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7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416篇;相关期刊82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江苏农村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CCMT2010创新发展高层论坛、第二届中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水泥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等;产业振兴的相关文献由2093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无1、赵涛等。
产业振兴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无1
- 赵涛
- 刘勇
- 刘飞
- 勒川
- 张红宇
- 徐一
- 朱虹
- 李玲
- 林华
- 王旭霞
- 程丛喜
- 谢超杰
- 邹德萍
- 郭莉
- 鲁明月
- 丁廉业
- 仇叶
- 何志发
- 余敏江
- 余斌
- 农业农村部网站1
- 刘伟
- 刘卉
- 刘昱洋
- 刘泽伟
- 刘良军
- 刘阳德
- 刘霞
- 华彦玲
- 卜鉴民
- 叶泗洪
- 吴亮
- 吴昊天
- 吴梅
- 周正兵
- 周淼葭
- 周英杰
- 唐敏
- 商艳光
- 姚瑶
- 姜春艳
- 姜长云
- 孙立峰
- 宏立鹤
- 张丰荣
- 张兴军
- 张凯伦
- 张勇
-
-
赵志尚;
唐君扬
-
-
摘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山区乡村产业振兴是山区乡村脱贫的关键.通过分析山区乡村产业振兴所面临的困境,发现山区乡村地理状况复杂,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缺失,软硬基础设施贫乏,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乡风文明建设缓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因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迫切需要完善乡村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
-
-
肖亮琼
-
-
摘要: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文旅集团联合江浦街道,投资开发响堂特色田园乡村项目。项目充分利用响堂优越的地理区位、独特的峡谷地貌和山村风情、丰富的花草物产资源,启动以“艺术重构乡村”为主题的“响堂计划”,涵盖村庄更新与空间改造、商业运营、产业振兴、生态恢复、文化复兴等诸多内容,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的合作,对乡村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让传统的山村变为高附加值生活中心,未来将成为浦口都市微度假的重要名片之一。项目总投资2.73亿元,总体建设期分两年完成。
-
-
沈村蔚
-
-
摘要: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在江苏,数字化应用正在加快融入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智慧底色。常州樱桃村、连云港海鲜村、宿迁花木村,都在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
-
王宁
-
-
摘要: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农业是稳定社会环境,实现人们健康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险。而在当前国际形势逐渐恶化大环境下,农业急需进一步提升,用于应对未来不稳定的变数。所以,要借助先进科技,实现新一轮创新,从根本上对乡村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
-
杨艳玲;
韩霖
-
-
摘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广,我国农村创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但相较于城市创业环境,仍存在政策集成不够、要素聚集较低、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战略举措,鼓励城市精英下乡,激励农村创业创新,促进城市要素逐渐向乡村流动。
-
-
王玫
-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经济发展是根本,治理有效是基础。本文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治理困境,结合山西省S县典型村有效治理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产业振兴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挖掘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努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样本,全面开创产业兴旺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
-
-
侯银霞
-
-
摘要:
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是否强、乡村是否美、农民是否富,关涉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关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目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着城乡融合问题、人才匮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应大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使得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相互涵衍,共同进步。
-
-
何得桂;
刘翀
-
-
摘要: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党建势能是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基层的充分体现,是政治势能转化为发展效能的核心力量,更是高效能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党建势能是在执政党组织嵌入基层社会、党建功能化的情势下,通过对发展资源的有效统合与精准配置、对乡村精英的积极吸纳与再整合、以强激励机制的有效保障和驱动,社会治理的动员参与和借势赋能共同形塑出来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导力量和发展态势。它通过协同化组织、积极型统揽、高位阶执行三个步骤,不断激活“党的领导在场”的纵向推进势能和横向整合势能,有效激发蕴含在制度安排和公共组织中的显著优势和各种能量,增强治理效能。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高效能治理,基于党建势能可以有效挖掘发展潜能,实现集成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
-
徐雅婷
-
-
摘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而产业振兴离不开乡镇企业和各大经济组织。基于此,提出从挖掘消费者隐性需求的角度出发,以社交媒体现代化技术为载体中心,利用社交媒体载体进行信息挖掘和信息输出,构建一条具体的乡镇企业和经济组织进行产品创新的路径,发挥产业经营主体的优势,从而推动产业振兴。
-
-
陈健;
高曼菲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为了建设珠海市“幸福村居”,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农村农业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从发展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角度,分析珠海市资源禀赋条件,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方面资源优势,探讨实现乡村农业产业振兴的路径.本文认为:珠海市乡村在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乡村旅游效益低等三大问题.珠海市农业产业振兴可以通过构建田园综合体、培养特色农业产业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激活人才要素的四种路径,推动珠海市乡村农业产业振兴有效实施.
-
-
耿虹;
赵东昊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有近两年的时间,乡村产业面临着不断升级转型的现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是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我国广袤的乡村地区之中,有一类特殊的乡村,它们曾经是城镇,却因为"乡镇撤并"的政策降级成为了农村,它们就是被撤并小城镇.在被撤并后,由于政府的迁移、人口的外流和资本的断流,使得这类乡村的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之中.因此,本文以宜城市朱市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数据收集好,深入分析了被撤并小城镇产业发展停滞的原因,阐释了撤并政策对被撤并地区产业发展有利面,进而针对被撤并小城镇提出了整合资源·推动复合型发展模式、增加就业·提升社区的吸引力和挖掘特色·促进产业多元融合三大产业发展战略,旨在探索被撤并小城镇的产业振兴路径.
-
-
陈璐瑶;
谭少华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快速化、问题化并存的发展状态,基础设施滞后、发展方式粗放、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显化,尤其是在小城镇的旅游发展中这些问题尤为凸显.本文以产业振兴作为研究基点,试图由内生发展特质的视角作为旅游小城镇的逻辑起点,分“县域层面-乡镇层面-中心区层面”构建出“产业成长-小城镇发展”基本分析框架,就产业振兴在小城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规划设计,认为“守护生态”和“留住乡愁”是小城镇内源发展的重要方式,从区域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注重内源发展,构建适合小城镇转型发展的开发模式.
-
-
陈新;
巩元勇
- 《2018年度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该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乡村振兴包含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其中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当前,全国上下正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就如何实现产业兴旺,各地都出台有具体的措施.本文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
-
-
杨磊;
许金华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分析珠海市2012年由市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的乡村规划和2018年由镇政府主导编制的乡村规划的差异,讨论不同规划编制主体主导编制的乡村规划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对比两轮乡村规划的差异,从规划回归、规划为民和规划务实3个方面改善乡村规划编制的建议.本阶段乡村规划的编制主体为镇政府,重点从产业振兴、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完善3个方面,通过挖掘乡村特色、结合乡村现状情况开展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本阶段的乡村规划关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特色营造。
-
-
杜正雄
- 《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全国博士后论坛》
| 2018年
-
摘要: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高度统一性.精准扶贫的关键措施在于培育主导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只能脱于一时而难以持续.产业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不可能实现.可以这样说,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的贵州省,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可谓正逢其时、正当其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