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手术
锁骨骨折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8941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外医疗、实用医技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二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等;锁骨骨折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杰、代铁柱、侯文锋等。
锁骨骨折手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8941篇
占比:99.99%
总计:689007篇
锁骨骨折手术
-研究学者
- 王英杰
- 代铁柱
- 侯文锋
- 吕丽
- 吴贵亭
- 周俞杉
- 宁建君
- 尹科
- 张东玲
- 李春丽
- 贺国涛
- 贾丽
- 迪丽达
- 郑劲滋
- 郭剑龙
- 丁中华
- 丁华
- 乔伟
- 于英楠
- 佟春廷
- 倪传宝
- 冯虎
- 刘丽虹
- 刘军
- 刘恒明
- 刘斌
- 叶凤义
- 吴征艳
- 吴立强
- 吴长春
- 周平
- 唐月琴
- 孙莉
- 孙鸥
- 屈红梅
- 屈莉
- 展涛
- 崔晓良
- 廖红霞
- 张世龙
- 张天剑
- 张学伟
- 张宝玲
- 张小菊
- 张崇岳
- 张彩霞
- 张晓辉1
- 张智安
- 张桂根
- 张正利
-
-
王砚书
-
-
摘要:
目的 将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方便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锁骨骨折患者72例,平均分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实验组予以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2组麻醉效果为97.22%和75.00%,实验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5).实验组:麻醉即刻10 min心率为(75.32±8.54)次/min、用药后10 min心率为(73.32±8.26)次/min、用药后1 h心率为(65.06±6.15)次/min、手术结束心率为(70.21±4.56)次/min;实验组:麻醉即刻10 min平均动脉压为(92.42±12.23)mmHg、用药后10 min平均动脉压为(85.21±8.22)mmHg、用药后1 h平均动脉压为(81.26±4.72)mmHg、手术结束平均动脉压为(81.45±4.26)mmH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其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生命体征趋于正常.
-
-
张正利;
张正顺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中核四〇四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为对照组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麻醉15 min、麻醉30 min、麻醉60 min及麻醉苏醒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保持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稳定.
-
-
钟为金
-
-
摘要:
目的 研究B超引导下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应用于接受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群体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选取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2020年1~5月50例锁骨需要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顶点法阻滞麻醉方式,研究组应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不同阶段心率和平均动脉指标、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在麻醉效果、不同阶段的心率和平均动脉指标及安全性方面呈现的效果相比对照组更为优越,组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其他的麻醉方式所取得的麻醉效果相比,对接受锁骨手术的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能够获得令人更为满意的麻醉效果,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和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维系患者生命体征,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
-
-
-
贾丽;
郭剑龙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年分别采用改良式颈丛阻滞,臂丛肌间沟法阻滞和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72例,其中,采用改良式颈丛阻滞A组23例,臂丛肌间沟法阻滞B组22例,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C组27例。比较麻醉效果。结果三组中无须任何辅助药能够无痛手术者为优,需辅助用芬太尼或哌替啶者为差,其中,A组23例中,优17例,差6例,优良率是73.91%。B组22例中,优13例,差9例,优良率是59.09%。C组27例中,优26例,差1例,优良率是96.30%。C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A组也好于B组。结论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效果优于单一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
贾丽;
郭剑龙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近年分别采用改良式颈丛阻滞,臂丛肌间沟法阻滞和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72例,其中,采用改良式颈丛阻滞A组23例,臂丛肌间沟法阻滞B组22例,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C组27例.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三组中无须任何辅助药能够无痛手术者为优,需辅助用芬太尼或哌替啶者为差,其中,A组23例中,优17例,差6例,优良率是73.91%.B组22例中,优13例,差9例,优良率是59.09%.C组27例中,优26例,差1例,优良率是96.30%.C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A组也好于B组.结论 颈浅丛与臂丛肌间沟法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效果优于单一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
-