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阴离子间隙

阴离子间隙

阴离子间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34165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军队重症医学论坛、第九届全军急诊医学学术会议、全国内科急危重病医学学术研讨会等;阴离子间隙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青、卢宪梅、吴起武等。

阴离子间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34165 占比:99.93%

总计:234334篇

阴离子间隙—发文趋势图

阴离子间隙

-研究学者

  • 任青
  • 卢宪梅
  • 吴起武
  • 唐波
  • 孙业祥
  • 张瑶苹
  • 曾祝伦
  • 谯雅嘉
  • 何小花
  • 余虹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冬喜; 邢惟慷; 左常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阴离子浓度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老年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入院72 h内血清阴离子浓度[包括氯离子、磷离子、阴离子间隙(AG)]。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析患者血清阴离子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分别与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及是否手术等无显著差异(P>0.05)。51例患者中高血氯22例(43.14%),低血磷28例(54.9%),血AG增高16例(31.37%)。H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高血氯(r=0.279,P<0.05)和低血磷呈正相关(r=0.324,P<0.05)。血AG增高与HICH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r=-0.299,P<0.05)。结论 高血氯和低血磷可作为老年H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AG增高提示老年HICH患者的总体预后差。积极处理电解质紊乱,对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孟书平; 蔡元元; 王影杰; 刘培璐; 朱贺来; 王青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发生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CC手术期间大量输血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HCC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发生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04例实施HCC手术大量输血患者中有15例发生低钙血症,占14.42%(15/104)。发生低钙血症的HCC手术大量输血患者输注CRCs量、输注FFP量、输血前AG值、输血前血清CO_(2)与未发生低钙血症的HCC手术大量输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注悬浮红细胞(CRCs)量多、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量多、输血前阴离子间隙(AG)值高、输血前血清二氧化碳低是HCC手术大量输血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输注CRCs以及FFP量多,输血前AG值高、输血前血清CO_(2)低是HCC手术大量输血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要高度关注以上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应干预措施。
    • 朱靖帅; 刘恩倩; 曾春来; 韦铁民
    • 摘要: 目的分析心源性休克患者阴离子间隙(Ag)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从MIMIC-Ⅲ数据库V1.4版中提取数据,共筛选出心源性休克患者763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阴离子间隙水平与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同时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共纳入763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男316例,女447例;平均年龄(70.5±14.0)岁.心源性休克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33.6%.在阴离子间隙升高的患者中,全因死亡率达38.3%.将阴离子间隙以连续性变量纳入到多因素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阴离子间隙与患者住院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RR=1.057,95%CI:1.011~1.105,P=0.015).阴离子间隙每升高1 mmol/L,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提高约6%.将阴离子间隙分为AG T1组(Ag0.05).结论阴离子间隙是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阴离子间隙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对阴离子间隙的检测、评估,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作出干预.
    • 富明民; 姬晓伟; 钟磊; 王海丽; 谢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入ICU时阴离子间隙(AG)评估老年心脏停搏(CA)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588例老年CA患者。按照AG数值三分位数进行分组(17.00 mmol/L 209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的差异。运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AG对CA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588例患者平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6.24±3.55)分,ICU住院期间、28 d及9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5.71%、48.13%和56.46%。3组间SOFA评分、AG、pH、平均红细胞体积、WBC、Hb、ALT、肌酐、血钾、血总钙、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28 d和90 d全因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17.00 mmol/L)是增加CA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81,95%CI:1.020~1.869,P17.00 mmol/L)是预测老年CA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此类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 倪兆慧; 金海姣
    • 摘要: 酸碱平衡稳态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准确、及时地纠正酸碱失衡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正确的诊断和分析具有挑战性。临床医师需对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正确解读,快速诊断酸碱平衡紊乱。静脉血气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动脉血气分析,但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其局限性。详尽的临床评估是诊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础。酸碱平衡紊乱可分为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分为4种类型,即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酸碱平衡紊乱并存。诊断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首先要识别主要存在的紊乱,然后确定其代偿程度。阴离子间隙的评估在诊断酸碱平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郭玲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清基质交联分子1(STIM1)、阴离子间隙(AG)水平,旨在分析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STIM1、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92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于接受治疗前,评估所有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实验室指标及血清STIM1、AG水平检测,重点分析血清STIM1、AG水平与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冠脉病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接受治疗前,92例患者中轻度病变46例,占比50.00%;中重度病变46例,占50.00%.轻度病变组与中重度病变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吸烟、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STIM1、AG水平均高于轻度病变组(P0,P均0,P0.8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AMI患者血清STIM1、AG水平过表达可能提示冠脉中重度病变,病情较严重,早期可考虑通过检测AMI患者的血清STIM1、AG水平,并结合其他冠脉病变评估指标预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可能对指导早期治疗有积极意义.
    • 魏素妮; 陈艳; 蓝爱春; 郑永克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血清阴离子间隙(AG)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外科病房年龄≥60岁,行血气分析检查的患者11243例,根据标准入选了100例患者,记录其血红蛋白(Hb)、血电解质、血清Alb及动脉血气等临床资料.血清Alb与血清AG之间进行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血清Alb校正AG(ACAG)、AG和斜率之间的相关公式.根据Alb浓度分为3组,血清Alb<35 g/L组38例,35 g/L≤Alb<40 g/L组38例、Alb≥40 g/L组24例.分别比较3组间患者AG和ACAG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血清Alb与血清AG呈显著线性相关(r=0.37,P<0.05).它们之间回归斜率为0.135 mmol per g/L.得出ACAG=AG+0.135(40-Alb浓度).3组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9,P<0.05).排除血清Alb影响后,血清Alb校ACAG在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53,P=0.948).结论 判断老年人血清AG是否异常前,需要根据血清Alb对血清AG进行调整.年龄≥60岁的患者,血清Alb与40 g/L相差乘以0.135,再加上AG,并可得出ACAG.
    • 赵晓彬; 牛书林; 袁如玉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阴离子间隙(AG)的关系.方法:对352例AMI患者和2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初始AG的差异;将AMI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3个亚组,观察AG与AMI患者院内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结果:与UA组相比,AMI组AG明显升高(P<0.001),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明显降低(P<0.001).AMI亚组分析发现初始AG水平与院内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MI院内心力衰竭程度与初始AG水平有关(OR=1.156,P=-0.004,95%CI: 1.047~1.275).结论:初始AG水平可作为AMI的临床状态和危重度的评估,也是AMI患者发生心功能损害轻重的独立预测因子.
    • 陈世华; 付绪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及阴离子间隙(AG)值变化,分析静脉血气及AG值的预后价值.方法:以收治的8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于48 h内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AG值,以随访28 d为终点,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气指标及AG值,分析上述指标对酮症酸中毒的预后价值.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入院时PO2(72.4±7.8)mmHg,PCO2为(36.2±3.5)mmHg,HCO-3为(15.6±2.7)mmol/L,AG为(22.3±6.5)mmol/L,治疗后显示PO2、PCO2、HCO-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AG值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的面积为0.845,HCO-3的面积为0.667,AG的面积为0.8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静脉血气分析和AG检测均可明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碱失衡特点及病情变化,有助于临床治疗、评估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