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雾凇

雾凇

雾凇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中国文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7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风景名胜、旅游纵览、气象知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雾凇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强、张满、王遵娅等。

雾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88.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89%

专利文献>

论文:37 占比:9.97%

总计:371篇

雾凇—发文趋势图

雾凇

-研究学者

  • 张强
  • 张满
  • 王遵娅
  • 蒋兴良
  • 刘亚莲
  • 姜昊
  • 孟继慧
  • 张迪
  • 彭期冬
  • 李倩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龙飞; 曹咏弘; 李海涛; 许燕飞; 孙滔
    • 摘要: 为研究分段爆破除冰法的安全性能,以及确定分段爆破除冰时合理的脱冰位置,本文在平凤线220 kV退役线路实地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分别对密度为0.2 g/cm^(3)和0.4 g/cm^(3)的软雾凇及密度为0.8 g/cm^(3)的硬雾凇进行了脱冰工况模拟.结果表明:在对输电线路进行分段爆破除冰时,将导爆索敷设在线路两端,避开档中位置进行爆破除冰可以有效减小导线的跳跃高度,提高爆破除冰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同时当导线覆冰密度大于0.8 g/cm^(3)且厚度超过70 mm时,使用分段爆破除冰会使导线跳跃高度超出安全范围且除冰率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采用药量更小长度更短的导爆索,增加起爆次数,以确保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爆破除冰.
    • 徐艳文(撰文/摄影)
    • 摘要: 寒冷冬季,漫步北国江城吉林的松花江畔,经常能看到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象--雾凇。这时,只见江面上流水潺潺、雾气氤氲、久久不散,而沿江长堤,苍松翠柏、杨柳林立、银枝素裹。这种童话般的银色世界,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力。“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吕忱所著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 李高林
    • 摘要: 我爱你北方的雪李高林库尔滨雾凇摄影作品欣赏北国好风光·库尔滨雾松李高林摄影作品欣赏库尔滨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与黑河市交界区。“库尔滨”是鄂伦春语的译音,翻译过来就是“渔场”的意思。由此可见,过去这里鱼类繁多。至今,这里仍是出产鲜鱼的盛地。库尔滨景区四季皆宜,所谓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便是库尔滨的真实写照。库尔滨雾凇是小兴安岭冬季的一处奇景,有长达4个月的雾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
    • 楼文娟; 王礼祺; 陈卓夫
    • 摘要: 设计制作了3组不同覆冰厚度的表面光滑与表面粗糙的新月形覆冰导线刚性模型,以此来模拟导线雨凇和雾凇覆冰情况,进行了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分析了光滑与粗糙覆冰导线气动力、风偏响应和舞动稳定性的关系与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覆冰导线的阻力系数比表面光滑覆冰导线略大,且升力系数⁃攻角曲线和扭矩系数⁃攻角曲线不会出现尖峰;在相同覆冰厚度和覆冰形状下,雨凇形成的光滑覆冰导线气动稳定性较雾凇或混合凇形成的粗糙覆冰导线更差;在相同风速和线路条件下,粗糙覆冰导线的风偏响应较光滑覆冰导线更大,因此雾凇覆冰较雨凇对导线风偏更不利。
    • 程旭
    • 摘要: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每个故事之间都是用短视频来过渡的,其中一个短视频配的同步字幕是“我对家乡的记忆就是冬天的雾松”这里的“雾松”应改为“雾凇”。
    • 李少义
    • 摘要: 更有意思的事是有些树枝上堆了一小堆一小堆雪,像春天开的一朵朵雪白的花一样。人们常说吉林的雾凇非常美丽。我在美国罗利探亲时,冬天下了一场大雪。那雪景与吉林的雾凇有异曲同工之妙。
    • 冰锥子
    • 摘要: 雾凇,又称冰花、树挂,它非冰非雪,是由雾中无数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上不断积聚冻粘的产物,形态或为剔透凝冻的“硬凇”,或为洁白绒软的“软凇”。中国不同地区,雾凇的美也不尽相同:在长城,万里雄关冰封,雾凇凝出一片莽莽雪林;高山之上,冰花妆点瑶林、琼枝倒映平湖;草原、河岸上,冰枝葱茏、皓白皎洁,冰雪仙境也不过如此……
    • 寇英杰; 张洁
    • 摘要: 以不同空间尺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别从全球、国家、城市的层面逐一展开论述,深入分析了雾凇的分布规律及季节特性,对比了区域特征间的差异性,提出雾凇景观的效应和影响,以期为雾凇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任少铎
    • 摘要: 当前初中阶段物态变化教学中对不少现象的认识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主要体现在对雾及其形成机理的错误认识、对雾凇及其形成机理的错误认识、对"下雪不冷化雪冷"其原因的错误认识、对水浴法加热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原因的错误认识.通过查阅资料和动手实验,指出了当前的错误观点,给出了正确的解释,以期纠正对于这些自然现象的错误认识,并促进教材编写及各地中考命题严谨、科学.
    • 李秀碧
    • 摘要: 被誉为漳州“青藏高原”的奇峰山上有一座“中国最浪漫茶园”。我与主人是同学,此前游览过多次,因而对这座茶园很是熟悉。深冬的一日下午,应同学之邀,我和家人们又驱车前往。这次去他的茶园是想看看雾凇,原本计划早上去的,却因临时有事不能准时到达,导致错过了欣赏雾凇美景的时刻,我心里有点懊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