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诗
题壁诗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人民检察、北方论丛、满族研究等;
题壁诗的相关文献由1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洪生、瞿明刚、刘俏到等。
题壁诗
-研究学者
- 刘洪生
- 瞿明刚
- 刘俏到
- 吴凯
- 崔红
- 易芸
- 樊志斌
- 王健武
- 王兆鹏
- 胡德平
- 陈维贤
- 一力
- 一彤
- 严冰
- 严宽
- 于东新
- 人木
- 付自强
- 任碧滢
- 何家杰
- 何本方
- 傅憎享
- 凌鹏举
- 刘倩倩
- 刘继才
- 司小同
- 合山究
- 向东
- 吴钩
- 奉荣梅
- 姚帆
- 安立志
- 寄沫
- 封强军
- 封志良
- 尹祖健
- 康奥博
- 张伟
- 张宗子
- 张明明
- 彭圣芳
- 徐妍
- 心喜
- 忆云
- 明生
- 曹之
- 曹羽
- 朱伯厚
- 朱则杰
- 朱永奎
-
-
于东新;
康奥博
-
-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体形式之一,题壁诗是诗人写在墙壁上的诗.它发端于六朝,至唐宋达到繁荣高峰,元明清既是题壁诗的衰落期,也是它的转型期.唐宋时期题壁诗作者几乎涵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在体制上它既有古体诗,又有近体诗,还有词的形式,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多样.随着造纸术的进步、印刷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诗人不再单纯依托诗墙以抒情达意,故元明清时期的题壁诗走向衰微,但与此同时,题壁诗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即出现了题壁词曲.题壁诗发展演变的进程,几乎可看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生动的缩影.
-
-
李学朴
-
-
摘要:
题壁诗历史悠久,产生于两汉,盛于唐宋。壁,是指"空间载体",不仅仅指墙壁,还包括山崖、寺壁、驿亭、廊柱、官厅、邸舍、窗扉、城楼、关门、囚室、桥头、碑阴、屏风、枕头、灯笼、手帕、衣衫、树叶甚至竹木。东汉南阳人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曹操非常重视和喜欢他。《晋书》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文,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
-
-
曹羽
-
-
摘要:
題壁是唐宋時期詩歌的重要傳播方式,長安城則給文人的活動交遊和題壁詩的創作提供了背景空間。唐長安城題壁詩遍及各坊的寺廟、家宅、衙署、驛站、酒樓等地點。參與創作的詩人上至皇帝公卿,下至落第舉子、無名小吏,主要集中於官員階層。其内容記載了詩人不同的人生際遇,包括干謁應制、親友聯絡、遊賞山水等活動,抒發着作者的情愛相思、喜怒哀樂等諸多情感。是爲唐長安城社會生活的生動史料。
-
-
-
-
摘要:
题壁诗顾名思义就是诗人写在墙壁上的诗,这些诗都是诗人有感而发的,有的寄托了诗人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了诗人的高洁情操,有的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题壁诗开始于两汉,又在宋朝发展起来。本期“国学状元郎”大家就随小阅欣赏一下这些构恩巧妙的题壁诗。
-
-
杨宗红
-
-
摘要:
明清白话小说中大量的题壁诗是小说人物流动到某一地时因所见、所感、所想而题于"壁"之诗,是小说人物地域流动的特殊标识.因不同原因而题于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壁的诗,或"因地题诗",侧重该空间眼前自然、人文景观、历史人物及事件;或"因事题诗",侧重题诗者自身的遭际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因载体的特殊性及空间的公共性,"壁"诗进入阅读者的视野,其召唤与陈述功能得到认同和回应,从而引起小说人物的进一步行动.从文学地理学角度探究小说中的题壁情节可以进一步促进小说与诗歌关系的研究.
-
-
蔡副全
-
-
摘要:
万象洞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白龙江南岸山腰,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洞内保留了唐宋至明清以来的题壁诗近二十首,其中包括唐代《刘暄题诗》、北宋《卢江子题诗》《高宝臣题诗》、明代胡濙《奉访张三丰题万象洞》、胡明善《游万象洞》等.这些题壁诗皆为即兴之作,书写生动、布局巧妙,诗书合壁、意味隽永,是我国古代题壁诗珍贵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和史料价值.
-
-
彭圣芳
-
-
摘要:
科举制在唐代的正式确立推动了进士科成为选拔人才最主要的途径,也逐渐凸显了进士科举中以律诗和律赋为内容的文学的价值.文学的美感和价值在唐代社会备受崇拜,其观念和内容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包括空间和器物的装饰设计之中.唐代出现和流行的厅壁记、题壁诗、文字瓷和其他器物上的诗文装饰,都是文学崇拜的物质明证.唐代社会的文学崇拜及其对装饰设计的渗透促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性装饰设计传统的形成.
-
-
-
林耀琳
-
-
摘要:
石达开白龙洞题壁诗是一块保存完好的石刻诗文,也是研究石达开移师庆远时期的重要材料.题壁诗不只是表达了石达开登高赋诗和阐述毁佛崇天帝等内容,还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石达开负气离开天京移师庆远后,对太平天国的官制礼文多所更改,并走上了改弦更张、另立旗帜和分裂主义的道路,它是石达开走上分裂主义道路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