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期强度

长期强度

长期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5658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长期强度的相关文献由632位作者贡献,包括沈明荣、徐卫亚、王伟等。

长期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5658 占比:99.84%

总计:125863篇

长期强度—发文趋势图

长期强度

-研究学者

  • 沈明荣
  • 徐卫亚
  • 王伟
  • 王如宾
  • 石崇
  • 张清照
  • 王环玲
  • 刘建锋
  • 刘琳
  • 唐辉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骏
    • 摘要: 为了解板岩的长期力学特性,对取自黔东南地区的板岩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的分级加卸载蠕变试验。结果表明:浸泡时间越长,含水率越高,板岩的软化损伤越严重,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幅度越大;含水率越高,稳态蠕变率越大,且随应力增大呈幂函数增大特征;瞬时变形模量随应力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特征,随含水率增大呈线性降低的变化特征,黏弹性应变和黏塑性应变也随含水率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经过长期浸泡后,板岩的长期强度有显著降低,0.15%、0.7%、1.2%和1.4%含水率下板岩的长期强度分别较短期强度下降14.7%、23.8%、24.1%和29.8%;在西原模型基础上,引入非线性黏塑性体,建立考虑含水率影响的蠕变模型,该模型可以对不同含水率不同阶段的蠕变变形特征进行较好描述,模型拟合数据与试验数据相关系数R^(2)>0.95。
    • 王晓峰; 史忠毓
    • 摘要: 为揭示不同含水状态下红砂岩的蠕变力学特性,以0%、1.25%、3.16%和5.38%4种含水率为控制条件,开展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蠕变试验结果,探究不同含水条件下红砂岩应变特征、蠕变速率和长期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红砂岩在水和应力的作用下表现出3阶段蠕变行为,高含水率岩石在更少加载等级下发生蠕变破坏;2)红砂岩蠕变应变远大于瞬时应变,水的作用促进瞬时和蠕变应变的增长;3)含水率的升高对初始和极限加速蠕变速率的增大起到促进作用;4)红砂岩在4种含水率下的长期强度分别为22.86、21.91、16.27和10.74 MPa,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研究成果可为红砂岩蠕变特性研究及港口地基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 祝艳波; 刘振谦; 李文杰; 苗帅升; 李红飞; 兰恒星
    • 摘要: 西北地区三趾马红土广泛分布,其蠕变特性强、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为典型的易滑地层。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衰减规律,为探讨三趾马红土强度时间效应,文章开展三趾马红土蠕变试验研究,获取其蠕变全过程曲线;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其长期强度,并分析影响因素对长期强度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趾马红土蠕变性强,蠕变特性受初始条件影响显著,试样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试验围压越小,其蠕变变形量越大;三趾马红土蠕变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强度损失率为6.67%~34.58%,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小其长期强度越低;三趾马红土长期强度衰减随影响因素变化敏感性不同,随含水率变化最为敏感,随围压变化敏感性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三趾马红土强度损失率变化则呈现不同规律,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低,其强度损失率越大,且其变化幅度随围压变化最为敏感,随含水率变化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
    • 杨逾; 孙博一; 孙艺丹; 李珉; 晏祥智
    • 摘要: 针对传统西原模型不能描述岩石加速蠕变特性的问题,根据辽宁阜新海棠山隧道出现的围岩流变现象,通过现场取样,采用MTS-812.02岩石试验加载系统对砂岩进行不同围压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其蠕变特性。在传统西原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岩石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的判别条件,串联一个加速蠕变触发的元件,通过损伤定义流变参数的非定常性,建立了一个以屈服强度和长期强度为判别条件新型非定常蠕变模型,并将一维推广至三维;结合砂岩蠕变试验结果,对砂岩流变试验全过程曲线进行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建立的新型砂岩非定常蠕变模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该模型克服了传统西原模型难以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缺陷,不仅能够反映出砂岩瞬时应变、稳定蠕变和亚稳定蠕变阶段的流变特性,还能很好地描述了砂岩加速蠕变阶段的流变特性。最后,通过对砂岩流变参数的反演,得到了砂岩的损伤演化方程,结合现场围岩应变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很好地反映了流变参数损伤劣化规律。研究成果为研究岩体流变的非线性问题和确保工程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 恽晴飞; 谢春磊; 张泽; 刘有乾; 付峻松; 刘启
    • 摘要: 球形模板压入试验由于其试验过程简单易行,测试结果比较准确而广泛应用于冻结土的力学性质测试中,尤其是在确定冻结土的等效黏聚力上优势更为显著。本文通过球形模板压入试验分析不同粒径组冻结砂土长期等效黏聚力(长期抗剪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弹性力学解答空间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不同固定荷载试验条件下球形模板压头压入冻结砂土试样深度S_(t)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冻结砂土的长期抗剪强度随时间呈降低趋势,降低速率由快至慢,最终在试验进行约24h后趋于稳定,且冻结砂土长期抗剪强度与砂土的颗粒尺寸呈正相关的关系;在7.0kg固定荷载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压入深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经转换后得到的拟合曲线与在5.1kg固定荷载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压入深度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曲线相比较,具有较高拟合度;不同粒径组拟合所得的冻结砂土长期抗剪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也与实测曲线具有较高拟合度。
