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音韵特点

音韵特点

音韵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06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等;音韵特点的相关文献由12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沈青、孙叶林、孙珍等。

音韵特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23.9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74%

专利文献>

论文:406 占比:75.32%

总计:539篇

音韵特点—发文趋势图

音韵特点

-研究学者

  • 郭沈青
  • 孙叶林
  • 孙珍
  • 孙红举
  • 张睫
  • 邹忆楠
  • 马燕娜
  • 孙宜志
  • 宋艳旭
  • 康国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粟梦琪; 彭建国
    •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属土话与官话双方言区。本文描写了临桂镇凤凰村土话的声韵调系统及音韵特点。凤凰土话有20个声母,32个韵母,7个声调。语音的主要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大多念不送气清音;中古知组部分三等字读舌尖中音[t];四呼不全,无撮口呼韵母;入声韵尾消失,入声韵全部舒化;假摄开口二等字大多读[o];流摄开口一等字大多读[a];咸、山摄开口一等阳声韵非见系字主要读[o],见系字读如山摄合口一等[■];古平、上、去声基本按声母的清浊各分阴阳,保留入声调。文章最后列出了凤凰土话的同音字汇。
    • 曹嫄; 徐朝东
    • 摘要: 《同声韵学便览》是一部清末合肥方言韵书,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其中包含声母22个,韵母43个,声调5个.语音特点上,该韵书与现代合肥方言多数一致,但庄组蟹摄、遇摄、梗摄、通摄、咸山摄归入精组,庄组假摄、效摄、宕摄、江摄归入知三、章组,遇摄一等和三等端、庄组与流摄端、庄组有合有分,果摄三等戈韵字"茄"归入假摄,"靴"仍为果摄,全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仍读上声,与现代合肥方言存在差异.
    • 贡贵训; 杨学晶
    • 摘要: 成书于清康熙17年的《增补幼学须知杂字大全》是一本民间日用杂字书,采用直音法注音.从直音反映的情况看,声韵调系统具有很强的方言色彩.通过与现代闽方言比较,发现大部分音韵特点与现代莆仙方言一致,部分差异反映了三百年来方言语音的变化.该书记录的应该是闽语莆仙方言.
    • 李曼; 赵爱武
    • 摘要: 《籁典》是清人章启勋所作,收录了自先秦到清代的象声词,虽文意极简,但仍可称其为象声词辞书的先声.其书主要依据语义特征分为天籁、地籁、人籁、物籁四类,其中人籁和物籁收录的象声词占比较高.从音节结构来看,《籁典》中收录的象声词主要以双音节词语为主,其次是单音节词语.其中的单音节词语表现出较为系统的形义规则和音韵特点.
    • 李曼; 赵爱武
    • 摘要: 《籁典》是清人章启勋所作,收录了自先秦到清代的象声词,虽文意极简,但仍可称其为象声词辞书的先声。其书主要依据语义特征分为天籁、地籁、人籁、物籁四类,其中人籁和物籁收录的象声词占比较高。从音节结构来看,《籁典》中收录的象声词主要以双音节词语为主,其次是单音节词语。其中的单音节词语表现出较为系统的形义规则和音韵特点
    • 方方
    •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记录了陕西省城固县二里镇方言的音系,并对二里镇的音韵特点进行了归纳.
  • 7. 甘肃宁县方言音韵特点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范丽荣
    • 摘要: 宁县方言既有中原官话关中片的特征又有中原官话秦陇片的特征,处在两个方言片的过渡带上.从音韵特点来看:宁县方言古知系合口字读作舌叶音声母;舌面高元音[u]在泥来母后裂化为[(a)u]韵母,元音尾韵[ai][ou]单音化为[ε][(c)],鼻韵尾[an][ian][uan][yan]弱化为鼻化元音[(a)][i(a)][u(a)][y(a)];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 陈乾英
    • 摘要: 采茶戏是从茶文化这一主体文化派生的文化现象,是茶乡茶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融歌舞、戏曲、曲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于一体,与茶的区域分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是劳动生活的生动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真实表达.它印证了茶文化的久远历史,见证了茶乡茶文化深厚的底蕴,也是茶文化的鲜活载体.针对采茶戏市场不断"萎缩"、受众老龄化严重等现状,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宣传采茶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在茶文化旅游区及茶叶展销会上结合茶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并采取"老带新"模式,为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在保留原有茶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吸收与之相符合的潮流元素,探究采茶戏的共性联系和当代价值,以促进采茶戏的发展,也为研究台州民间文化提供一定的历史佐证.
    • 杨璧菀; 李林欣
    • 摘要: 贺州市南乡苗族人讲的苗话属于一种汉语方言,与勾漏片粤语平南、蒙山一带的方言有密切关系,虽受到贺州八步本地话很大影响,但仍与本地话有一些明显的差异.文章介绍了苗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总结了苗话的音韵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