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产科学
中医妇产科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妇产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3117篇;相关期刊15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等;中医妇产科学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树栋、崔秀芹、杜娟等。
中医妇产科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117篇
占比:99.33%
总计:33340篇
中医妇产科学
-研究学者
- 丁树栋
- 崔秀芹
- 杜娟
- 林芳
- 王锐
- 耿忠华
- 葛妍圻
- 陈丽娜
- 黄健萍
- 伍靓
- 孙社敏
- 张红
- 朱伍
- 李末娟
- 杨凤花
- 杨忠云
- 林芸
- 王丽娟
- 王华
- 王彩丽
- 王敏
- 聂玉敏
- 苑广杰
- 袁丽萍
- 谭静
- 高红梅
- 丁晓玲
- 丁桂巧
- 丛军
- 乔光荣
- 于冰
- 于加友
- 于新喜
- 代波
- 任艳芳
- 伍学一
- 何洁茹
- 何洪玲
- 何茜萍
- 何贵翔
- 何金会
- 余建华
- 侯建玲
- 侯新霞
- 俞瑾
- 俞超芹
- 倪俏
- 公茂俊
- 兰克
- 冯丽婷
-
-
马秀兰;
韩璐
-
-
摘要:
分析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带教学生过程中遇到学生不能够全面掌握四诊技能的实际情况,对示教课中如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四诊思维进行了设计和实操。将示教课中四诊思维训练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理论知识回顾、四诊实操要求、四诊过程训练、教师点评。对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诠释,并在中医妇科学示教课中进行实际应用,将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
-
-
孙雪;
孙晓峰
-
-
摘要:
目的探讨将耳穴压豆治疗应用于产妇对乳汁分泌及子宫收缩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2020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820名产妇平分为2组。对照组(41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10例)给予耳穴压豆,观察2组产妇乳汁分泌、子宫收缩情况,测定2组催乳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率、泌乳量总有效率、催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 h内,观察组产妇的宫底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实施中医耳穴压豆治疗可促进产后子宫更好收缩,且可促进泌乳量有效增加。
-
-
包小春;
刘宇飞;
郭红珍
-
-
摘要:
目的分析雷火灸+低频电刺激对于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诊治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共计产后POP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准,观察组计入35例,予以雷火灸+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计入35例,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盆底肌力以4级为主,对照组肌力以3级为主,观察组的盆底肌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7(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便失禁、盆腔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产后POP患者实行雷火灸+低频电刺激治疗能够改善盆底肌力,减少小便失禁和盆腔疼痛等症状。
-
-
康思宇;
赵德强;
张琳;
顾红;
周强;
曹莉莉;
龚红霞;
沈红权
-
-
摘要:
目的运用自拟补肾益气通利方治疗围绝经期水肿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围绝经期水肿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运用自拟补肾益气通利方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运用济生肾气丸中成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方法对于围绝经期水肿均有效,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自拟补肾益气通利方能够有效治疗围绝经期水肿,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
-
-
李骊;
王缨;
刘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LU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干预组(36例),对照组给予5000~10000 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调经促孕十三针。从症状体征评分、卵巢动脉血流指数、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等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经行不畅、经前或经行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体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LUFS安全有效,尤其对改善排卵效果显著。
-
-
周迎春
-
-
摘要:
目的 探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治疗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在高邮市人民医院产科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诊治的剖宫产产妇中选出98例,均在产后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缩宫素治疗和常规保守止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出血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治疗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肯定,有助于快速止血,促进子宫复旧,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卢小桃;
陶南娟;
吴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中药封包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非经期中药灌肠联合封包方案。观察2组疗效率、复发率与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封包与中药灌肠配合使用,起效快,安全性高,价格低,依从性好,便于患者坚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胡玫娟
-
-
摘要:
