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陈钢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音乐、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18591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今日上海、新读写、琴童等;
陈钢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钢、张蒙、于书正等。
陈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5913篇
占比:99.95%
总计:186001篇
陈钢
-研究学者
- 陈钢
- 张蒙
- 于书正
- 任卫新
- 冀茉
- 冯曦
- 孙金韬1
- 程淑彩2
- A.Chan(采编)
- Zeke Faux
- 任海杰
- 何占豪
- 何可
- 何士雄
- 刘学洙
- 刘恩惠
- 刘文镇
- 刘茂盾
- 卢惠龙
- 吕康辉
- 吴剑
- 周建华
- 大木
- 天狗
- 孙丽萍
- 孟娜
- 宋良瑾
- 岳月方
- 巩成国
- 张娟
- 张祎
- 张超
- 彭博社
- 怀冰
- 方隅
- 曲洲(图)
- 曲煜
- 朱巾萍
- 李伶
- 李倩
- 李备
- 李璐
- 杨梦雪2
- 樊愉
- 永年
- 浦奕安
- 牟乔
- 王亚莉
- 王强
- 王志兵
-
-
张娟
-
-
摘要:
小提琴是西方著名乐器,传入中国后,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中国人会演奏,更需要利用小提琴来表现民族音乐,并通过小提琴让世界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我国的小提琴事业正在向民族方向迈进。现今有许多作曲家开始创作拥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小提琴曲。著名作曲家陈钢,早在1959年就和何占豪合作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小提琴来表现古代爱情故事,此后陈钢还创作了“红色小提琴”系列,《王昭君》等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小提琴曲,为我国小提琴民族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
-
何占豪;
高澄明
-
-
摘要:
提起何占豪,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和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事实上,何占豪先生除了创作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诉说着坚贞爱情的天籁之作,还创作过不少展现革命英雄崇高精神和视死如归革命情怀的红色音乐作品。作为一位名闻遐迩的作曲家,缘何要创作出如此多的红色音乐作品?笔者带着好奇和疑问专程去拜访了何占豪先生。此番访谈进行了三次,分别于2019年下半年在杭州、永嘉等地何占豪先生的讲座间隙进行。
-
-
秦云轶
-
-
摘要: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知名小提琴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分析研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奏技巧以及艺术价值,这对于充分认知这首小提琴曲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陈钢先生作为我国知名作曲家,为了让《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曲焕发出别样的精彩,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将这首曲子改编成了钢琴协奏曲。如此一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曲子的旋律变得更加多元,其在演奏的时候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同。文章对陈钢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做演奏分析,同时进行艺术价值分析,旨在更加全面的认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价值。
-
-
芮柯
-
-
摘要:
自清末民国,现如今,小提琴艺术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小提琴音乐文化传入中国,并在我国逐渐走向民族化,许多音乐家对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我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等人对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初步探索,创作了许多具有我国各地民族风格的小提琴作品如《思乡曲》等。后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提琴艺术更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音乐家,他们的许多代表作品都是小提琴艺术传入中国结合了我国本土民间音乐文化后而形成的。结合自身专业学习经历,列举一些中国小提琴作品,对其音乐内部结构及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来尝试对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发展的意义进行思考和研究。
-
-
-
-
摘要:
陈钢是天津画院签约画家。他的画作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曾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中国港台地区展出,以其独有的风格和一定的学术成就,获得广泛的赞誉。他早期学习西画,后又专攻中国画。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他将西画的功底与中国画的技法紧密融合,创造性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笔墨技巧。这次展览展出了陈钢创作的20幅作品。他从泰山石、英石、八音石、九龙璧、贵州青、太行山石、木化石中,遴选20块非常难得的山形石,不论孤峰或群峰,不论高耸或低矮,也不论连绵或横断,都尽显大自然"山景"的无比齐伟,无比壮观。陈钢据此进行了精心地创作。
-
-
-
-
-
摘要:
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按照戏剧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经由作曲家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广大乐迷耳熟能详中国音乐作品。毫不夸张的说,这部作品在整个华人地区受欢迎的程度,少有其他作品堪与比拟。
-
-
怀冰
-
-
摘要:
要发现中国人的诗意浪漫,就向苏州园林和昆曲里面寻去,那里面有婉转曲折、要妙幽微、无端闲愁。这张唱片最引人的是昆曲名旦沈跌丽的唱腔。昆曲是最能代表汉民族的人的美的气质的艺术形式。作曲家陈钢出于艺术创新的动机,拿来西方乐器小提琴和钢琴,与昆曲唱腔构成三重奏,形式新颖,效果可喜。
-
-
张超
-
-
摘要:
全国政协委员陈钢在谈起自己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感受时,由衷感慨:“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质量’,小组讨论时委员们几乎离不开‘高质量’的话题,媒体记者采访报道时‘高质量’也是高频词,我感觉一个崭新的质量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
-
牟乔
-
-
摘要:
蜚声世界乐坛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作曲家何占豪与陈钢共同创作于1958年12月到1959年4月间.当时,这两位作者还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这部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珠联璧合的成功范例的产生,与这两位作曲家所经历的不同、互补的生活背景、艺术才华以及音乐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