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后病

产后病

产后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8487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广州2014年中医药学术年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产后病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司雨、姚慧、郭锦晨等。

产后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3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8487 占比:99.47%

总计:58797篇

产后病—发文趋势图

产后病

-研究学者

  • 司雨
  • 姚慧
  • 郭锦晨
  • 刘玉芳
  • 印明哲
  • 张佩文
  • 谭辉
  • 何任
  • 刘丹
  • 刘卓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清珍
    • 摘要: 《傅青主女科》是清代著名医家傅山著述的一部妇产科学专著。书中病种众多,辨证详细、遣方用药平易精到,并创制和收录了多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方剂。其中由傅山先生收录的名方—生化汤,随证加减化裁治疗多种产后病,对后世妇女产后病的辨证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陈聪; 卢岩; 王健; 吴豪
    • 摘要: 热敏灸在妇科临床中的适应病症广泛,多用于治疗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证型以寒、湿、瘀和虚证为主,腧穴热敏化通过“辨敏施灸、个体化消敏灸量”的治疗原则以达到“小刺激、大反应”的效果,且均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就妇科疾病热敏腧穴的分布规律来看,小腹部、腰骶部、下肢部等是热敏化腧穴的高发区,多出现于相关病变脏器的体表投影区(子宫及附件、膀胱等脏器)及相关经络,其中,关元、中极、腰阳关、次髎、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等穴区的出现频率较高,且95%的热敏腧穴都会发生循经感传,主要集中于任脉、督脉、脾经、肾经、膀胱经。目前,本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文献质量总体偏低,缺乏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和标准;(2)多数临床观察实验没有对热敏现象及其客观指标进行描述;(3)部分文献的治疗选穴为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选穴,并没有完全按照热敏灸的探查标准进行选穴,对于非腧穴的热敏化现象缺乏记录和统计;(4)热敏灸感、灸量的探查和判定依靠医者观察及患者自我感知,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指标的判断标准;(5)热敏灸在妇科病的应用多以病程缓慢的病症为主,对急性病、急性疼痛的研究相对较少;(6)热敏灸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居多,对于热敏灸的效应靶点、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的探索相对不足。今后,应扩大病种研究范围,进行系统化、客观化、规范化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热敏灸在治疗妇科疾病的潜在价值,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 姚巧娜; 章美玲; 祝盼盼; 王伶改; 刘英锋
    •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清代医家王孟英医籍中关于产后病的医案,剖析其治疗特色。王孟英治疗产后病见解独到、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泥常法,精准辨证;二是不拘一法,外薰、外洗、外敷、内服等多法合用;三是不守一方,辨证易方。通过归纳、总结其诊治产后病的经验,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产后病提供参考和指导。
    • 田雨青; 任宏丽; 肖震炜; 梁尚华; 段逸山
    • 摘要: 近代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中医界有识之士为谋求中医的生存和发展,创办期刊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期刊所刊载的大量珍贵医学文献成为研究近代中医学术史和近代医学史的重要资料。民国医家在中医妇科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段逸山主编的《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索引》为线索,全面收集整理近代医家论治产后病文献91篇,探讨其学术特色为反对纯用温补、中西医理并重,同时认为产后用药宜施治变通,对常用妇科方药进行探讨纠偏,这些贡献为现代中医妇科临床治疗产后病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 李若华; 黄姜恺; 苏京蕾; 钟洁
    • 摘要: 瑶浴是瑶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治疗产妇产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瑶浴治疗产后病的相关文献,对瑶浴治疗产后病包括:产后身痛、产后子宫脱垂、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促进恶露排出、产后康复及产后驻颜等方面进行整理概述,为瑶浴应用于产后病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俞叶娜; 徐新宇; 蒋婉; 王允琴
    • 摘要: [目的]探究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辨治妇人产后病的经验特色,为临床辨治产后诸疾提供一定思路。[方法]以《医学心悟·卷五》中记载的14类产后病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血证论》《傅青主女科》《经效产宝》等相关著作中对于产后病的认识,以及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的相关论述,对程氏辨治妇人产后病的经验特色进行分析。[结果]程氏认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是妇人产后的体质根本,外邪易感、瘀血停滞是产后诸疾形成的关键,在产后病的治疗上具有“健运脾胃补气血,善用四君四物”“活血化瘀止诸痛,善用失笑归芎”“产后诸疾辨证看,化裁用药精当”以及“产后将护有数法,性情饮食皆顾”的特色,不仅重视气血亏虚、瘀血停滞、外邪侵袭,亦重视脏腑功能的失衡和调节,使得产后病的辨治体系更加全面、系统。[结论]程氏辨治产后病具有独到经验,理法明确,方药精当。深入研究程氏治疗产后病特点,对临床指导产后疾病的治疗均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 张惠敏; 黄煦格; 罗颂平
    • 摘要: 从辨治思路、用药特色等方面对岐黄学者罗颂平教授临证辨治妇人产后缺乳、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身痛等案例进行分析。罗教授强调产后疾病具有气血津液亏虚、元气受损、瘀血内阻等病因病机特点,治疗上应固护气血津液、补益肾气肾精,活血化瘀等攻伐之法宜中病即止。同时根据患者病证,或兼清热凉血、疏肝柔肝、健脾和中、祛风散寒除湿等。
    • 李白玉; 闫颖
    • 摘要: 天津哈氏妇科流派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流派之一,哈孝廉教授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其治疗产后缺乳总结前人经验,发展创新,辨证灵活,疗效颇佳。产后缺乳是指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哈教授认为乳汁资于血化于气,其源在脾,其根在肾,其行在肝。治疗产后缺乳时,强调首辨虚实,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重气重血,多从脾胃肝肾调理。文章总结了哈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证经验,其中常用经验方,包括补虚下乳汤、哈氏剖宫产催乳方和哈氏顺产催乳方。
    • 周卢姗; 徐哲昀; 陈晓菲; 丁彩飞
    • 摘要: 徐灵胎(1693-1771),江苏吴江人,清朝著名医家,亦通天文地理音律,名大椿,字灵胎,号洄溪,其行医五十余载,著有《医学源流论》《医贯砭》《难经经释》等,独树一帜,善针砭时弊,影响深远。《洄溪医案》为后人整理编纂后问世,共记录医案91则,短小精炼,富有代表性,且角度丰富,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评述议论等方面皆有涉及。共涵盖妇科病症8种,医案8则,分别是《崩》《瘀血冲厥》《胎中毒火》《子利》《试胎》《产后风热》《产后血臌》《产后肠痉》。
    • 肖晓雅; 展照双
    • 摘要: 柳宝诒虽为温病医家,但其博通诸科,不仅专于伏气温病,对妇产科疾病的辨治亦独具特色。其认为痛经以气滞瘀热为因,畅气顾阴为治;阴枯血瘀为闭经的主要病机,以“增水行舟”补阴血为治;崩漏日久阴虚风扰为关键病理,滋阴息风为治;产后病重视伏邪因素,以滋阴托邪为治;带下病于养阴健脾中行束带之法。用药上善灵活运用膏滋,辨证制膏以填补阴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