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化性能

碳化性能

碳化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1292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功能材料、非金属矿、粉煤灰综合利用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江苏省第七届混凝土新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等;碳化性能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廷树、李庆繁、钱春香等。

碳化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1292 占比:99.96%

总计:211383篇

碳化性能—发文趋势图

碳化性能

-研究学者

  • 何廷树
  • 李庆繁
  • 钱春香
  • 巴明芳
  • 朱卫中
  • 李永靖
  • 林宗寿
  • 江守恒
  • 王欣
  • 王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燕; 刘舒畅; 刘杏娟; 康希佞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不同轴向应力作用下的快速碳化试验,探讨轴向应力水平及再生粗骨料质量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再生混凝土在轴向应力-碳化作用下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会加剧混凝土的碳化损伤,随着碳化龄期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再生混凝土的碳化速率随着碳化龄期的增加而降低;轴压应力抑制了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损伤,轴拉应力加剧了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损伤;观察扫描电镜图像发现,相比于单一碳化作用,在轴压应力-碳化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内部结构较为致密,在轴拉应力-碳化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内部形成贯通裂缝。为了量化轴向荷载作用对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定义了轴向应力影响系数。
    • 吕学良
    • 摘要: 文章利用加速碳化法,探讨了粉煤灰、花岗岩石粉以及两者双掺条件下的水工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表明:单掺矿物掺合料的水工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劣于双掺矿物掺合料,随矿物掺合料细度及掺量的变化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呈规律性变化特征。
    • 崔彦发; 刘东基; 高畅; 段国伟
    • 摘要: 分析超贫钒钛磁铁矿、片麻岩、矽卡岩的尾矿砂成分,研究分析不同岩性尾矿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冻性能、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尾矿石粉在体系中可能充当胶结的作用,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对比了抗氯离子试验,得出超贫钒钛磁铁矿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优;C30强度等级的各组混凝土可满足F150抗冻等级的要求,C50强度等级的各组混凝抗冻等级可达到F300的要求;不同岩性尾矿砂混凝土试件的碳化深度主要受微孔结构密实程度的影响,只要配制的混凝土级配合理、密实度良好,一般细集料对混凝土碳化性能没有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岩性尾矿砂混凝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何晓航; 韩俊艳
    • 摘要: 在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的基础上,采用掺杂量为0,0.03%,0.05%和0.07%(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作为基体的增强相,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改性混凝土。测试了改性混凝土试样的孔隙率、力学性能、碳化性能和磨损性能,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氧化石墨烯的掺杂促进了改性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对水泥水化产物的结晶组成没有影响,且使水化产物尺寸得到细化,生成了更加规则的结晶化合物;随着氧化石墨烯掺杂量的升高,改性混凝土的孔隙率、碳化深度和磨损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氧化石墨烯的掺杂量为0.05%(质量分数)时,孔隙率最低为27.53%,7和28 d的碳化深度均为最低值1.46和3.81 mm,磨损量为最低值1.24 kg/m^(2),28 d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为最大值53.9和6.7 MPa。可知,当氧化石墨烯的掺杂量为0.05%(质量分数)时,改性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佳。
    • 魏婧
    • 摘要: 碳纳米管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是水泥基注浆材料的优异填料。以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为基体材料,多壁碳纳米管为填料,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掺杂量(0,0.3%,0.6%和0.9%(质量分数))的改性水泥基注浆材料,研究了注浆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碳化性能。结果表明,掺入碳纳米管后,加速了水化反应,但没有新物质产生,碳纳米管呈短杆状与长杆状均匀分布于水泥基体间,形成“桥联作用”,提高了水泥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改善了注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随着碳纳米管掺杂量的增加,注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出先升高后轻微降低的趋势,而碳化深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碳纳米管掺杂量为0.6%(质量分数)时,注浆材料7和28 d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89.95和97.42 MPa,抗折强度也达到最大值10.92和15.82 MPa,而碳化深度则达到了最低值14.54和26.47 mm。综合分析可知,碳纳米管的最佳掺杂量为0.6%(质量分数)。
