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5024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2篇、会议论文135篇、专利文献47篇;相关期刊1792种,包括产业与科技论坛、商场现代化、中国商贸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论坛、第五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2014云南社科专家昭通行专家座谈会等;文化旅游的相关文献由545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莉、谢春山、熊文平等。
文化旅游
-研究学者
- 郭莉
- 谢春山
- 熊文平
- 钟培源
- 钟小东
- 霍晓刚
- 本刊编辑部
- 李文实
- 许春晓
- 侯兵
- 刘伟
- 张树俊
- 李慧
- 李靖
- 汪立敏
- 赵影
- 陶克图
- 伍百军
- 刘之杨
- 刘强
- 刘洋
- 刘燕
- 吴兴帜
- 吴璇欧
- 唐林
- 孙志国
- 崔杰
- 张英华
- 李丹
- 李娟
- 李方园
- 李晓燕
- 李晓红
- 李颜
- 欣蔓
- 段伟
- 潘利
- 王冉
- 王浩
- 王静
- 王鹏
- 章尚正
- 罗纪宁
- 罗艳玲
- 霍晓丽
- 黄震方
- 丁传伟
- 于霞
- 俞婷
- 刘军
-
-
宋增文;
周建明;
郑童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20年
-
摘要:
北京市昌平区被定位为首都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昌平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分析研究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差距.在分析昌平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与市场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昌平区可通过整合提升文化旅游融合产品,推进系列文旅融合型景区建设,完善文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强化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加大文化旅游融合政策扶持等政策措施,以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
杨乐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0年
-
摘要:
以青海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水滩湿地花海景区为例,针对其景观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将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对乡村产业空间进行整合优化,提出划分花田野趣景观区、高原湿地观赏区和绿色生态休闲区3个景观区塑造不同的景观特色和民俗文化的总体规划,并通过生态景观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具体措施对其乡村振兴实践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探析,为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实践项目提供借鉴.
-
-
吴子珺
- 《企业经济》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化和旅游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作为支持旅游发展的重要工具,旅游电商平台也要融人文化元素,转型升级成为文化旅游电商平台.以江西为例,深入分析当前江西各类旅游电商平台的文化融入现状,发现存在文化印象不够深刻、文旅产品尚待丰富、文化挖掘程度不一的问题,提出各平台应分工协作,并通过增设互动体验以加深文化印象、对接用户以助力打造文旅产品、实行人才共享以推进平衡发展的文化融入路径,以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并为文化旅游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
邵明华;
张兆友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文化和旅游存在天然的互动与共振关系.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跨文化传播的日益活跃,使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为可行和迫切,文化旅游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外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旅游和体育文化旅游六种特色鲜明且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深入研究不同模式下的国外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政策举措和模式特点,对探索和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
-
-
-
-
-
徐翠蓉;
赵玉宗;
高洁
- 《旅游学刊》
| 2020年
-
摘要: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实现了行政上的文旅融合.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文旅融合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文旅融合研究的缘起与演进脉络,从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文旅融合的影响演进、文旅融合的需求、文旅融合的产业化等方面归纳了文旅融合研究的主要议题.综合来看,文旅融合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学理性特征逐渐强化,议题演进转向多元主题,研究方法的实证取向鲜明.结合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热点,文章提出未来文旅融合研究应加强对融合发展实践的敏感度和介入性,可重点关注文化与旅游的协同效应及其机理,文旅融合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模式,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等研究主题.
-
-
李膺舟
- 《第七届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市内河网密布,古桥众多.福州古桥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与审美价值,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古桥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促进福州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文章首先总结了福州古桥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目前福州古桥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在旅游开发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现有街区开发、与现代桥梁联合开发等福州古桥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
-
-
纪万成
- 《第十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运河文化旅游已经成为通州旅游业发展乃至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做到保护与传承融合、保护与利用兼顾,是通州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以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分析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背景下通州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
-
黄容
- 《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社会教育等多种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承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已成为解读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起点或窗口,是游客了解一座城市文化的快捷渠道.同时,博物馆也已成为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重头产品,是文化旅游的标志.博物馆为旅游业赢得了更多的文化资源,拓宽了旅游市场,博物馆旅游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融合有着明显优势.
-
-
郭冷秀;
安忻;
沈硕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通过总结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的策略及存在问题,提出再利用是工业遗产保护的有效方式,而工业旅游开发作为工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方面具有特色鲜明、保护性强、功能利用灵活、经济收益好等特点而备受推崇.本文以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为例,针对其发展面临的三个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策略,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
温博
- 《2017年传统工艺青年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其中以大理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扎染最具代表性.本文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少数民族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大理璞真扎染坊通过将扎染传统技艺与当地旅游业良性融合,形成了一种效益良好的"非遗+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参照路径.
-
-
郑霞;
侯庆宽
- 《第五届全国民族体育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小城镇体育发展已成为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助力器.深入发掘小城镇民间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在不断带动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而撬动小城镇体育的特色发展.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棋王谢侠逊的故乡—温州腾蛟镇民间传统象棋发展为个例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象棋的成因与发展特征分析,认为腾蛟民间传统象棋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象棋文化一脉相承,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是民间传统象棋得以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发展特征:(1)充分挖掘民间体育资源,培育“特色体育文化之乡”.(2)合力推进“非遗文化”走入校园的传承发展路径.(3)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开发小城镇特色体育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希望通过对腾蛟镇传统象棋发展案例的研究,更好地促进传统象棋运动在民间的普及和推广,丰富满足小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需要,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差距,为小城镇特色体育培育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使小城镇体育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
-
-
-
张学福
-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8年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文旅融合和国家对社会参与的全民阅读政策导向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运用"图书馆+旅游"的模式,针对游客的阅读推广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与民宿、书院等社会力量建设旅游分馆的实践经验,梳理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在跨界合作过程中阅读推广的内容和意义,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
-
张学福
- 《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8年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在文旅融合和国家对社会参与的全民阅读政策导向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运用"图书馆+旅游"的模式,针对游客的阅读推广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与民宿、书院等社会力量建设旅游分馆的实践经验,梳理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在跨界合作过程中阅读推广的内容和意义,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