    • 史为政; 许晓亮; 黄天柱; 向力; 雷潇
    • 摘要: 软岩蠕变对地下岩体工程变形控制及长期稳定的影响极为重要,为研究不同初始应力下软岩分级卸荷蠕变行为,以四川省大渡河丹巴水电站右岸平硐的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轴压下分级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软岩在恒轴压和分级卸围压下的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特征。结果表明:破坏围压下,软岩蠕变曲线和蠕变速率均表现出衰减、稳态和加速三个典型阶段;初始轴压能显著影响软岩的蠕变破坏特征,初始轴压越大,软岩在卸围压时越容易破坏,且均以压剪破坏为主,较高初始轴压会造成试样端部出现拉剪裂隙;软岩长期强度和蠕变破坏强度的比值均在90%以上,卸荷时初始轴压越大,软岩越早进入屈服阶段。
    • 魏尧; 彭惠; 邵广军
    • 摘要: 冻结法是深厚富水基岩煤矿立井的有效施工方法,白垩系砂岩具有强度低、胶结弱、遇水软化的特点,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煤矿建井施工中,研究冻结砂岩的长期强度对立井冻结壁稳定性评价和冻结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白垩系饱和冻结砂岩为试验对象,开展不同温度(+20、-10、-20°C),不同围压(0、2、4、6 MPa)条件下的三轴蠕变力学试验。根据蠕变试验结果,基于应变等时曲线簇和稳态蠕变速率与应力水平的关系两种模型分别计算冻结砂岩的长期强度,探讨两种模型的优劣性,并将三轴强度与长期强度对比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应变等时曲线簇的拐点比轴向应变、径向应变等时曲线的拐点更为明显,而且其对应力水平和时间的反应更敏感;稳态蠕变速率-应力曲线的拐点计算的长期强度,存在着数值偏小的误差;确定体积应变等时曲线簇法计算冻结砂岩长期强度更为合理。依据确定的计算方法,得到+20、-10、-20°C温度下砂岩的蠕变长期强度分别为同条件下三轴压缩强度的45.7%~50.7%、41.8%~53.4%和51.5%~67.1%,结果将为确定与预测白垩系富水冻结砂岩长期强度及蠕变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破坏的时间提供科学的指导意义。
    • 赵伦洋; 赖远明; 牛富俊; 李鹏飞; 朱其志
    • 摘要: 从损伤累积角度,考虑在应力溶蚀作用下微裂纹的亚临界扩展,在硬脆性岩石多尺度摩擦损伤耦合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细观时效损伤的演化规律。在摩擦准则中引入时效损伤变量,构建合适的时效损伤演化准则,进而推导宏观非弹性应变和细观损伤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可完整反映硬脆性岩石蠕变曲线三阶段特征的多尺度损伤蠕变本构模型。以裂纹损伤应力作为反映硬脆性岩石长期强度的指标,结合摩擦损伤耦合分析和细观时效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获得硬脆性岩石长期强度的解析表达式和模型参数的跨尺度标定方法。运用提出的多尺度损伤蠕变模型模拟向家坝砂岩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蠕变模型不仅完整地描述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硬脆性岩石各阶段的蠕变特征,而且充分考虑了应变历史对时效损伤的影响。此外,长期强度的解析表达式也为蠕变试验荷载的分级提供理论依据。
    • 张子洋; 曹平; 刘智振; 肖峰
    • 摘要: 为揭示地下岩体非线性蠕变力学特性,对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开展分级单轴加载蠕变试验。泥质粉砂岩典型蠕变曲线可划分为减速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阶段,使用给定蠕变速率阈值法求得的岩石长期强度为14.3 MPa。为了描述岩石非线性蠕变特性,引入了一个与时间应力水平相关的非线性黏塑性元件,将其与广义Kelvin体和带开关的黏性体串联,得到了改进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使用Origin平台的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模型的蠕变力学参数,通过将广义Kelvin蠕变模型、伯格斯蠕变模型和改进黏弹塑性蠕变模型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适用特点。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改进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加速蠕变阶段特征,揭示了泥质粉砂岩的非线性蠕变力学特性。
    • 王新刚; 刘凯; 王友林; 张培栋; 石卫; 罗力
    • 摘要: 黄土斜坡在受到降雨、人工灌溉、河流水浸润等作用后容易发生蠕变,最终发生滑坡,有时甚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以往研究中对不同含水率下黄土滑坡滑带土的蠕变性质研究较少,更缺乏定量化的规律分析。以榆林市色草湾村黄土滑坡滑带土为例,进行了一系列三轴蠕变试验,得到了黄土不同含水率下(w=10%、12%、14%、16%、18%,w表示含水率)的应力-应变-时间曲线与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分析了含水率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了黄土的长期强度,得出如下结论:(1)含水率越大,样品蠕变破坏所需的偏应力越小,轴向应变也越大,含水率增大后自由水厚度增大,土颗粒间胶结程度减小,且水膜会对土颗粒起润滑作用易于其错动滑移;(2)含水率越大,施加每级荷载后样品蠕变曲线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越长,水分的增加会使土体结构完整性降低,在应力的作用下土体内部结构调整相对缓慢,固结和蠕变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需要的时间也越长;(3)通过分析黄土试样蠕变破坏表面形态发现,含水率较小时,蠕变破坏后的试样有明显的剪切破坏面,当试样含水率越大时,越容易发生横向鼓胀,表现出塑性破坏特征,表明含水率较大时,水的软化作用大于水对于土体的裂隙扩展作用;(4)引入了黄土长期强度折损率,揭示了不同含水率下黄土滑坡滑带土的长期强度长期强度折损率的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滑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