“四史”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对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把握“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深刻认识“四史”教育所蕴含的历史伟力,有效发挥“四史”教育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作用,是做好“四史”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