目的研究针药结合中医特色干预对气血亏虚型产妇产后泌乳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40例,分组主要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准。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药结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并在治疗期间给予中医特色干预。比较2组产后泌乳情况、产后48 h、72 h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2 h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房充盈程度。结果经比较,试验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且产后24 h内泌乳的产妇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产后48 h、72 h血清泌乳素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42 h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乳房充盈程度为Ⅰ级的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药结合中医特色干预可加速气血亏虚型产妇的乳汁分泌,改善母乳喂养情况,提高喂养成功率,同时可改善其乳房充盈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
白来崧;
何洁茹;
吴佩茹
-
-
摘要:
目的 探究产程中使用芳香疗法配合穴位按压对初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分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程观察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芳香疗法和穴位按压.对比2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满意度以及新生儿的窒息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芳香疗法配合穴位按压干预具有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初产妇的焦虑情况,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降低了产后出血量,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分娩质量和产科护理质量,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
王玉莲;
郑玢兵;
梁晋芳
-
-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诊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63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0.45±1.86)mm,对照组为(7.56±1.76)mm,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36,P<0.05);观察组≥10 mm卵泡数为(9.76±1.87)个,对照组为(8.58±1.80)个,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8,P<0.05).观察组妊娠率75.76%,对照组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2,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部环境,提升妊娠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秦汉时期,妇产科有很大进步.有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的基本医疗知识已初步形成,建立了中医妇产科学辩证论治将证医疗方法的基础.《汉书·艺文志》记有《妇人婴儿方》19卷,是最早的妇产科文献.惜已佚,但由此可知当时妇产科已有专门著作.西汉初期,宫廷中出现了专职妇产科医生,称女医或乳医,专为皇太后和皇后少数权贵人物服务.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宣帝时(公元前73~前49年),“女医淳于衍,……尝入宫,侍皇后疾.”淳于氏曾与霍光夫人共谋,乘她给许皇后接生之机,投毒药杀害了许皇后.《汉书·霍光传》称:“使乳医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颜师古说:“乳医,视产乳之疾者.”淳于衍是中国最早的专职妇产科医生.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专列妇人病证治三篇,分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三类进行论述.妊娠病篇中首先论述了妊娠的早期诊断,论证中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桂枝汤主之,当有此证.”指出了妊娠60日可出现的脉证.关于妊娠病,着重讨论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水肿、妊娠小便难及半产(小产)等妊娠期间的常发病,而且首创了许多治疗妊娠病的有效方剂,如治疗妊娠呕吐的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腹痛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妊娠水肿的葵子茯苓散.至于孕妇安胎服用的方药,则首应辨明证之寒热,方可选用.湿热最易损伤胎气,可常服当归散.由寒湿所致的胎不安则用白术散.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专列妇人病证治三篇,分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三类进行论述.妊娠病篇中首先论述了妊娠的早期诊断,论证中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桂枝汤主之,当有此证.”指出了妊娠60日可出现的脉证.关于妊娠病,着重讨论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水肿、妊娠小便难及半产(小产)等妊娠期间的常发病,而且首创了许多治疗妊娠病的有效方剂,如治疗妊娠呕吐的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腹痛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妊娠水肿的葵子茯苓散.至于孕妇安胎服用的方药,则首应辨明证之寒热,方可选用.湿热最易损伤胎气,可常服当归散.由寒湿所致的胎不安则用白术散.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专列妇人病证治三篇,分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三类进行论述.妊娠病篇中首先论述了妊娠的早期诊断,论证中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桂枝汤主之,当有此证.”指出了妊娠60日可出现的脉证.关于妊娠病,着重讨论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水肿、妊娠小便难及半产(小产)等妊娠期间的常发病,而且首创了许多治疗妊娠病的有效方剂,如治疗妊娠呕吐的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腹痛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妊娠水肿的葵子茯苓散.至于孕妇安胎服用的方药,则首应辨明证之寒热,方可选用.湿热最易损伤胎气,可常服当归散.由寒湿所致的胎不安则用白术散.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师承峰会暨妇科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专列妇人病证治三篇,分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三类进行论述.妊娠病篇中首先论述了妊娠的早期诊断,论证中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桂枝汤主之,当有此证.”指出了妊娠60日可出现的脉证.关于妊娠病,着重讨论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下血、妊娠水肿、妊娠小便难及半产(小产)等妊娠期间的常发病,而且首创了许多治疗妊娠病的有效方剂,如治疗妊娠呕吐的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妊娠腹痛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妊娠水肿的葵子茯苓散.至于孕妇安胎服用的方药,则首应辨明证之寒热,方可选用.湿热最易损伤胎气,可常服当归散.由寒湿所致的胎不安则用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