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理论
非均衡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8535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前线、求是、犯罪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第七届全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等;非均衡理论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中祥、厉以宁、宋露露等。
非均衡理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8535篇
占比:99.94%
总计:158629篇
非均衡理论
-研究学者
- 黄中祥
- 厉以宁
- 宋露露
- 缪锦春
- 袁志刚
- 陈洪转
- 伍建辉
- 唐德淼
- 姚岚
- 杨志荣
- 王平
- 王雅丽
- Huang Zhongxiang
- Shao Qiaoyan
- 丁贝贝
- 付嫦娥
- 何涌
- 傅旭
- 傅浩
- 全林
- 况爱武
- 刘剑虹
- 刘开云
- 刘臣
- 刘豹
- 叶远胜
- 吴健中
- 吴群琪
- 周博文
- 周尚意
- 周永兴
- 周睿
- 姚秋萍
- 孙广庆
- 孙林岩
- 孙瑞芬
- 孙菁靖
- 孟庆红
- 宋士强
- 尹奇
- 崔淇
- 张丽敏
- 张华
- 张守一
- 张平
- 张念瑜
- 张浩
- 张玉智
- 张生
- 张鉴中
-
-
刘臣
-
-
摘要:
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如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容,要注意借鉴;对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具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不能照搬照抄。福利经济学是从福利观点对经济体系进行评价的经济学,包括帕累托最优标准与帕累托改进、一般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效率与公平分析等问题。乘数理论是研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最初注入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货币乘数及对外贸易乘数等。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国家经济总量(通常用GDP表示)变化、含实际生产能力和综合国力水平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因素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
-
武素云
-
-
摘要:
为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其与苏中、苏南的差距,依据马克思的非均衡宏观经济学理论,对比江苏及全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经济指标,深入分析苏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畅通苏北经济内循环,推动江苏经济新发展,助力国内经济大循环。
-
-
-
-
摘要:
厉以宁教授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教授还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并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和低碳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获得“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改革先锋称号。
-
-
孙菁靖;
雷玉桃
-
-
摘要:
供需非均衡问题是影响中国稀土市场良性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延伸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及模型的应用领域,对中国稀土市场的有效供需开展非均衡性分析,并建立双曲线型聚合方程,使用2000-2016年中国稀土市场供需、工业企业和采矿业宏观基本面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长期以来中国稀土市场供需不平衡状况的根本症结.研究表明,中国稀土市场具有的结构分散、买方垄断、价格偏低、黑稀土频现以及政策干预性强等特点,是其呈现非均衡性的重要成因.基于灰色关联诊断得出:稀土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企业收入、企业负债、宏观政策和工业发展状况等是影响稀土有效供需的敏感因素.从非均衡度测算值看,稀土市场供需的非均衡变化趋势大致为:从有效供给过剩转变为有效需求略旺.依据预警线设置,稀土市场较多年份呈现35%以上的供大于求重警状态.本文结论可为促进中国稀土市场均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
-
-
张浩;
陈立文
-
-
摘要:
利用1998—2016年河北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均衡理论运用市场聚合条件下的非均衡模型,对河北省住宅商品房市场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和非均衡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6年,非均衡成为河北省住宅商品房市场的一种常态,在此期间经历了五个非均衡发展阶段.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可通过增加住宅商品房有效供给、抑制过度投机和投资需求、健全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等措施减少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间的差距.
-
-
-
-
-
-
彭志敏;
吴群琪;
孙瑞芬
-
-
摘要:
文章采用1979—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均衡理论和基于"短边规则"的Burkett双曲线市场聚合方程,构建了我国综合运输供给与需求非均衡计量模型,测算了我国综合运输供需失衡度,分析了我国综合运输发展历程中供需均衡的基本态势、供需的失衡程度以及供需失衡度在不同时期的转移方向。结果表明,36年间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经历了正向非均衡——基本均衡——负向非均衡三个阶段。为破解我国运输供给结构性矛盾,现阶段需加快运输供给侧改革。
-
-
唐德淼
- 《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我国实施的非均衡战略,使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的行政规制使得区域经济非均衡过程得以加速实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经济现象,诸如两极分化、贫富更加悬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无法真正平衡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差异,以及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经济发展级”的扩散效应和涓滴效应很难形成和发挥作用.本文从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调适的角度,探索政府规制等因素在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机理,从而设计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变革路径,引导区域经济从非均衡模式向均衡模式的发展转变提供理论依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