    • 董藏龙; 肖志敏; 夏京亮
    • 摘要: 本文针对湿法制砂得到的水洗砂和干法制砂得到的风吸砂掺配比例问题,分析了水洗砂和风吸砂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机制砂掺配比例对铁路工程泵送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电通量和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机制砂级配和压碎值相近,风吸砂略粗,石粉含量较低,水洗砂较干净,需水量比较低;随着水洗砂掺配比例的提高,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混凝土流动性得到改善,采用泵送施工工艺的情况下,推荐机制砂掺配比例水洗砂/风吸砂为7/3;随着水洗砂掺配比例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增大,电通量呈现降低趋势,抗碳化性能提高,主要原因是水洗砂掺配比例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得到提高.研究工作能够推进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提高机制砂混凝土质量.
    • 李久存; 仝培周
    • 摘要: 采用快速碳化及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水胶比、钢纤维及碳化龄期等参数对钢纤维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劈裂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水胶比的增大,钢纤维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水胶比与碳化速率系数呈幂函数关系,碳化速率系数能较好地反映水胶比对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钢纤维混凝土浇筑面的碳化深度均高于侧面,且随碳化龄期的延长,浇筑面与侧面的碳化深度差异性逐渐减小,与普通混凝土的碳化规律一致;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碳化深度、碳化速率系数均先减小后增大,钢纤维掺量为1.5%时,混凝土内部结构最密实,抗碳化能力最强;随碳化龄期的延长,钢纤维混凝土的碳化速率系数逐渐减小,劈裂抗拉强度逐渐提高.
    • 樊耀虎; 何真; 蔡新华; 刘磊; 王佥书; 许桂强; 甘祥威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粉煤灰掺量、养护条件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C40、C50,粉煤灰掺量为0%、10%、20%、30%,水胶比为0.46、0.38、0.34,养护方式为标准养护、自然养护.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在相同或不同条件养护下,粉煤灰掺量都不宜超过20%;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减少;标准养护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低于自然养护条件.
    • 孙辉; 游吟; 夏京亮; 关青锋; 王晶; 周永祥
    • 摘要: 为促进机制砂的应用,合理控制机制砂MB值,试验研究了MB值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孔结构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MB值得增大,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呈现增加趋势,MB值在0.35~1.05之间,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增加趋势相对较为缓慢,而MB值超过1.40之后,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增大趋势更为明显;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机制砂MB值得增大,呈现先缓慢增长后迅速下降得趋势;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机制砂MB值得增大,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随着机制砂MB值的增大,混凝土碳化深度变深,MB值低于1.05时,碳化深度变深的趋势相对较弱,而MB值超过1.40时,碳化深度随着机制砂MB值增大而变深的趋势较为明显.砂浆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机制砂MB值的增加而增大,机制砂泥粉使得浆体孔隙增多,劣化了浆体孔结构.
    • 欧阳志鹏; 孙彬; 王霓; 毛诗洋
    • 摘要: 混凝土结合面是装配式结构耐久性的薄弱部位,为研究装配式结构混凝土结合面处混凝土的碳化特征和规律,考虑施工中存在后浇混凝土前不清理结合面、不洒水湿润的情况,设计制作了包括4种清理状况的混凝土叠合试件,再钻取含有结合面的圆柱体芯样进行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不同清理状况对结合面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面碳化速度明显大于混凝土本体;按照规程要求清理的结合面碳化系数相对稳定,不随碳化时间而发生明显变化,碳化系数约为混凝土本体的1.5倍;若不清理也不洒水湿润,结合面碳化系数随碳化时间的增加有明显增大,最大可达到混凝土本体的3倍;在清理结合面的情况下,是否洒水湿润对结合面的碳化性能影响不显著,但在不清理的情况下,洒水湿润可以明显改善结合面的抗碳化能力;预制构件粗糙面处理方式会影响结合面的抗碳化能力。此外,提出了结合面混凝土碳化模型的修正方法,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定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